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16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铬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应用广泛,能否致癌,更为各方重视。为此,本研究以大白鼠为动物模型,分别以重铬酸钾(Cr~(6+)),氯化铬(Cr~(3+))做腹腔染毒,观察其主要脏器超微病变及肝功、血像和体内胆碱酯酶活性变化。1.氯化铬组:心肌纤维排列紊乱,“Z”线弯曲变形,线粒体凝聚变性和外膜断裂。肝细胞核内异染色质趋于核膜,线粒体肿胀,嵴减少或消失。  相似文献   
152.
采用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和低温包埋与常规电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EHF患者活检肝脏标本,首次发现肝细胞内的EHF病毒,证实病毒可侵袭肝实质细胞。在早期患者肝狄氏间隙内见到Ag-Ab复合物,认为早期患者体内也存在免疫复合物反应。同时发现以肝细胞膜、内质网、线粒体等膜性结构损伤为特征的细胞损害,证明了病毒对肝脏的直接损伤作用。由此对EHF的发病机理提出了新的学说。  相似文献   
153.
恶性淋巴瘤合并骨髓浸润往往有可能向白血病转化,且常规化疗疗效很差.Rudnick等提出,对常规化疗无效的白血病患者使用以大剂量阿糖胞苷(下称HD-Ara-C)为主的强力化疗,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我院于1980年8月也采用了以HD-Ara-C为主体联合化疗治疗一例恶性淋巴瘤晚期患者,临床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鉴于国内目前尚未见这种治疗的报告,故整理于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4.
收治15a以下儿童实体瘤患者204例,占住院总数的4.24%。其发病顺序为恶性淋巴瘤(53.43%)、肾母细胞瘤(12.26%)、成骨肉瘤(8.33%)和神经母细胞瘤(5.88%)。3个年龄组(<5a,6~10a,11~15a)的发病均以恶性淋巴瘤居首位,5a以下者以胚胎性肿瘤和肉名为主;6~10a者以软组织肉瘤为主,而11~15a者以骨肉瘤为主。调查显示儿童肿瘤有逐年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55.
早期子宫内膜腺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早期子宫内膜腺癌及其癌前病变(腺瘤型增生及非典型增生)的超微结构,为早期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8例子宫内膜腺瘤型增生,6例非典型增生,12例Ⅰa期子宫内膜高分化腺癌进行了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腺瘤型增生细胞表面的纤毛、微绒毛明显增加,基膜完整,胞浆内初级溶酶体增加,细胞核异型性不明显。高分化腺癌细胞表面的纤毛、微绒毛明显减少且形态异常,基膜不完整,胞浆内初级溶酶体减少,次级溶酶体增多,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的形态及排列异常,细胞核异型性较明显,有的瘤细胞核内见核小体及核包涵体。非典型增生细胞表面及胞浆内的超微结构与高分化腺癌相似,但基膜基本完整,核内未见核小体及核包涵体。结论:诊断和鉴别早期子宫内膜腺癌及其癌前病变,电镜比光镜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6.
张家驹 《临床医学》1999,19(1):22-23
本文对符合溶栓标准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71例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并根据全国溶栓治疗方案中规定的非创伤性疗效判定标准进行判定,其中46例再通,25例未通。运用对比方法从两组的病人年龄、溶栓开始至发病的时间、溶栓时的合并症、心功能状态进行了分析,发现溶栓未通率与年龄、溶栓开始至发病时间呈负性相关,与一些合并症呈正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7.
158.
北京中医药大学已故名老中医宋向元老师曾介绍用白薇汤防治老年人排尿性晕厥,笔者验之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14例,均为男性,年龄56~71岁,首次发作时间4个月~2年,以后每年平均发作3.1次。发病前后各项检查皆排除心源性或脑源性晕厥。舌质淡红者12例,暗红者2例;脉弦或弦细者9例,弦细数者5例。8例有烦劳或精神刺激等诱因,余无明显诱因。药物组成及用法 白薇30g,党参15~30g,当归9g,灸甘草9g。水煎服,每日1剂,10剂为1个疗程。治疗效果 14例均随访2年。2年内未复发者为治愈,发作减少1/2者为有效。治愈11例,有效2例,失访1例,…  相似文献   
159.
用地高辛素标记肾综合征出血病毒cDNA分子探针,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在革螨、恙螨体内的分布定位,并对原位分子杂交的步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毒核酸信号呈弥散分布,主要位于卵巢细胞,中肠及支囊细胞。在铺片时,明胶-硫酸铬钾与多聚赖氨酸的效果相似,4%多聚及甲醛的固定效果较好,可有效防止脱片。预杂交中加入Sperm DNA和yeast tRNA,可有效地减少背景染色;42℃杂交16h,显色7h,可得到理想结果。  相似文献   
160.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再通后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的特点。评价镁剂对RA的治疗。方法:将107例AMI住院患者全部地扩酶静脉溶栓治疗,然后将其分成A组(50例)和B组(57例);B组在溶栓治疗前20分钟静脉注入镁剂。结果:两组溶栓患者根据临床判定标准判定再通69例,再通率为64.49%。溶栓前发生心律失常36例。A组31例再通患者中25例发生RA,B组38例再通患者中13例发生RA(P<0.01)。结论:RA是AMI溶栓治疗成功后的重要并发症,表现为各种类型,尤以室性RA为主。镁剂对治疗RA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