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我科于1986年~1996年共收治斑疹伤寒61例,现将其临床特点、临床诊治体会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61例中,男性38例,女性23例,年龄11岁~60岁,其中20岁~30岁25例,31岁~40岁14例。发病季节多集中于8月份~12月份(67.  相似文献   
62.
目的建立多西他赛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自制的聚乙二醇(PEG)400介导的多西他赛脂肪乳剂与市售的多西他赛注射液稀释液的稳定性。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在室温条件下采用膜过滤法,以过滤液的含量、pH值以及过滤前的粒径为指标,考察PEG400介导的多西他赛脂肪乳剂与市售的多西他赛注射液的稀释液随时间变化的稳定性。结果多西他赛在1~256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21.199 X+20.488,r=0.999 9;自制PEG400介导的多西他赛脂肪乳剂分散液,室温下24h内过滤液的含量、pH值以及过滤前的粒径均未见明显变化。观察市售多西他赛注射液的生理盐水稀释液,2h发现有药物析出,过滤液含量明显下降。结论自制PEG400介导的多西他赛脂肪乳剂的分散稳定性远优于市售多西他赛注射液的生理盐水稀释液,大大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模拟生理波电刺激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7在山东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实验室进行。将160只SD成年雄性大鼠制成坐骨神经移植的模型,单纯随机分为4组(n=40):①对照组:不干预。②甲钴胺组:腹腔注射甲钴胺125μg(商品名弥可保,沈阳卫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31101),1次/d,持续2~20周。③电刺激组:给予持续时间1.2~1.5ms的模拟生理波型波,频率为1Hz,1次/d,15min/次,治疗2~20周。④甲钴胺 电刺激组:同时给予甲钴胺和模拟生理波电刺激,剂量和方法同上。于术后2,4,8,16,20周每组随机取8只大鼠,测定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神经传导速度、小腿三头肌湿质量等指标。结果:16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术后2周,对照组为-99.30±8.34,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0.01),甲钴胺组低于电刺激组和甲钴胺 电刺激组(-90.08±2.72,-81.96±3.64,-81.96±2.94,P<0.05);术后4,8,16,20周,对照组明显低于电刺激组和甲钴胺 电刺激组(P<0.01),甲钴胺组仍低于电刺激组和甲钴胺 电刺激组(P<0.05),电刺激组和甲钴胺 电刺激组各时间点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神经传导速度:术后2,4,8,16,20周,对照组低于甲钴胺组,甲钴胺组低于电刺激组和甲钴胺 电刺激组(P<0.05),电刺激组和甲钴胺 电刺激组各期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③小腿三头肌湿质量:术后2周,对照组和甲钴胺组低于电刺激组和甲钴胺 电刺激组犤(0.66±0.15),(0.70±0.13),(1.11±0.26),(1.12±0.14)g,P<0.01犦;术后4,8,16,20周,对照组低于其他3组(P<0.05,0.01),甲钴胺组低于电刺激组和甲钴胺 电刺激组(P<0.05),后2组之间各时间点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模拟生理波电刺激能加速神经的修复再生,效果优于甲钴胺。  相似文献   
64.
李延海  王珏  张广军 《医学争鸣》2009,(20):2098-2101
目的:观察在发育大鼠视皮层脑片标本上D-丝氨酸对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突触后NMDA受体功能是否具有调制作用.方法:应用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13~15dSD大鼠视皮层Ⅱ-Ⅲ层椎体神经元的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观察D-丝氨酸对mEPSCs的调制作用.结果:mEPSCs包含两种受体电流成分,即AMPA受体与NMDA受体电流成分;应用外源性D-丝氨酸(1,10和100μmol/L)均增强了mEPSCs的NMDA受体电流成分(P〈0.01),并呈现浓度依赖性,而应用NMDA受体阻断剂D—APV(50μmol/L)完全阻断这种增强效应.此外,D-丝氨酸没有影响mEPSCs的AMPA受体电流成分.结论:在大鼠视皮层Ⅱ-Ⅲ层锥体神经元上,突触后NMDA受体的甘氨酸结合位点是不饱和的,应用外源性D-丝氨酸可以增强NMDA受体功能,本研究为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的治疗提供有意义的资料.  相似文献   
65.
中国大陆两种东毕吸虫rDNA-LSU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测定程氏东毕吸虫、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结节变种rDNA LSU基因序列 ,并对照已发表的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同一基因序列 ,比较三者的差异 ,探讨东毕吸虫虫种分类问题。 方法 收集两虫种成虫 ,GNT K法抽提基因组DNA ,PCR扩增目的基因 ,并将其产物克隆入质粒再次扩增 ,提取质粒DNA ,以M 13(F/R)作为测序引物进行测序。从GenBank获得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rDNA LSU基因序列 ,用BioEdit软件将 3种血吸虫基因序列排序并比较分析。 结果 程氏东毕吸虫、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结节变种的LSU序列完全一致 ,与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rDNA LSU基因序列仅相差一个碱基 ,同源性高达 99.99%。 结论 γDNA LSU基因序列分析结果不支持程氏东毕吸虫为独立种 ,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结节变种可能是土耳其斯坦东毕吸虫的同种异名。  相似文献   
66.
亚低温疗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温疗法是应用药物和物理疗法使患者体温降低,以达到治疗目的。早在本世纪30年代,人们即已认识到低温对大脑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并把降低温度作为减轻中枢神经功能失调的手段。亚低温治疗在50年代就已应用于临床,然而由于传统的的亚低温治疗会导致心律失常,低血压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临床未能推广普及。80年代后期研究发现,轻中度(28℃-35℃)即亚低温疗法对实验性脑缺血和颅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副作用轻微,临床也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7.
二例马尾血管畸形的误诊体会窦怀洲张广军张传厚刘兆贵赵兴举马尾血管畸形少见,我们经治2例。现介绍如下。例1男,58岁。因腰骶部疼痛并右下肢麻木2年入院,近7个月来大小便困难,同时感右下肢麻木加重,左下肢麻木。入院查体:L5~S3压痛,右下肢肌肉萎缩,肌...  相似文献   
68.
作者对经食道钡餐检查50例分析,而有病理证实,总结出适合干早期食管癌的检查方法,X线表现和诊断要点,并分析容易漏诊和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9.
<正>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严重,正处于艾滋病防控的关键阶段,而低免疫水平导致的各种机会性感染也已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各种机会性感染易导致患者病情出现恶化,且临床诊断上不易获得病原学诊断,因此在治疗上只能凭经验用药,盲目性很大。研究表明,CD4+细胞计数可作为监测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疾病进程的标记物及监测患者出现机会性感染和病死率的重要参数,因此机会性感染与CD4+细胞计数两者相关性研究可对预防和控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吻合口漏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数据采用优势比(OR)以及95%置信区间(95%CI)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4 127例患者,其中262例患者发生了吻合口漏,发生率6.348%。合并分析表明,4个影响因素可增加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包括男性(OR=2.43,95%CI:1.79~3.30,P<0.05);吻合口距肛缘距离≤7 cm(OR=1.57,95%CI:1.18~2.10,P<0.05);肿瘤直径≥5 cm(OR=0.39,95%CI:0.21~0.72,P<0.05);直线切割器钉仓数目≥3个(OR=0.46,95%CI:0.26~0.83,P<0.05)。而年龄、BMI、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新辅助化等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无关。结论男性、吻合口距肛缘距离≤7 cm、肿瘤直径≥5 cm和直线切割器钉仓数目≥3个是腹腔镜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