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61.
一名风华正茂的硕士生!在研究相关课题时,偏了方向;一个风姿绰约的少妇,离异后一直通过互联网寻找自己的浪漫激情。当干柴和烈火相遇,熊熊燃烧起来的不仅是激情,还有硕士研究生的生命……2007年2月7日,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受害者方在要求严惩凶手的同时,还提出索赔60万元的刑事附带民事请求。  相似文献   
162.
目的:调查分析汶川地震甘肃陇南伤情情况,进一步讨论如何采取措施应对突发灾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甘肃陇南地震受灾人口进行抽样调查,重点对伤员伤情、致伤原因、救治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此次地震伤抽样调查中共有1652例,死亡16例,四肢骨折患者750例,占45.4%,精神、神经方面40例,占2.4%。通过有组织的及时救助伤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结论:加强地震伤的预防与救治,从而有效地减少致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3.
164.
胆囊排空功能与胆囊结石的关系张彦军,王海滨(广西桂林市中医医院外科桂林市541001)我国胆结石的发生率,近年来有显著增加。有资料显示[1],在胆结石症患者中,以胆囊结石最高,且大部分为胆固醇结石。本文拟就胆囊排空障碍、胆囊淤胆对胆囊结石形成的作用及...  相似文献   
165.
目的:调查分析“5.12”地震甘肃陇南地区下肢骨折患者情况,进一步探讨如何采取措施应对突发灾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甘肃陇南地震受灾人口进行抽样调查,重点对伤员伤情、致伤原因、救治方法进行调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1652人,其中下肢骨折病人51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1.0%,其中胫腓骨骨折195人,占下肢骨折病人的38.0%,调查还发现下肢骨折与职业有一定关系。通过有组织的及时救助伤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结论:总结出了下肢骨折病人救治的经验,为突发灾难的救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6.
目的 探讨胸部放疗基础心功能状况对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的影响,评价急性期内患者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分析109例胸部肿瘤患者放疗后基础心功能状况对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的影响,并观察放疗前及急性观察期内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全组患者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率为79.8%,患者临床因素及基础心功能各项指标与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均无明显相关(P>0.05)。放射治疗后急性期内出现左室收缩功能减低24例,舒张功能减低15例;瓣膜病变24例,全部为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改变,其中反流(轻、中度反流)23例、狭窄(轻度)1例,未见三尖瓣和(或)肺动脉瓣反流与狭窄。左房前后径、主动脉流速、E/A值在放疗前、放疗结束、自放疗开始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52、0.017、0.003,P<0.05)。左房前后径、主动脉流速、E/A值放疗结束较放疗前分别下降了9.19%、7.56%、17.5%,自放疗开始3个月较放疗结束分别恢复7.05%、4.14%、7.58%,其中E/A下降和恢复变化幅度最大。结论 临床因素及基础心功能状况与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发生无明显相关。放疗导致的瓣膜病变以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轻、中度反流多见,并可引起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改变。左房前后径、E/A值放疗后首先降低,随着时间延长逐渐改善,但急性期内未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急性观察期内放疗对心脏舒张功能的影响较收缩功能明显。  相似文献   
167.
目的:比较中医综合疗法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两种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40例和PKP组36例,分别接受中医综合治疗和PKP术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生活质量评分(Oswestry评分)、Cobb角及椎体前、后缘高度的变化,比较同组内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患者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及2组间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各观察指标差值的变化情况,并记录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PKP和中医综合疗法均能明显缓解疼痛(P0.05),改善机体功能(P0.05),恢复椎前、后缘的高度(P0.05),减小脊柱后凸角(P0.05)。PKP组治疗后1周VAS评分改善显著(P0.05),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2组间VA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与治疗前差值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Oswestry评分在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3月均下降(P0.05)。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患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均有所恢复(P0.05),治疗6个月后中医综合组同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出现8例继发椎体骨折患者,其中6例(16.7%)来自于PKP组,2例(5.0%)来自于中医综合治疗组,2组继发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结论:中医综合疗法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可有效缓解疼痛,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PKP短期内止痛效果迅速,可有效稳定椎体,能更好地恢复患椎高度,矫正椎体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68.
目的:观察仙灵骨葆胶囊联合椎体成形术(PVP)对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甘肃省中医院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行PVP手术,术后口服钙剂治疗,对照组在手术后单纯定期注射依降钙素治疗;观察组在手术后定期服用中成药仙灵骨葆胶囊和进行注射依降钙素治疗。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纳入患者腰背部疼痛、活动功能进行评估,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3d、3个月及6个月的VAS,ODI及骨密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在手术后3d均得到缓解,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与手术后3d的VAS和ODI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VAS和ODI及术后6个月骨密度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灵骨葆胶囊联合PVP技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显著,降低疼痛评分,改善骨密度,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降低患者椎体再骨折的风险,是绝经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良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9.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患者铁蛋白(SF)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01—2022-09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AICV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轻度组(n=40)、中度组(n=32)和重度组(n=28)。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独立影响因素。Pearson检验分析各独立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使用Netica软件进行贝叶斯网络推理,并评价模型效能。结果 与轻度组比较,中、重度组患者年龄、SBP、糖尿病人数、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尿酸(UA)、血肌酐(Scr)、同型半胱胺酸(Hcy)、糖化血红蛋白(HbAc1)和SF明显增加(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P<0.05)。ApoB、UA、Scr、Hcy、SF是AICVD患者进展为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F与NIHSS评分、ApoB、UA、Scr、Hcy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0.
【摘要】 目的:比较3D打印个体化导板与机器人辅助置钉在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矫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20年1月~2022 年12月在本科室住院接受矫形手术治疗的18例A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3例,女性15例,年龄46~73岁,平均63.2±8.2岁。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36枚,根据辅助置钉方式分为两组,3D打印个体化导板组(3D打印组,11例,置入142枚椎弓根螺钉)和机器人辅助组(机器人组,7例,置入94枚椎弓根螺钉)。术后均进行至少6个月随访。术前测量并比较顶椎旋转角、侧凸Cobb角;术后1周采用Gertzbein-Robbins分类标准对所有椎弓根螺钉进行判断分类,对比两组患者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满意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D打印组年龄(63.6±9.0岁)、性别(男/女:2/9)、平均置钉数量(12.91±3.83枚)、侧凸Cobb角(40.36°±11.82°)、顶椎旋转角(30.27°±7.25°)分别与机器人组[年龄(62.6±7.3岁)、性别(男/女:1/6)、平均置钉数量(13.43±3.60枚)、侧凸Cobb角(38.14°±12.84°)、顶椎旋转角(29.86°±9.65°)]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较3D打印组手术时间长(354.29±53.73min vs. 282.27±73.8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钉结果统计,3D打印组共置入142枚椎弓根螺钉,其中A类128枚,B类10枚,C类4枚;机器人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94枚,其中A类86枚,B类5枚,C类3枚;两组患者均未出现D、E两类;3D打印组置钉准确率(90.14%)及满意度(97.18%),分别与机器人组置钉准确率(91.49%)及满意度(96.81%)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发生率,3D打印组(36.36%)与机器人组(57.14%)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辅助置钉方式均可以协助脊柱外科医师进行ADS患者的精准置钉,但3D打印个体化导板置钉用时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