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68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120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49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经动脉途径应用Onyx胶栓塞治疗颅内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6例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经动脉途径采用Onyx胶栓塞治疗15例,动静脉联合途径1例。结果 16例患者共栓塞17次,栓塞结束即时解剖治愈14例(87.5%),另2例栓塞不全者术后辅以手术治疗。栓塞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3例,面部感觉麻木3例,随访1月后症状消失;口咽部疼痛2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消失。本组无死亡病例。10例患者术后2~24个月复查DSA,1例DAVF复发,9例完全闭塞;6例门诊随访2~24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经动脉途径应用Onyx胶栓塞治疗颅内DAVF是可行、有效的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2.
脊膜瘤占椎管内肿瘤的11.4%,在一组78例脊膜瘤报道中,颈段病变占27%。高颈段脊膜瘤报道不多,作者近年来切除5例,本文就其临床特点和手术方法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治疗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的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高压氧治疗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以及DRS(重症颅脑外伤残疾评分)方面,治疗以后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以后的GCS与DRS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对于脑外伤患者采取高压氧辅助治疗的方式,能使治疗效果得到提高,使脑水肿的症状得到减轻、颅内压得到降低,对于减少脑外伤造成的死亡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了解陕西省不同规模足浴场所卫生状况,为今后卫生监督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抽取陕西省境内2012年度取得卫生许可证的24家足浴场所进行现场调查、现场检测和微生物采样检测,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型场所卫生设施配置和管理情况显著好于小型场所,但是本次调查所有场所均未制定卫生应急预案。大型场所和小型场所客用品微生物检测合格率分别为50.8%和35.4%,其中拖鞋检测合格率最低。结论小型场所卫生状况普遍较差,可能造成疾病传播,对小型足浴场所的卫生监督工作力度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制备复方芦荟凝胶剂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以芦荟提取物、盐酸克林霉素、甲硝唑为主药,以卡波姆-940为凝胶基质,建立复方芦荟凝胶剂的处方和配制方法,并对83例寻常型痤疮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临床验证总有效率为92.77%。结论:复方芦荟凝胶剂治疗寻常型痤疮临床疗效确切,未见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究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联合叶金排石胶囊对直径<2 cm肾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直径<2 cm肾结石患者700例,按照患者来医院采取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叶金排石胶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排石效果(以首次治疗结石排净率、首次排石时间、碎石次数、排石周期表示)、肾功能恢复情况(患侧肾脏GFR、血清NGAL、β2-MG)、术后并发症情况、炎性因子表达水平(血清hs-CRP、IL-6、IL-10)。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29%(316/350),观察组为98.29%(344/350);对照组首次治疗结石排净率、首次排石时间、碎石次数、排石周期分别为59.71%(209/350)、(2.03±0.27)d、(2.43±0.39)次、(19.72±2.97)d,观察组患者分别为72.57%(254/350)、(0.98±0.12)d、(1.62±0.33)次、(12.52±1.97)d;对照组患者患侧GFR、血清NGAL、β2-MG表达水平分别为(40.45±2.14)mL/min、(4.92±0.65)μg/L、(2.98±0.62)mg/L,观察组分别为(55.59±3.21)、(4.05±0.48)、(2.02±0.31);对照组并发症率为8.29%(29/350),观察组并发症率为2.86%(10/350);治疗后,对照组血清hs-CRP、IL-6、IL-10表达水平分别为(14.34±2.73)mg/L、(17.45±2.24)pg/mL、(10.95±1.45)pg/mL,观察组为(7.72±1.86)、(13.12±2.32)、(7.33±1.34),差异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联合叶金排石胶囊对直径<2 cm肾结石患者的治疗效率和效果更好,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肾功能情况,降低炎性反应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87.
目的总结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手术的适应证及围术期处理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31例36足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内固定方法均采用Y型解剖钢板。疗效评定标准采用Mayo后足与踝部评分系统。结果 31例36足骨折术后获6~18个月随访,患足功能优29足(80.6%),良7足(19.4%)。仅1例切口皮缘拆线后部分裂开,1周后再次缝合,后愈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可作为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良好选择,合理的围术期处理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88.
IFN-α2a - GFE-1融合基因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IFN-α 2a-GFE-1融合基因载体,检测其在转染细胞的表达,为肺癌基因导向药物治疗积累实验资料.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对干扰素(IFN)-α 2a羧基端的酶切位点进行改造,并人工合成肺特异性结合多肽CGFECVRQCPERC(GFE-1)的寡核苷酸片段,二者连接后克隆入pGEM-3zf质粒,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DH5α细胞,挑选阳性克隆经EcoRⅠ+PstⅠ酶切鉴定后测序,将测序正确的目的基因从测序载体相应酶切位点消化回收并纯化后,与上述酶处理过的PBV220质粒连接,连接产物常规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经筛选后随机挑选阳性菌落,提取质粒酶切鉴定.结果序列分析表明合成片段成功的插入IFN-α 2a羧基端,大小、位置、方向均正确无误;融合基因克隆入PBV 220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获得有效表达.结论IFN-α 2a-GFE-1融合基因载体的构建及表达,为检测其在肺内特异性分布及抑瘤活性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9.
家庭成员之间间接传播是女童淋病发病的重要途径 ,对疾病的转归及治愈有直接关系。为探讨家庭成员共同治疗对女童淋病的效果 ,对 1996~ 1999年底我院门诊女童淋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6年 2月~ 1999年 12月我院泌尿外科及儿科门诊就诊的 2 8例患淋病女童 ,年龄 2~ 9岁 ,平均 5岁。所有 2 8例女童均有尿道外口红肿、尿痛及尿道溢黄色或黄绿色粘稠分泌物等典型临床表现 ,尿道分泌物涂片均查出有淋球菌。1.2 分组 分为两组。家庭成员愿意同时接受治疗者有 16例 ,为共同治疗组。本组家庭成员中承…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和研究颅内核团射频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效果、术后并发症与反应等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一年来收治的104例帕金森病,应用CT解剖定位和微电极电生理记录细胞定位方法,行丘脑腹外侧核或/和苍白球腹后内侧部射频毁损治疗,术前、术后3月,半年和一年采用Webster记分,0为无效,改善在1%-19%为有改善,20%-49%为有效,60%以上为明显有效。结果:104例患者中,术后3月内改善者98例,总有效率达94.2%。6例症状改善不明显,67例随访6月至12月,症状改善54例,有效率79%。16例出现一过性嗜睡,呃逆;2例出现一过性偏瘫,5例出现颅内少量出血,其中2例术后立即发生毁损点少量出血,3例术后6天内出现针道周围出血,1例术后3月因肺部感染死亡。结论:微电极电生理定位,协助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是安全的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应注意掌握适应证,精确定位,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