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8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16篇 |
内科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13篇 |
综合类 | 43篇 |
预防医学 | 30篇 |
药学 | 9篇 |
中国医学 | 42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142.
143.
脊髓损伤(SCI)是严重的神经破坏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炎症反应、血-脊髓屏障完整性破坏、轴突断裂、胶质瘢痕形成、细胞凋亡、髓鞘降解等有关。SCI作为世界医疗卫生领域的难题,人们迫切需要有效治疗SCI的新方法。基因疗法作为新型治疗手段,在诸多疾病的研究中均有涉及。目前,大量研究人员利用外泌体装载RNA,靶向受体细胞,介导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改变细胞基因表达,通过促进轴突再生、抑制瘢痕组织形成、修复血-脊髓屏障、减轻炎症反应等方式,恢复神经元功能,达到治疗SCI的作用。文章就外泌体基因疗法,分别于mRNA、miRNA、LncRNA、circRNA及siRNA等不同方面进行论述,对其相关机制进行归纳与总结,同时针对外泌体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进行一定阐述,以期对该领域研究者提供一定思路与见解。 相似文献
144.
背景:目前脊髓损伤已成为世界性难题,实验动物造模是探索疾病的第一步,但现缺乏较为有效的实验动物模型。目的:建立一种可复制、可调控、创伤小、死亡率低、出血量少、适用范围广、术中时间短的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方法:将选用的体质量相似的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进组,每组20只,常规组采用Allen法构建脊髓损伤模型,改良组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牙科磨钻代替器械咬除,比较两组大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死亡率及击打后1,3,6,9,12,15 d的BBB运动功能学评分。结果与结论:改良继发性脊髓损伤模型建立方法比常规建模方法出血量少、死亡率低、造模时间短、BBB评分结果更集中,由此可证明改良后的击打方法更适用于继发性脊髓损伤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5.
中医药基于辨证施治理论防治骨质疏松症取得了明确的临床疗效,但其治疗机制尚未得到明确阐述。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探索中医药防治该病相关机制的重要桥梁。文章通过对目前基于病证结合模式下的骨质疏松症实验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存在问题进行总结、评述,认为学者们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交叉助力模型构建,深入研究病与证之间的联系,充分结合宏观症状与微观指标,更好地阐释中医证型现代化理论,总结病证结合模型规范化、标准化构建思路与评价体系,使病证结合模型成为研究中医药防治该病机制理想载体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6.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而肌少症是以进行性全身肌量减少和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基于二者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密切相关性,逐渐衍生出“肌少-骨质疏松症”这一概念,以描述肌肉与骨骼同时发生衰减的现象。信号通路作为肌肉与骨骼之间重要的信号传递途径,如发生异常,则会导致肌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因此,本文就Hedgehog、Hippo、mTOR和MAPK等成骨与成肌相关信号通路进行综述,以期为肌少-骨质疏松症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7.
目的:调查分析"5.12"地震甘肃陇南上肢骨折情况,进一步讨论如何采取措施应对突发灾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甘肃陇南地震受灾人口进行抽样调查,重点对伤员伤情、致伤原因、救治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此次地震伤抽样调查共有1652人,死亡16人,上肢骨折病人239人,占总人数的14.5%,其中尺桡骨骨折59人,占上肢骨折病人的24.7%,同时调查发现上肢骨折与职业有一定关系.通过有组织的及时救助伤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结论:总结出了上肢骨折病人救治的经验,为抗震救灾提供了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8.
背景:目前关于神经元坏死的分子机制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然而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对神经元坏死过程细胞的动态变化研究较少。应用跳跃探针式离子电导显微镜可对体外培养神经元进行实时、非接触式的连续观察。
目的:采用跳跃探针式离子电导显微镜动态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坏死过程中细胞表面形态随时间的动态变化。
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用1 mmol/L过氧化氢溶液处理30 min致神经元坏死。采用跳跃探针式离子电导显微镜连续扫描,观察神经元坏死过程中其胞体与突起的形态变化,并测量其细胞高度与体积变化。
结果与结论:跳跃探针式离子电导显微镜连续扫描9 h结果显示,过氧化氢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由正常的三角形或梭形逐渐肿胀变成球形,轴突与树突出现串珠样改变,最终神经突断裂并溶解消失。同时测量细胞高度与体积后结果显示,过氧化氢组神经元细胞高度比及体积比于扫描后2-7 h之间持续增加(P < 0.05),扫描后7-9 h之间维持于相对稳定水平,最终高度与体积值约为初始值的2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在扫描后1-7 h之间过氧化氢组神经元高度与体积增加量与时间呈线性相关(b=0.15,P < 0.05; b=0.17,P < 0.05)。结果证实,利用跳跃式离子电导显微镜技术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坏死,可以得到了高质量的细胞图像,更准确的细胞高度与体积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骨折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中医药治疗疗效及机理探讨;方法:收集甘肃省中医院骨科2011年10月-2013年1月老年术后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52例,依据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配合中医药辨证治疗,术后48h用MMSE评分表、Glasgow评分表及CDT量表进行评分,术后1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26例患者中23例痊愈、2例症状减轻、l例无效;对照组26例患者中19例痊愈、3例症状减轻、4例症状无效;1周后治疗组26例患者中24例痊愈、2例症状减轻、0例症状无效;对照组26例患者中21例痊愈、2例症状减轻、3例无效。两组患者MMSE量表和CDT量表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中医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并发认知功能障碍在缓解患者语言、定向力、记忆力及执行力等方面有明显作用,可减少骨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HRV时域分析法,检测与分析80例高血压病(EH)患者时域分析指标及心率变异指数,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重量指数(LVMI)。30名健康者被同期检测,以作对照。结果80例高血压病患者时域分析指标及心率变异指数均比健康人明显降低,合并左室肥厚患者心率变异指数减低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同组其他高血压病患者。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体内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损害参与了高血压的左室重构机制,且其损害程度可能伴随左室重构过程而加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