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颅脑损伤是临床上的常见损伤,但同时合并寰枢椎脱位者在目前国内文献中则罕有报道;1998年1月~2003年2月,我科共收治各型颅脑损伤病例526例,其中合并寰枢椎脱位者36例,占6.8%。现就其诊治的经验教训及随访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动态颈段MRI在脊髓型颈椎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常规MRI对脊髓型颈椎病的判断往往会出现与症状不一致的现象.可能是因为常规的中立仰卧位静态平扫忽略了在人体中承重和动态下脊髓的器质性改变.目的:评价动态颈段MRI对脊髓型颈椎病早期诊断的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一对照观察,在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参试者:①正常组:正常人10名.②亚健康组:有颈肩部不适但可排除颈椎病的亚健康人20名.③MRI不支持组:有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体征但常规MRI未见异常者20名.④CSM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0名.4组受试者性别、年龄有可比性.方法:所有受试者进行JOA评分测定,并拍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进行颈段中立位及动态MRI检测,动态MRI检测体位包括过伸位和过屈位.主要观察指标:①JOA评分.②X射线片中测得的颈椎前凸角、椎管矢径、椎体及椎管矢径比.③颈段中立位及动态MRI中椎管矢径及脊髓矢径与椎管矢径比.④中立位及动态MRI下的脊髓受压呈波浪样压迹或串珠样改变例数.结果:70名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MRI不支持组、CSM组患者的JOA评分及颈椎前凸角、椎管矢径、椎体及椎管矢径比均小于正常组和亚健康组(P<0.05).②MRI检测中,所有受试者过伸位椎管矢径小于中立位,而脊髓矢径与椎管矢径比大于中立位(P<0.05).③CSM组动态MRI检测显示脊髓受压呈波浪样压迹或串珠样改变均为阳性结果;正常组均为阴性;MRI不支持组常规MRI均为阴性,而动态MRI检测均为阳性.结论:动态颈段MRI在诊断脊髓型颈椎病中灵敏度高于常规颈段MRI.  相似文献   
73.
背景:目前MRI对于颈椎病的检查多是常规的中立仰卧位静态平扫,是在非运动和非承重的条件下完成的,容易忽略脊髓在人体中承重和动态下脊髓的器质性改变.目的:分析颈椎动态MRI结合临床表现早期诊断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随机抽取的正常人群10名(正常组)、有颈肩部不适的亚健康人群20名(亚健康组)、有脊髓型颈椎病症状体征但常规MRI不支持的患者20名(MRI正常脊髓型颈椎病组)、符合现行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20名(脊髓型颈椎病组)进行JOA评分,颈椎正侧位片、颈椎中立位MRI及颈椎动态MRI检查,并随访18个月以上,观察4组研究对象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及4组人群的转归情况.结果与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组20例患者均在入组半年内手术治疗;MRI正常脊髓型颈椎病组20例中有16例在入组16个月内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入组1年内在中立位MRI检查尚无明显改变时即行手术治疗,12例在入组1年后颈椎中立位MRI也已有脊髓型颈椎病的典型改变时行手术治疗,前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后者(P<0.05);亚健康组有4例出现了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体征,发现此4例患者动态颈椎MRI检查均有椎管变窄脊髓受压征象,但中立位MRI仅发现1例由此改变,且此例动态MRI在入组12个月时已经发现脊髓受压.在正常组随访中动态MRI与中立位MRI检查均发现1例有椎管变窄脊髓受压征象,但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考虑为假阳性;二者假阳性率相同.结果表明,颈椎动态MTI检查较中立位MRI能够更早期、更真实客观地发现脊髓受压征象;在临床症状、体征检查的基础上将常规的中立位MRI检查与动态MRI检查相结合将会更早期发现脊髓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颈椎管狭窄者在颈椎屈伸位下椎管狭窄程度的变化。方法:30例颈椎管狭窄,男13例,女17例;年龄28~66岁,平均39岁。颈椎椎管矢状径10mm以下即绝对狭窄者12例,颈椎椎管矢状径10~12mm即相对狭窄者18例.均行中立、前屈、后伸位MR扫描,获取MR图像后评价颈椎管的狭窄程度和颈髓受压情况的变化,结果:颈椎管狭窄者在后伸位上出现颈椎管狭窄加重19例,较前屈位8例明显多(P〈0.05)。结论:对于颈椎管狭窄的影像学诊断,屈伸位颈椎MR扫描可较好地补充常规中立位MR检查,而且后伸位MR较中立位和前屈位更具敏感性  相似文献   
75.
椎体成形术骨水泥弥散情况对再发骨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的弥散情况及其对再发骨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因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行PVP治疗并且随访资料完整患者276例,根据术后复查的X线和CT判断骨水泥在骨折椎体内的弥散情况,将患者分为骨水泥弥散充分组(A组)100例,骨水泥弥散不佳组(B组)176例.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d和终末随访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强化椎体后凸Cobb角.结果 276例患者均获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终末随访时Cobb角、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3d的Cobb角及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发骨折率分别为7.00%和15.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是治疗OVCF的有效方法,当骨密度相近时,骨水泥弥散不佳可能是术后继发进展性后凸畸形和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椎间孔入路完全脊柱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3 年6 月- 2015 年8 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2 例,采 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完全脊柱内镜进行椎管扩大成形+ 腰椎间盘摘除术+ 神经根管减压术,采用腰痛视觉模拟评 分法(VAS)、腿痛VAS 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nab 疗效标准评价早期疗效。结果 31 例顺利完成手术,1 例因疼痛不能长时间俯卧转为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5 ~ 130 min,术中透视次数4 ~ 16 次,术中出血量5 ~ 25 ml。31 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5)个月。术前腰痛VAS 评分为(5.8±1.1)分、 术后即刻腰痛VAS 评分为(2.6±1.0)分,术后3 个月腰痛VAS 为(2.5±0.9)分,术后1 年随访时(2.2±0.8)分, 与术前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腿痛VAS 评分为(5.9±1.4)分,术后即刻腿痛VAS 评分 为(2.5±1.0)分,术后3 个月腿痛VAS 分为(2.3±0.7)分,术后1 年随访时VAS 评分为(2.3±0.8)分,与 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ODI 评分术前为(72.6±14.8)%,术后即刻为(28.2±11.6)%,术 后3 个月为(26.6±9.4)%,术后1 年随访时为(21.8±6.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采 用改良Macnab 疗效评定标准:优11 例,良15 例,可4 例,差1 例,优良率为83.9%。1 例(3.2%)患者术后3 个月行开放手术。结论 椎间孔入路完全脊柱内镜治疗腰椎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小,出血量少,康复快等优势,近 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步行负荷试验对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30例体征不明显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研究,进行步行负荷试验后的腰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肌力和腱反射等定位体征检查,及其疼痛性质和部位的观察,行X线、CT、MRI及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分析步行负荷试验阳性与影像学阳性的符合率.结果 步行负荷试验阳性26例(86.7%),影像学检查腰椎管狭窄阳性间隙为30例(100%).其中有24例临床症状体征(80%)与影像学相符,有3例(10%)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不相符.影像学检查累及间隙与步行负荷试验阳性神经根行卡方检验结果示:L2-3步行负荷实验阳性与影像学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 2),L3-4、L4-5、L5/S1步行负荷试验阳性与影像学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3-4 P=0.000 1,L4-5 P=0.000 1,L5/S1 P=0.000 0).结论 对于部分体征不明显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步行负荷试验可以将本没有的体征诱发出来,给临床诊疗提供更多的信息.腰椎管狭窄症需综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结果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78.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保守治疗方案干预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寻找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优选方案。方法选择9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60例,并从大将逐瘀汤加味方内服、固本疏肝壮骨方内服、中(草)药外敷(熨烫)等中医药疗法和口服钙尔奇片剂及阿法骨化醇软胶囊、肌注鲑鱼降钙素注射液等西医疗法中选取相应的治疗手段制定两种不同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方案,分别用于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生存质量及治疗的成本一效果。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命质量相关指标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心理健康及生命活力两个维度的评分较治疗前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成本一效果(CEA)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非手术住院与居家康复和全程住院治疗方案对原发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均较好,但住院与居家康复相结合能使患者感觉更好、情绪更稳定、精力更充沛、生活更充实和快乐,并在卫生经济学方面有一定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造影加封闭术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诊断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体征不明显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选择性神经根造影及封闭术以确定"责任节段",在此基础上对确定的"责任节段"进行相应的选择性椎管减压手术;同时通过手术前后JOA评分比较及术后1年手术改善率来评价手术整体效果。结果 30例患者术后腰痛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12个月改善率优28例(93.3%),良1例(3.3%),好转1例(3.3%);总有效率100.0%。结论选择性神经根造影加封闭术对于部分定位体征不十分明显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及影像学(MRI)显示为多节段的椎管狭窄患者,可以明确"责任节段",从而使手术的创伤及对患者腰椎稳定性的影响降到最低。本方法创伤小,简单易行、安全,且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易为患者接受,可作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辅助诊断的主要内容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迟发性脑脊液漏的治疗方法.方法 5例患者中2例给予穿刺加压包扎、头低脚高位卧床休息等处理;1例1周后进行硬膜下穿刺引流脑脊液及穿刺加压包扎、头低脚高位卧床休息等处理;2例进行二次手术探查处理.结果 5例均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出现迟发性脑脊液漏的治疗应当首选穿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