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4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1篇 |
内科学 | 14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31篇 |
预防医学 | 10篇 |
药学 | 24篇 |
中国医学 | 1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7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71.
<正> 患者女,8岁,学生,本地人。主诉:面颈部肿痛2天。病史:病前2天自觉咽喉疼痛不适,吞咽时更甚。并有畏寒发热,食欲不振;一天后右腮区肿胀疼痛,涎多;次晨,左腮区颈上部继之肿胀疼痛,肿痛区灼热感,局部和全身症状加重,有接触史。检查:两侧面颈部肿胀,以两腮区,颏下区及两颌下三角处为明显,皮肤紧张发亮,稍红,热,压痛,可触及肿大之两腮腺,颌下腺和甲状腺,边缘不清楚,无波动感。两腮腺及颌下腺导管口无红,分泌物无混浊,咽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非镇静下经鼻电子胃镜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75例非镇静下行经鼻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在术中的生命体征、耐受情况及病理活检资料.结果 175例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影响;耐受性和配合程度好,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检查,175例完成经鼻检查全过程,其中170例(97.2%)一次性进镜完成检查,活检175例,病理与镜下表现相符161例(92.2%).结论 非镇静下经鼻电子胃镜可在不使刚镇静剂情况下进行操作,对张口困难、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惧怕常规胃镜的病人适用,且安全,但不足之处是易引起鼻部不适或出血,某些患者开展镜下治疗困难. 相似文献
73.
74.
2004年11月~2006年1月,我院采用包皮末端狭窄环纵行多点切开术治疗包茎患者2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5.
76.
bFGF和IGF对体外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对体外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3~6月龄的雄性SD大鼠处死后,取双侧股骨、胫骨的骨髓进行体外培养.将含有不同细胞因子的培养基分为4组:①bFGF组;②IGF组;③bFGF IGF组;④对照组.以上各组均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青霉素、链霉素.显微镜下观察BMSc的生长特性,用MTT法测得的细胞相对值绘制生长曲线.采用改良Gomori氏钙钴法计数碱性磷酸酶(ALP)阳性率的细胞.结果 BMSc在传代培养前两天,各组的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从第二至第八天,bFGF组、IGF组、bFGF IGF组的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并且bFGF IGF组明显高于其它3组.含细胞因子3组的ALP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bFGF IGF组的阳性率最高.结论 bFGF、IGF都能促进BMSc增殖及向成骨细胞分化,并且两者同时运用优于单独使用;bFGF、IGF在促进BMSc增殖与分化时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评价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胆管微小结石相关性疾病的诊治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5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和16例胆道结石梗阻患者,入选患者同时完成MRCP、ERCP检查治疗,所发现胆胰结石直径均小于3 mm,分析比较两种方法 对胆管微小结石的诊断价值.结果 68例患者MRCP明确提示存在胆总管末端狭窄或胆胰管扩张,占94.4%:61例患者ERCP检查可直接发现微小结石,占84.7%:8例患者通过EST切开及取石球囊取石才发现微小结石或泥沙样结石.结论 MRCP作为胆胰疾病的一种无创检查而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ERCP对于微小结石导致的胆胰疾病具有重要诊断意义和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特性及表面标记,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2/2005-10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①骨髓组织均取自单纯性骨囊肿行自体骨髓注射治疗的患者,年龄10~16岁,全部在患者家属的同意下,于后方髂嵴骨髓穿刺,一次性采集骨髓20 mL.Percoll梯度离心,附壁筛选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原代培养.②原代接种后48 h换液,待贴壁细胞即将铺满瓶底时用胰酶消化分离,按3×103/cm2密度接种于6孔培养板,记为P1;传代培养过程中贴壁细胞彼此融合,铺满整个培养板的底面时,再重复以上操作,记为P2,以此类推,传代培养直至细胞出现衰老征相.③取第2代间充质干细胞,消化后计数2×105细胞与抗CD34,CD44抗体室温反应30 min,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④将生长良好的第2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500个/孔种植在96孔培养板中,加入完全培养液的同时,再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使其成为浓度分别为0,1,5,10,25,50,100μg/L的条件培养基,每个浓度重复5孔.培养2 d后,于各小孔内加入5 g/L噻唑蓝20μL,继续培养4 h后每孔加入二甲基亚砜200μL,用酶标仪在492 nm波长下检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情况.⑤实验分组同上,各培养孔加入Triton X-100 100μL,4 ℃过夜,每孔加入碱性磷酸酶底物液150μL,酶联免疫监测仪测定410nm波长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①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生长曲线分析原代接种后5~9 d为细胞生长潜伏期,11~16 d为对数增殖期,18~20 d为生长平台期.传代培养细胞生长潜伏期为12~24 h,对数增殖期为7~10 d,11~13 d进入细胞生长平台期.②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一表达CD44,不表达CD45.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与空白对照比较,较低浓度的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即可显著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t=2.852,P<0.05),且与其浓度成正性量效关系.25~10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均可产生显著抑制作用(t=3.248,P均<0.05).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迅速扩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其增殖作用与浓度成正性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79.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利用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多向分化性,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和适当的生长因子联合应用,可达到修复组织缺损的目的,MSCs细胞具有取材方便,对身体健康损害小,来源于自体干细胞诱导构建的组织不存在MHC限制等优点,所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和成软骨细胞诱导分化的能力。设计:单一样本研究。单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苏州大学生命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材料:RPMI1640完全培养基,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抗坏血酸,鼠抗人一抗,羊抗鼠二抗,链球菌亲和素(三抗),DAB(1:50),100mL/L胎牛血清,维生素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B1)等。方法:选用不同代次的MSCs细胞,分别使用成骨和成软骨条件培养基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同时采用细胞化学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碱性磷酸酶,钙盐沉积,糖胺多糖分泌和I,Ⅱ胶原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软骨细胞分化。结果:MSCs细胞在地塞米松、维生素C和β-甘油磷酸钠的作用下,15d后可见细胞变为多边形,ALP和Ⅰ型胶原染色阳性,形成钙结节,表现成骨细胞分化特点;而在维生素C和TGF-β1的作用下,7d可见细胞多为圆形,糖胺多糖和Ⅱ型胶原染色阳性,表现成软骨细胞分化特点。但细胞分化特征的表达随细胞增殖有减弱趋势。结论: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成功诱导人MSCs细胞向成骨和成软骨细胞分化,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