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5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142篇
口腔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300篇
内科学   84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75篇
外科学   170篇
综合类   451篇
预防医学   194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27篇
  3篇
中国医学   133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65年   5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5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81.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及其受体(BMPRII)在纤维母细胞型骨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两者病理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对10例纤维母细胞型骨肉瘤和10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行BMP2/4和BMPRII染色,并对比观察。结果 10例纤维母细胞型骨肉瘤平均年龄为27.7岁,均位于长骨干骺端,免疫组化标记8例可同步检测到BMP2/4和BMPRII的阳性表达。10例MFH平均年龄为48.5岁,7例位于长骨干骺端、2例位于长骨骨干、1例位于大腿软组织,免疫组化标记8例可检测到BMP2/4的阳性表达,但均不表达BMPRII。两者镜下均以高级别的梭形细胞肉瘤成分为主,但纤维母细胞型骨肉瘤中有肉瘤细胞直接形成的骨样基质,而MFH无成骨。结论纤维母细胞型骨肉瘤能同步表达BMP2/4和BMPRII,而MFH只表达BMP2/4、不表达BMPRII,这可能是MFH肿瘤细胞缺乏形成骨样基质能力的原因,同时也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82.
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 MDSC)是一种未成熟的髓细胞,主要在致病性和炎症性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MDSC具有强大的免疫抑制功能,它能够抑制相应的T细胞反应,限制炎症的发生发展,从而促进伤口愈合。然而,在癌症中,肿瘤细胞通常改变骨髓的生成,影响祖细胞的分化过程,最终致使MDSC积累,甚至会降低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MDSC是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组分,综述就其多种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着重就MDSC对T细胞的抑制功能以及它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展开叙述。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320层容积CT运动功能成像在正常人髌骨运动轨迹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应用320层容积CT运动功能成像检查的动态膝关节扫描数据.所有志愿者分别在屈膝0°~120°时行320层CT检测,测量不同屈曲角度时髌骨中点在三维坐标中的位置,分析不同角度时髌股关节排列关系.结果 随膝角的变化,在0°~90°时,髌骨迅速沿Y轴方向(即矢状面)向下移动约(53.87±0.45)mm,随后进入平台期,变化甚微.当屈膝至10°~30°时,髌骨沿X轴向内侧移动达最大程度,范围在(2.31±0.52)~(3.36±0.43)mm,而后向外侧运动,至120°时达到最大值,平均为(8.53±0.44)mm.在Z轴上,初时呈平台期,30°后呈快速下降趋势.在整个屈膝过程中,髌骨的滑行轨迹类似于开口向外的弧形.结论 320层容积CT运动功能成像可以快速、无痛对髌骨运动轨迹进行准确定位.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racking movement of normal patellar using volume scan on sensation 320 CT. Method Data of dynamic scans of 30 knees was collected using the motor function of 320 CT an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data of movement of the patellorfemoral joint was obtained during flexion (from 0° to 120°) within 10-sec by 320 CT from all volunteers. The 3D coordinate of the center of patella was recorded to investigate the dispose relation of patellofemoral joint.Result With the knee angle changed from 0° to 90°, the patella moved rapidly along the Y-axis direction ( sagittal plane) down about (53.87 ± 0. 45 ) mm, and then entered the plateau phase with little change.When the knee flexion reached 10°-30° ,the patellar movement along the X-axis reached the largest range of (2. 31 ±0. 52)-(3.36 ± 0. 43 ) mm, and subsequently moved to the opposite lateral direction with the maximum about (8. 53 ± 0. 44 ) mm at 120°. In the Z axis, the track initially showed plateau, and then presented a rapidly downward trend after 30°. The patellar tracking is like an outward arc during the whole knee flexion. Conclusion The motor functional imaging of 320 CT can pinpoint the patelar tracking in a fast, painless way.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由不同原因致桡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扣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治疗不同原因致桡神经损伤37例,对于新鲜的桡神经损伤:神经缺损不多,张力不大常采用端端缝合;完全断裂行神经外膜法缝合;部分断裂行神经束膜缝合法或神经束组缝合法。陈旧性桡神经损伤:缺损在其直径4倍以内,张力不大,采用神经外膜法端端缝合;缺损超出其直径4倍以上,张力较大,采用皮神经移植;缺损大于5cm则采用带血管的神经移植;神经连续性存在,采用神经外膜松解;神经断裂位于神经肌肉接头处,采用神经植入法修复。结果 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23例,良7例,中7例,优良率81.8%。结论 采用适宜的显微外科技术方法修复桡神经损伤可以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5.
比较局麻与全麻对病人血清NOS及NO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局麻与全身麻醉对手术病人血清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一氧化氮 (NO)的影响。方法 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将 2 0例颌面外科手术病人分为局麻组 (A组 )和静吸复合全麻组 (B组 ) ,每组 10例 ,在麻醉诱导前、手术切皮和手术开始后 1h抽取静脉血 3ml,分别测定血清NOS和NO浓度。结果 A组血清NOS及NO含量在切皮和术中 1h与术前比较显著增高 (P <0 0 5 ) ,B组血清NOS及NO含量在切皮和术中 1h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增高 (P >0 0 5 ) ;在切皮和术中 1hB组NOS及NO含量比A组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静吸复合麻醉能明显抑制NOS的活性 ,降低NO的生成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通过放射吸收法(radiographic absorptiometry,RA),获得乌鲁木齐地区人群指骨正常骨峰值及骨质疏松的BMD参考值,为本地区骨质疏松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次受检者4828例均剔出骨代谢相关疾病及服用激素类药物史者,用美国Compu Med Osteo Gram-2000骨密度仪测定受检者非优势手的第2、3、4指中节指骨骨密度,按10岁一个年龄组男女各分7组。测试先用岛津XHD-150G 60 X线机对患者非优势手指进行摄片,使用相同摄影条件先后曝光两次。将数据通过美国柯达CR850系统以及Easywork影像工作站(mini PACS)对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传输。最后采用美国Osteo Gram2000骨密度仪进行检测、分析(无片式诊断系统)。结果根据骨密度仪所提供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本组4828例受检者中,提示骨质量减少(T值介于-1~-2.5之间)者1587例。其中男性548例,占34.5%(548/1587),女性1039例,占65.5%(1039/1587)。诊断骨质疏松症(T值低于-2.5)者1452例。其中,男性384例占26.4%(384/1452)。女性1068例,占73.6%(1068/1452)。本地区受检者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0.0%。男女性骨质丢失率在40岁开始上升,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丢失率不断上升。女性44岁(平均44.2±2.6岁)以上开始绝经,绝经后骨量开始快速丢失,当绝经后16~20年时丢失率迅速加快,20年以后缓慢上升。男性骨量减少发生例数与女性有统计学差异(P0.01),女性骨质疏松发生例数与男性有统计学差异(P0.01)。乌鲁木齐地区女性绝经年龄与骨量丢失率成正比关系(r=0.9643,P0.01),绝经0~15年内骨量丢失率平稳上升,16~20年时骨量丢失明显加快,绝经21年以后骨量丢失率变缓,但仍处于上升趋势。结论通过运用放射吸收法对乌鲁木齐地区4828例受检者非优势手指骨骨密度的统计与分析,有效的反映了本地区人群骨矿含量及骨质疏松发病率,并与乌鲁木齐地区DXA与QCT的检测结果相似。但该检查技术辐射剂量低、扫描速度快、价格低廉,更适合基层医院用于临床诊断骨质疏松和预测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87.
目的通过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定量分析肾内血流的灌注参数和肾功能测值的关系,了解慢性肾炎患者肾脏损害的程度。方法根据美国肾脏疾病生存质量指导(K/DOQI)诊断及分期标准选择慢性肾炎患者60例,与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应用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肾脏形态结构,并利用血流分析技术观察肾脏的血流灌注,计算血管指数、血流指数。将肾血流灌注参数与肾功能测值及肾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慢性。肾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随着肾功能损害越严重,差异越显著。结论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慢性肾炎各期肾血流灌注观察,可以监测慢性肾炎患者的。肾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88.
目的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评价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骨骼病变,选择其中经手术病理诊断为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病例362例,将2种方法进行对照。结果362例穿刺针均在位,穿刺均获成功,并获得穿刺病理诊断及手术病理诊断,其中285例穿刺结果与手术病理相符,77例不相符,其组织学定性的准确率为78.7%(285/362)。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于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是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但是实际工作中应该采取临床、影像和病理相结合的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89.
<正>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变、软骨下骨硬化及滑膜增生等病理改变为主要表现的全关节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疼痛、僵硬及功能障碍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1,2]。软骨下骨是位于关节软骨下方的骨组织,为关节提供支持和稳定性,参与关节的运动和力传递。近年来,通过大量临床前研究证明,软骨下骨的损伤和破坏是KOA的一个主要特征,有望成为早期KOA病理改变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90.
目的:获得能有效抑制PC—1基因表达的RNAi靶标,用RNAi技术研究PC-1基因表达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方法:用DNA重组技术构建了可表达短发夹RNA的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与表达PC-1-EGFP融合蛋白的质粒共转染NIH3T3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差异,从5个候选靶标中初筛出最合适的RNAi靶标,再通过RT—PCR和Western印迹从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检测该RNAi靶标抑制PC-1基因表达的效果。结果:利用RNA干涉有效靶点抑制了NIH3T3细胞中外源PC-I基因表达。结论:这一策略适合大量筛选:RNAi有效靶标序列,其结果为研究RNAi技术降低PC-1基因的表达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