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01.
张小云  马红珍 《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38-2039
IgA肾病是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为特征的免疫复合物性肾炎,临床表现以无症状性尿检异常或肉眼血尿为主.自1968年法国学者Berger和Hinglais首次提出此病后,世界各地均有报道,在不同地区其发病率有着明显的差异.据统计本病占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0%~40%,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发病原因和病理机制尚不明确,现代医学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中医对IgA肾病认识和研究的深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观察了解老年人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与生理性退行性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对36例无器质性病因的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进行24h监测,并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的时间、发生的频率、心率的变化、合并其他的心律失常进行统计。结果老年人阵发性心房颤动发作前后多并有心律失常,尤其是室上性心律失常占首位;大多数发作时心室率较慢;发作时间存在昼夜节律,有两个高峰和一个低谷。结论老年人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与心房肌、房室交界区生理性退行性变有直接关系,也提示与迷走神经兴奋性的增高及隐匿性传导有关。  相似文献   
103.
论述了《伤寒论》经方对肾性水肿包括肾炎性、肾病性、肾衰性水肿的治疗,分析了其治则、临床症状及方中某些药物配伍的含义,其中有的结合现代医学观点来加强论述。总结了仲景治水是针对病因、病机,其治则是升降气机。  相似文献   
104.
交变磁场对神经内分泌活动的影响与止痛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旋转的恒定磁场对神经内分泌活动的影响及与止痛的关系,从而探索磁场止痛的机制.方法用WD-6000多功能治疗仪(恒定磁场强度为0.6 T,转速为240 r/min)对10只新西兰兔和30例运动系统疾病或癌症疼痛患者进行磁场处理,9例患者(对照组)接受假磁场处理.分别在处理前后抽取血样,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其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结果磁场处理后新西兰兔血浆β-内啡肽浓度为(83.7±9.8)pmol/L,显著高于处理前[(38.3±15.2)pmol/L](t=8.69,P<0.01);实验组分别为(8.7±3.0),(58.2±21.6)pmol/L(t=12.48,P<0.01).对照组的血浆β-内啡肽浓度在处理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8.7±0.5),(9.4±0.7)pmol/L](t=1.00,P>0.05).结论磁场能促使机体血浆β-内啡肽显著升高.此种变化是构成磁场止痛的内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磁场直接提高骨密度的作用途径,从而为骨质疏松的磁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验分别于2003-12/2004-06在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及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中心细胞学实验室完成。①体内研究:选择雌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除假手术组外另5组大鼠均切除卵巢。曝磁处理于卵巢切除2周后进行。假手术组仅手术切除卵巢附近一小块脂肪;去卵巢组仅进行卵巢切除术;去卵巢 钙组另外给予200mg/kg苏糖酸钙灌胃,1次/d;去卵巢 钙 磁30min/d组在去卵巢 钙组的基础上给予30min/d曝磁30d处理;去卵巢 磁30min/d组仅给予去卵巢大鼠30min/d曝磁30d处理;去卵巢 磁60min/d组在去卵巢 磁30min/d组基础上曝磁时间延长为60min/d,共30d。分别磁场对各组大鼠骨密度、骨强度、骨钙含量、雌二醇和骨钙素的影响。检测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生长和功能的指标-骨碱性磷酸酶及尿脱氧吡啶交联水平。②体外研究:为进一步在细胞水平阐明磁场影响骨密度的原理,培养RAW264.7细胞株(前破骨细胞),使用破骨细胞分化因子诱导其向破骨细胞分化,同时外加磁场处理,观察磁场对RAW264.7细胞株生长、成熟情况的影响。另外在不同强度磁场下培养兔破骨细胞,观察对骨片的吸收情况。结果:纳入大鼠9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体内研究:各组大鼠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参数的变化:所有曝磁组大鼠的骨密度均高于去卵巢组,其中去卵巢 磁60min/d组大鼠显著高于去卵巢组(F=6.98,P<0.05)。各曝磁组大鼠骨碱性磷酸酶含量显著高于去卵巢组及假手术组(F=6.98,9.14,P<0.05)。各曝磁组大鼠尿脱氧吡啶交联水平显著低于去卵巢组(F=21.41,P<0.01)。②体外研究:强恒定磁场对RAW264.7细胞生长、分化和功能的影响:在磁场作用下培养的经破骨细胞分化因子诱导的RAW264.7细胞株加速凋亡,而兔破骨细胞裙边消失,吸收骨片的能力丧失。结论:旋转恒定磁场能够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的生长和分泌功能、抑制破骨细胞生长和破骨功能,从而提高骨密度及骨强度,对于骨质疏松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具核梭杆菌在结直肠癌放疗患者中的感染率,以及放疗前后、肿瘤复发后的体内变化情况。方法经肠镜证实无肠道疾病体检者20例纳入对照组,收集粪便标本。40例结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组,术前3d、术后5d、术后放疗7d、放疗30d均收集粪便标本,随访1年,复发者也收集粪便标本。采用过滤收集菌液沉淀,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粪便标本中的核梭杆菌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 4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粪便具核梭杆菌的阳性率为30.0%,对照组阳性率为5.0%。12例结直肠癌阳性患者在术前3d、术后5d、术后放疗7d、放疗30d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为8.50±0.45、1.20±0.22、5.2±0.34、0.20±0.15。12例Fn阳性患者在术后5d的Fn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术前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19,P=0.001),放疗7d、放疗30d的Fn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术前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728,P=0.001;t=25.889,P=0.001)。6例患者在手术后1年内复发,Fn基因相对表达量为7.20±0.56,复发时的Fn基因相对表达量较放疗后7d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27,P=0.001)。结论具核梭杆菌感染可能是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其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升高可能作为疾病复发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索恒定磁场对股骨头坏死相关重要致病因素的抑制作用,从而阐明其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12/2004-08于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进行。①选用6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取8只兔为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其余全部肌肉注射醋酸泼尼松龙(12.25mg/kg,2次/周,共8周)建立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②随机选取造模成功的32只兔分为4组(n=8),磁疗1个月组和磁疗后1个月组进行磁场处理(采用HMF-6000低频旋转强恒定磁场,强度>0.4T,2h/d,连续1个月),造模后1,2个月组不进行磁疗。分别于治疗1个月后立即或再1个月后使用组织切片和显微CT观察股骨头内部小梁结构变化,并检测血液黏稠度、胆固醇,三酰甘油,髋关节腔压力等指标,以探明恒定磁场的影响。③分离、培养新生新西兰兔原代骨髓基质细胞,培养的同时分别进行0.38,0.48T恒定磁场处理,观察恒定磁场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其指标为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成脂过程的影响,并与无磁场组进行对比。结果:40只兔进入结果分析。①磁疗1个月组和磁疗后1个月组兔股骨头组织切片和显微CT显示其骨小梁结构显著改善。②髋关节腔压力:磁疗1个月组显著低于造模后1个月组[(0.081±0.037),(0.235±0.042)kPa,P<0.01],磁疗后1个月组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0.072±0.029),(0.074±0.034)kPa,P>0.05]。③血浆黏稠度:磁疗1个月组显著低于造模后1个月组(P<0.01),磁疗后1个月组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④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磁疗1个月组和磁疗后1个月组均显著低于造模后1,2个月组,与正常对照组相似。⑤经0.48T磁场处理的骨髓基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无磁场组,而0.38,0.48T磁场处理后细胞的成脂诱导后A值均低于无磁场组(P<0.01)。结论:①磁场可降低血脂含量,改善血液黏稠度,而且还可以抑制股骨头内骨髓细胞的脂肪化,从而改善股骨头内的微循环,降低髋关节腔内压力,同时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和功能,故可以有效抑制股骨头坏死病情的发展。②0.48T磁场的促进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及抑制其脂肪化的作用强于0.38T磁场。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旋转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的造血保护作用。方法C57 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磁场组,各组小鼠分别接受致死(7.0Gy)及亚致死(6.5Gy)剂量Csγ射线照射,磁场组磁场处理30d,每天2次,每次1h,旋转磁场强度为0.6T。观察小鼠30d的存活率和存活期;检测放射后第7,10,14,21,28天的外周血细胞数;测定第12,16天骨髓单核细胞数(BMNC)及CFU-GM数;观察股骨骨髓病理切片、计数血管数并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和磁场组30d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10%和70%,平均存活期分别为(18±0.8)d和(27±0.7)d(P<0.01);磁场组的外周血细胞数、BMNC数、CFU-GM数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骨髓病理检查显示,磁场可促进骨髓造血组织结构的修复,对照组和磁场组骨髓内的血管数分别为(2.2±0.23)根和(6.4±0.53)根(P<0.01),磁场组的骨髓BMPs表达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旋转磁场对放射损伤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促进放射损伤后造血细胞和造血微环境的修复。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旋转恒定磁场对5-氟尿嘧啶(5-FU)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磁场组,各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致死剂量(180 mg/kg、210 mg/kg、250 mg/kg)及亚致死剂量(150 mg/kg)5-FU,磁场组经磁场处理30 d,每天2次,每次1 h,磁场强度0.6 T。观察注射致死剂量小鼠30 d的存活率和存活期;检测注射亚致死剂量小鼠注射后第7、10、14、21、28天的外周血细胞数;测定第8、10、14天骨髓单个核细胞数(BMNC)及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数;观察股骨骨髓病理切片、计数血管数并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的表达水平。结果5-FU 180 mg/kg组,对照组和磁场组30 d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66.7%、100%,平均存活期分别为(23.3±0.9)d、(30±0)d;剂量210 mg/kg组,对照组和磁场组30 d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40%、100%,平均存活期分别为(17±1.2)d、(30±0)d;剂量250 mg/kg组,对照组和磁场组30 d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20%、70%,平均存活期分别为(11.5±1.6)d(、23.2±2.1)d(P<0.01);磁场组的外周血细胞数、BMNC数、CFU-GM数均比对照组增加(P<0.05);骨髓病理切片显示,对照组和磁场组骨髓内的血管数分别为(2.69±0.56)和(9.13±2.65)(P<0.01),磁场组的骨髓BMPs表达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旋转恒定磁场对5-FU损伤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促进化疗损伤后造血细胞和造血微环境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0.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类脑出血疾病,虽然经积极救治后,患者病情可基本得到控制,但仍有一系列并发症.其中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以语言障碍、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为主要临床症状,并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康复及生存质量[1].卒中护理模式是指临床医生、护理人员、语言和物理治疗康复师组成有机整体,为脑卒中患者提供治疗、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