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市的铁矿业建筑业也随之发达,高能量损伤也较多见,肩胛骨骨折发生率也逐渐增高,而且骨折的合并症复杂。对其中的不稳定骨折,为了恢复肩关节的功能,进行了手术治疗。我院自2006年4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16例肩胛骨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2.
背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传统方法采用术中解剖标志定位,定位较模糊,且容易受患者个体差异及术者经验的影响。目的:观察颈后路个体化精确椎管横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2006-01/2009-12共施行颈后路个体化精确椎管横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119例,对单开门术式进行了部分改进,行个体化椎管横径测量法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和随访时的JOA评分和目测类比评分。结果与结论:共11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53个月。JOA评分治疗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P<0.01)。末次随访时疗效分级,优57例,良43例,优良率89.3%。目测类比评分治疗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1)。仅有3例患者治疗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发生率为2.67%。提示颈后路个体化精确椎管横径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颈椎病减压彻底,脊髓后移充分,手术方法简单规范,治疗后C5神经根麻痹和颈肩痛症状发生较少。  相似文献   
113.
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12月-2007年6月,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70~86岁,平均78.5岁。按Evans分型:Ⅲ19例,Ⅳ型11例,Ⅴ型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观察骨折愈合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45~70rain,平均52.4min。术中出血量为120~350mL,平均170mL。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7.3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且大部分患者已完全负重行走(28例,占94%),愈合时间为10~18周,平均13.9周。按Sander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28例,良4例。[结论]PFNA操作简单,适合微创操作,创伤小、失血少、内固定可靠,是一种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特别是不稳定类型的,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14.
目的回顾性研究内镜下应用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食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食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并能够耐受APC治疗的患者37例,给予内镜下APC再通治疗,并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观察治疗效果、统计治疗后再狭窄的时间。结果 37例食管支架植入术再狭窄的患者31例经病理证实为新生癌组织堵塞管腔,6例为肉芽组织增生。37例患者共行48次APC再通治疗,效果肯定,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APC治疗为解除食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与扩张治疗和食管支架再植入相互补充,使食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难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HP)及伴有膀胱出口梗阻(BOO)的前列腺癌(PCA)术后反复出血的原因。方法对6例行TURP术后反复出血进行分析。结果术后5例出血2次,1例出血3次,经保守治疗及电凝止血治愈。结论全面的术前准备、准确的术中及术后处理,是减少TURP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6.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的成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的相容性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2/2005-10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完成。实验材料:①可吸收性珊瑚羟基磷灰石。②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自单纯性骨囊肿行自体骨髓注射治疗的患者(年龄10~16岁,平均14.5岁),患者均知情同意。实验分组:使用含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抗坏血酸的条件培养基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与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培养,分为实验组(RPMI1640完全培养液 成骨细胞 可吸收性珊瑚羟基磷灰石),促增殖组(完全培养液 成骨细胞 可吸收性珊瑚羟基磷灰石 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正常培养组(完全培养液 同等数量的成骨细胞)。实验评估:①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成骨细胞与可吸收性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培养6h,1,3,7d时细胞形态。②成骨细胞附着于材料表面后生长增殖特性:于接种后24h,各组均取6孔细胞用胰蛋白酶消化贴壁细胞,包括材料上贴附的细胞,计数孔内细胞数及平均细胞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③成骨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于接种后1,3,5,7d采用酶联免疫监测仪测410nm波长的吸光度值,计算每1000个细胞的吸光度值。结果:①成骨细胞与可吸收性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培养后细胞形态:复合培养6h,细胞多为单层结构,形态多样,有数个突起;复合培养1d,成骨细胞附着于可吸收性珊瑚羟基磷灰石表面并深入到材料的孔隙内,与材料牢固结合,并在材料表面伸展,细胞表面可见大量微绒毛;复合培养7d,细胞数量增多,可见少量胞体表面及细胞间有颗粒状钙盐结晶沉积,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②成骨细胞附着于材料表面后生长增殖特性:实验组细胞接种后,随时间延长数量逐渐增加,仍可保持正常的分裂增殖速度,与正常培养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复合培养4,5,6,7d后促增殖组细胞附着载体后数量增长明显高于实验组、正常培养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成骨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3组细胞碱性磷酸酶含量(每1000个细胞的平均吸光度值)均逐渐增高(以实验组为例,复合培养1,3,5,7d分别为0.0121±0.0014,0.0154±0.0013,0.0172±0.0012,0.0183±0.001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①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的成骨细胞可以在一定的生物载体上正常生长、增殖,并保持生理功能。②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此过程中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17.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特性及表面标记,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2/2005-10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①骨髓组织均取自单纯性骨囊肿行自体骨髓注射治疗的患者,年龄10~16岁,全部在患者家属的同意下,于后方髂嵴骨髓穿刺,一次性采集骨髓20mL。Percoll梯度离心,附壁筛选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原代培养。②原代接种后48h换液,待贴壁细胞即将铺满瓶底时用胰酶消化分离,按3×103/cm2密度接种于6孔培养板,记为P1;传代培养过程中贴壁细胞彼此融合,铺满整个培养板的底面时,再重复以上操作,记为P2,以此类推,传代培养直至细胞出现衰老征相。③取第2代间充质干细胞,消化后计数2×105细胞与抗CD34,CD44抗体室温反应30min,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④将生长良好的第2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500个/孔种植在96孔培养板中,加入完全培养液的同时,再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使其成为浓度分别为0,1,5,10,25,50,100μg/L的条件培养基,每个浓度重复5孔。培养2d后,于各小孔内加入5g/L噻唑蓝20μL,继续培养4h后每孔加入二甲基亚砜200μL,用酶标仪在492nm波长下检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情况。⑤实验分组同上,各培养孔加入TritonX-100100μL,4℃过夜,每孔加入碱性磷酸酶底物液150μL,酶联免疫监测仪测定410nm波长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①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和传代培养的生长曲线分析:原代接种后5~9d为细胞生长潜伏期,11~16d为对数增殖期,18~20d为生长平台期。传代培养细胞生长潜伏期为12~24h,对数增殖期为7~10d,11~13d进入细胞生长平台期。②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一表达CD44,不表达CD45。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与空白对照比较,较低浓度的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即可显著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t=2.852,P<0.05),且与其浓度成正性量效关系。25~10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均可产生显著抑制作用(t=3.248,P均<0.05)。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迅速扩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其增殖作用与浓度成正性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8.
任何年龄、性别、民族及不同地区的人都不同程度地罹患龋病。氟是防龋的基础,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氟化物防龋方法有:洁牙剂加氟法,饮水加氟法,食盐加氟法[1]、氟剂口腔内滴法[2]、口服氟剂法、氟离子透入法[3]、氟化物溶液含漱和局部涂布法等,都获得较好的效果。现笔者根据多年的观察考虑,设想在口腔中加入氟化物这一防龋新途径,口胶咀嚼过程中,释放氟离子,广泛分布于牙齿表面,进入釉质及通过粘膜吸收,进入体内,提高机体抗龋能力,从而起到防龋作用。此法应用简单,儿童防龋尤为实用1 含氟口胶的组成包括口胶基质、…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探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给予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术联合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硬化剂注射术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43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先行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术治疗,后联合进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和硬化剂注射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近期再出血率、死亡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缓解程度及患者肝功能状况。结果:43例行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和硬化剂注射联合序贯治疗的患者曲张静脉复发率为4.7%(2/43),近期再出血率为2.3%(1/43),曲张静脉总消失率为100%(43/43),死亡率为6.9%(3/43),无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及消化道穿孔死亡者。结论:内镜下各种方法联合序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具有止血率高、曲张静脉消失率高、并发症少、创伤小等优点,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