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5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椎间盘组织环氧合酶基因表达的影响,并与单独给予莫比可及莫比可与电针联合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6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完成。①选用75只清洁级3月龄SD雄性大鼠。取63只大鼠,咬除L5~6棘突、右侧椎板和关节突,暴露椎间盘。用粗针头在纤维环上钻孔,使髓核与硬膜外腔相通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②将造模成功大鼠4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电针组、莫比可组、针药组、模型组,每组12只。设其余12只未造模大鼠为正常对照组。电针组:取穴:L4~6夹脊穴(双),环跳(右侧),阳陵泉(右)。电针夹脊穴,深度为0.4cm,疏密波,电流强度4mA,频率2Hz,时间20min,于模型建立后次日开始治疗,1次/d,连续14次。莫比可组:按400mg/kg剂量灌服莫比可药液,1次/d,连续14次。针药组:取穴:L4~6夹脊穴(双),环跳(右侧),阳陵泉(右)。电针夹脊穴,深度0.4cm,疏密波,电流强度4mA,频率2Hz,时间20min;电针治疗结束后根据400mg/kg剂量灌服莫比可药液,于模型建立后次日开始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均为1次/d,连续14次。模型组:不作任何治疗,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正常组:不作任何治疗,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③于治疗结束24h后5组同时处死。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病变椎间盘组织环氧合酶1以及环氧合酶2mRNA表达。结果:因死亡及造模失败脱失15只,最终进入结果分析大鼠60只。①大鼠椎间盘组织环氧合酶1mRNA表达:模型组为(1.1921±0.3705),低于正常组(6.0541±1.1269,P<0.01);针药组和莫可比组分别为0.4672±0.2813,0.5575±0.1281,均低于电针组和模型组(3.3362±0.8407,P<0.01)。②椎间盘组织环氧合酶2mRNA表达:模型组为4.2494±0.6529,明显高于正常组(0.3116±0.1384,P<0.01);电针组、莫比可组、针药组分别为0.9761±0.7261,1.3330±0.1765,0.6970±0.3193,低于模型组(P<0.01);莫比可组明显高于针药组(P<0.05);正常组与针药组相近(P>0.05)。结论:①单独电针或莫比可治疗及两者联用均可显著抑制大鼠椎间盘组织内的环氧合酶2mRNA表达水平。②单独莫比可治疗及电针或莫比可联用治疗可显著抑制大鼠椎间盘组织内的环氧合酶1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02.
不同取穴法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神经萎缩是指各种病因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发生退行性病变,导致视觉功能障碍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视乳头颜色变淡或苍白、视力下降和视野改变,甚至视觉功能丧失[1]。近年来我们在临床中应用针灸疗法治疗该病,并针对不同取穴方法  相似文献   
103.
乌拉尔甘草中新香豆素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草是一味重要的传统中药,为临床广泛使用。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颇为重视。近来,用不同溶剂对甘草进行分步提取,以酶和受体生物学指标进行监测,发现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二氯甲烷提取物对安定受体,胆囊收缩素受体以及二氢还原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了寻找其中的有效成分,我们对该部分进行了化  相似文献   
104.
用柱层析法分离得到国产MDM的二个成分,其结构经波谱分析和其它理化性质的分析,证明是SF-837A1和Leucomycin A6,质谱结果表明,它们都含有碳霉氨基糖,碳霉糖和内酯环。  相似文献   
105.
麦迪霉素是链霉菌发酵的次级代谢产物,在发酵过程中往往产生一系列结构相似、性质相仿的同系物,而当菌种或生产工艺不同时,都会使产品中各组分间的比例有明显不同,从而带来一些质量问题。为了考察国产麦迪霉素的质量,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和测定麦迪霉素的条件,选用了日立胶3050柱,以甲醇—0.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5.8)(45:55)作流动相,较满意地分离、测定了麦迪霉素。方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06.
本文采用三波长分光光度法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复方磺胺甲氧吡嗪片中磺胺甲氧吡嗪(SMPZ)和甲氧苄氨嘧啶(TMP)的含量。精密称取适量样品,加0.1N HCl振摇,加热,冷却,过滤,取续滤液在精选波长229nm、304nm处测定。SMPZ的平均回收率为99.6±0.29%,TMP的平均回收率为98.7±0.28%。与双波长法、正交函数法相比,本法对复方磺胺甲氧吡嗪片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并无显著性差别。在干扰组分光谱无适当的等吸收点的情况下,应用本法可解决双波长法无法解决的二组分混合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7.
乙酰螺旋霉素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酰螺旋霉素(Ac-SPM)是螺旋霉素(SPM)的乙酰化衍生物。螺旋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SPM Ⅰ,Ⅱ,Ⅲ三个组分组成,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乙酰螺旋霉素在体内有较高的稳定性,在同等疗效下,乙酰螺旋霉素的用量仅为螺旋霉素的1/2~1/3。乙酰螺旋霉素的化学结构仅见日本高平汎志等人的推论,无详细报道。鉴于SPM Ⅰ含有四个羟基,SPM Ⅱ,Ⅲ含有三个羟基,乙酰螺旋霉素有可能是多组分  相似文献   
108.
应用三波长分光光度法,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复方麻黄碱片中盐酸苯海拉明和盐酸麻黄碱的含量。经实验精选出测定前者的组合波长为238nm、243nm、258.5nm,测定后者的组合波长为240nm、250nm、266.1nm。适量样品经0.1N H_2SO_4溶解,过滤,续滤液在精选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从公式计算其含量。测得盐酸苯海拉明的平均回收率为99.7±0.57%,盐酸麻黄碱的平均回收率为99.5±0.71%,符合制剂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9.
众多的HBsAg携带者已成为世界性的社会卫生问题。确实有效的HBsAg阴转措施国内外均未找到。从研究影响HBsAg携带者阴转因素着手,避免有害因素,利用有利因素,以促进阴转是很有必要的。一九八四年,我们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Case-Control study),对影响HBsAg携带者阴转的一些因素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0.

Objective

To summarize and critically assess the evidence from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of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dry eye syndrome (DES) according to the 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PRISMA) statement and 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 recommendations.

Methods

A search of PubMed, 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linicalTrials.gov and Embase was made from their inception to August 2016, as well as Chinese, Japanese, and Korean databases. Two reviewers independently selected RCTs and assessed the methodological quality. Meta-analysis and the level of evidence were processed by RevMan 5.3 and 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GRADE) approach.

Results

After selection, 8 trials were subjected to our systematic review. The methodological quality was low generally. The 3-10 weeks follow-up showed that acupuncture improved the tear film break-up time (BUT) (MD=1.33, 95% CI=1.01-1.66, 619 participants). The mean difference of Schirmer’s test was 1.73 mm (95%CI=1.28-2.18, 618 participants) between the acupuncture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subjective variables exhibit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nclusion

The low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the trials does not suggest drawing firm conclusions on the value of acupuncture therapy for DES. Acupuncture treatment may have some effects on the tear film BUT and Schirmer’s test, but not on the subjective symptoms. Well-planned large-scale high-quality RCTs are needed to make it clear whether acupuncture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