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内窥镜下经横突间入路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目的:探讨经横突间入路内窥镜下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松解的手术技术、临床效果及适应证选择。方法:本组9例,男7例、女2例,平均46.7岁。俯卧位,棘突中线旁开2.5~3.0cm作一个1.6cm纵行皮肤切口。工作导管置于横突间,由浅入深逐渐分离显露横突间韧带,锐性剥离横突间韧带,找到神经根将其向外侧牵开,显露突出椎间盘并予以摘除。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5min,平均术中出血60ml,平均住院时间13d,全组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时间6~16个月。疗效按Nakai分级评定,优6例,良2,可1例。结论:该术式创伤小、手术视野清楚、操作精细、术后效果优良,是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显微内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评价显微内镜手术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16例接受显微内镜手术,平均年龄42.6岁(35~60岁)。20例经开放手术,平均年龄45.5岁(30~64岁)显微内镜手术分别采用经椎板间隙人路、经关节突人路和经横突间人路,在内镜下完成神经根探查、减压和椎问盘髓核摘除。开放手术采用经椎板间隙人路和经横突间人路,进行神经根减压和椎间盘髓核摘除。结果:显微内镜手术组平均随访8.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78min,平均术中失血68ml,平均住院日13.8d。开放手术组平均随访14个门,平均手术时间74min,平均术中失血95ml,平均住院日16.5d。显微内镜手术组手术后切口疼痛轻,镇痛治疗显著少于开放手术组。采用改良MaeNab标准评价随访结果,显微内镜手术组12例患者达优,3例良,1例可。开放手术组14例患者达优,4例良,2例可。结论:显微内镜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问盘突出症,与开放手术比较有相似的近期临床效果,但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轻和恢复较快的特点,能够尽可能维持腰椎稳定。  相似文献   
33.
髋关节周围肌张力变化对股骨头血液动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张峡曾维权梅芳瑞⒇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以下简称先髋,CDH)治疗后,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以下简称AN)是严重的医源性并发症〔1〕。从1980年起,我们应用以髋周围广泛软组织松解,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缩...  相似文献   
34.
颈椎小关节突脱位闭合复位前后椎间盘和脊髓的损伤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颈椎小关节突脱位闭合复位前后椎间盘和脊髓的损伤变化。方法:16例颈椎小关节突脱位患者,7例单侧小关节突脱位,9例双侧小关节突脱位,在X线透视下行颅骨牵引闭合复位,并于复位前后进行神经功能和颈椎MRI检查,比较椎间盘脱出和脊髓实质损伤的变化。结果:16例均闭合复位成功,复位前5例有明显椎间盘脱出,4例有椎间盘撕裂,7例无明显椎间盘损伤。复位成功后,4例椎间盘脱出仍存在,大小无变化;1例原脱出椎间盘明显缩小,无新椎间盘脱出发生。14例复位前后脊髓信号无变化,2例复位后出现MRI T2加权高信号增强。16例复位后无一例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结论:颅骨牵引闭合复位不会诱发或加重椎间盘脱出,进而造成继发性脊髓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35.
胸腰椎前路复位固定装置ARF的研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Kaneda器械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胸腰椎前路复位固定装置ARF(anterior reduction fixation),以增加器械自身复位和压缩能力并方便操作。方法:通过人尸体脊柱离体生物力学试验,了解ARF的稳定能力和载荷屈服强度,在此基础上ARF临床应用6例。结果:ARF在前屈和左侧弯方向上稳定性大于Kandeda(P〈0.01),在前屈方向上低于AF(P〈0.01)。其余方向与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ARF在所有方向上大于完整对照组(P〈0.01)。ARF平均屈服强度(M)657.3公斤,临床应用早期结果:5例椎体塌陷者基本恢复了椎体正常高度和脊柱生理弯曲,无神经功能恶化。结论:ARF稳定性好,复位和加压能力强,操作方便,临床实用可行。  相似文献   
36.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是在椎间盘退变基础上受到相应损伤所致,多见于成年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低.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较好动,腰椎受外伤不但机会多,程度也较成人重.我科自1996年以来,共治疗青少年外伤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7例,其中非手术治疗13例,手术治疗1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7.
椎板间隙后路显微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24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报道经后路椎板间隙显微内镜 (MED Ⅱ手术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术、临床效果及适应证选择。方法 局麻或持硬膜外麻醉下 ,床旁C 臂机定位 ,沿导针依次扩张 ,置放手术通道和内镜 ,电视监控下扩大后路椎板间隙 ,咬除局部增生内聚小关节及增厚黄韧带 ,扩大及清理神经根通道 ,摘除突出椎间盘髓核组织。结果 MED手术共 72 4患者 ,86 7腰椎间盘 ,平均住院时间 16 .8d。平均手术出血量 4 5ml。平均手术时间 5 8分钟。疗效优良率达 93.2 %。结论 MED手术比常规手术创伤小 ,恢复快 ,基本保持了脊柱后柱完整 ,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 ,手术视野清晰 ,手术安全 ,疗效可靠。随临床经验积累和手术技巧提高 ,MED -Ⅱ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38.
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也称为"试管婴儿",是指从卵巢内取出卵子,与精子在体外受精形成胚胎,再移植到子宫腔内,着床发育成胎儿的全过程~([1])。追溯世界第1例试管婴儿的诞生迄今已有30余年,试管婴儿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运用,也给越来越多的不孕不育患者带来了福音。阴道B超引导下卵泡穿刺取卵术是目前最常用的取卵方式,因其简便易行、痛苦小、创伤小、易接受,现已被临床普遍采用~([2])。然而取卵术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术  相似文献   
39.
保留终板的颈椎前路融合术术后融合节段高度变化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能更好地维持椎体和融合节段高度 ,并有效防止融合节段前方塌陷的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式。方法 对 1 0 2例外伤性及退变性颈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保留终板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分别行或不行内固定。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1周、3、6个月、1、2、3年摄颈椎正侧位X线片以记录融合时间 ,测量融合节段高度。本组平均随访 2年 6个月 (6个月~ 3年 ) ,并与同体相邻节段平均高度作比较。结果 所有病例均达骨性融合 ,平均融合时间为术后 3.8个月 ,均未发现融合节段前方塌陷。经t检验 ,将术后 6个月 ,1、2、3年融合节段平均高度与同体邻近节段平均高度比较 ,两者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保留终板的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能较好地保持融合节段高度 ,并能有效防止融合节段前方塌陷  相似文献   
40.
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无效时,手术治疗仍是完全缓解症状有效手段.我们观察到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5-10天内再次出现患肢神经源性疼痛,我们称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迟发下肢痛的原因及对策"。本文旨在探讨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方法:我们对7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与产生这一现象有关的可能的因素。结果:共有81例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术后出现迟发下肢痛,其中发生于L3一名间隙4例、L4-5间隙32例、L5S1间隙45例;81例中合并有腰椎管狭窄或侧隐窝狭窄52例。结论:术中对神经根、神经节的再次损伤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生迟发性下肢痛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