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经过约50年的不断演变,目前基本仿造Whipple 或Child 术式。本术式之所以不断改进,主要是为了减少手术合并症和手术病死率,提高手术治愈率。其中尤以对术后发生胰瘘的预防,控制在最低限度。手术病死率已稳定在2~10%之间,基本上得到了解决。此外少数学者为了研究手术后的消化和胃肠道内分泌功能,也在试做各种不同的术式。至于Whipple 和Child两种术式从胰瘘的发生率来看,近年来,都有大幅度降低,二者几乎相等,只是术者的素日手术习惯不同而已。目前关于手术术式研究的趋向是对恶性肿瘤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切除问题,其中包括全胰切除、周围淋巴结廓清术,以及局部血管合并切除、重建等术式。对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吻合术式,多数主张应慎重掌握手术指征,适应良性和早期壶腹癌,以及远位转移和年老体弱的姑息性手术,其理由是担心较大的壶腹区癌运用此术式切除能否彻底。本刊将各术式介绍供同道们在实践中进一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52.
胰腺囊肿术式探讨及疗效评价(附118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胰腺囊肿的手术术式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病因统计法回顾性研究118例胰腺囊肿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 31例外引流术,54例内引流术,33例切除术。结论 真性囊肿以切除为佳。外引流术仅适用于囊肿有感染.出血,破裂等急重情况,并发症较多:内引流术适用于囊肿无法切除者,效果好于外引流术,但也有一定并发症。位于胰体尾部的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是胰体尾切除术,手术效果好,彻底,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53.
报告了肝外梗阻性黄疸,消化道癌和外科营养不良三组患者的血清铜、锌含量测量结果。梗阻性黄疸组血清铜明显升高,与胆汁铜排出障碍有关。各组血清锌均明显减少,主要与营养摄取不足有关。根据血清锌测量结果计算了各组的NRI(营养学手术危险指数)值,梗阻性黄疸60%位于高危组内,术后危险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4.
CT三维重组在寰枢椎半脱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寰枢椎半脱位是斜颈常见原因之一,临床根据头颈部固定性偏斜,颈部疼痛,结合常规X线摄片来确诊.近年来,螺旋CT的出现为寰枢椎半脱位的诊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尤其是多平面重组法(multiplanar reformatting,MPR)和表面遮盖法(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这两种方法已成为诊断寰枢椎半脱位的金标准[1].  相似文献   
55.
目的:通过CR系统在床边摄片中的多年应用总结,探讨其与传统X线床边摄片相比较的优越性和实用性。方法:对所有床边检查患者均采用CR摄片,并及时处理,将影像传入PAcS系统。结果:采用CR与PACS进行床边摄影,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结论:有条件的医院应将其作为床边常规检查技术使用。  相似文献   
56.
本文报告肝门部胆管癌53例。多数病人就诊时已出现黄痘,由于本病少见容易误诊,本组来院前误诊34例(64.2%)。51例B超检查中47例见肝内胆管扩张。CT检查5例,均有肝内胆管扩张,4例于肝门部见有团块影。53例中31例采取手术治疗,肿瘤切除10例(32.3%),切除术后死亡2例,切除术后出院的病人均获长期随访。本文着重探讨术中如何判断肿瘤切除的可能性、注意事项及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57.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0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58.
患者女性,18岁。间断性便血伴有可忍受的下腹部痛半年,偶有发热。近20天上述症状加重,贫血,全身乏力,头迷,18小时前突然便大量新鲜血,于1987年2月27日入院。既往否认肝炎及结核病史。检查:血压13.3/9.3kPa(100/70mmHg),P136次/分。贫血貌,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全腹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MRI骶髂关节评分系统对于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活动期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炎性活动期AS 28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行MRI扫描,参照加拿大脊柱关节炎研究协会制定的骶髂关节评分系统,对治疗前后的双侧骶髂关节骨髓水肿表现进行影像学评分,将评分结果与临床疗效作对照研究。结果:28例AS中,治疗前骶髂关节骨髓水肿MRI评分为14~103分,治疗后为4~87分,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为-28~54分;临床疗效为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5例;对疗效作ROC分析发现,治疗前后骶髂关节骨髓水肿MRI评分差对于显效与有效、有效与无效的诊断效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曲线下面积分别为A1=0.742;A2=0.765);以评分差值28和5分别作为诊断显效与有效、有效与无效的最佳临界值,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0.0%,76.9%,73.9%;80.0%,78.3%,78.6%。结论:骶髂关节炎性评分系统能为AS患者活动期疗效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骶髂关节骨髓水肿MRI评分差值28和5分可分别作为诊断显效与有效、有效与无效的最佳临界值。  相似文献   
60.
【摘要】目的:探讨肩关节米粒体滑囊炎的影像学表现,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影像确诊的12例肩关节米粒体滑囊炎患者的影像学表现,X线、CT检查主要观察肩关节的骨性结构,有无骨质侵蚀;MRI检查主要观察米粒体、滑膜的信号特点及周围软组织情况。结果:12例患者X线、CT均表现为软组织肿胀、密度不均匀,4例伴肱骨头局限性骨质破坏,边缘未见明显硬化。与骨骼肌相比,所有米粒体在T1WI上呈等信号,T2WI抑脂序列呈稍高信号,米粒体直径为2~7mm,周围有增生滑膜,10例米粒体位于肩峰下滑囊,滑膜增生以肩峰下滑囊为主,可伴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3例)、喙突下滑囊(3例)、肩关节囊滑膜增生(4例)。骨质侵蚀患者病变显示清楚,周围不伴骨髓水肿表现。关节积液较少。结论:肩关节米粒体滑膜炎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依据X线、CT、MRI表现能够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