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研究毒性剂量暴露下聚乙二醇化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PEG-Det)的毒动学(TK),以评价系统暴露与剂量、时间及毒性结果之间的关系,通过重复给药分析药物在体内是否存在蓄积及代谢方式是否改变等特性。方法 32只健康Beagle犬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分别sc低、中、高剂量(37.5、75.0、150.0 μg/kg)PEG-Det及溶媒,每周给药2次,重复给药9个月。分别于首次(d1)、中期(d89)和末期(d260)给药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检测不同时间血药浓度,采用罗氏血糖仪同步测定动物血糖水平。试验数据采用DAS 3.0药动程序拟合分析并计算TK参数。结果 各剂量组动物sc给药后,随血药浓度升高伴随血糖降低,且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随给药频率增加,血糖降低幅度减小;单次和多次给药后,PEG-Det的Cmax和AUC与剂量均呈正相关;随给药频率增加,各剂量组的Cmax和AUCss降低,且给药末期(9个月)的蓄积指数(RCmax和RAUC)均小于1;各剂量组在给药不同阶段的消除半衰期t1/2z为20~30 h;达峰时间Tmax和清除率CLz/F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与剂量相关。结论 Beagle犬重复sc给予PEG-Det 37.5、75.0、150.0 μg/kg,随给药剂量增加,药物暴露量增大;经多次给药后,血浆中胰岛素浓度趋于平稳,体内无药物蓄积;且血糖降低幅度减少,在维持有效浓度和药效的基础上,降低了由低血糖带来的安全性风险。  相似文献   
22.
目的 通过Beagle犬长期给药毒性试验及免疫原性试验,评价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Insulin R)与原研药(Humulin R)的生物相似性。方法 进行Beagle犬scInsulin R 30 d停药14 d长期给药毒性试验,Insulin R剂量为0.5、1.0、1.5 IU/kg,Humulin R剂量为1.5 IU/kg,检测指标包括一般状况、进食量、体温、心电图、血液学、凝血、血清生化、电解质及尿液等,于给药期结束及停药期结束分两次剖杀动物,测定主要脏器的脏器系数并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ELISA法检测Beagle犬血清的免疫原性。结果 Beagle犬重复sc Insulin R 30 d毒性试验中,中、高剂量组部分动物出现食欲降低、食量减少,高剂量1只雄性动物出现流涎、站立不稳、心率加速、抽搐等低血糖症状,中、高剂量组动物心率增加;原研药组与InsulinR高剂量组毒性反应相当;Beagle犬给予Insulin R 30 d未检测到抗药抗体。结论 Beagle犬sc Insulin R 30 d时的最大无毒反应剂量为0.5 IU/kg,相当于临床等效剂量的0.5倍,且未产生抗药抗体,与Humulin R具有较好的临床前生物相似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盐酸多柔比星溶液为红色澄明液体,不适宜采用常规的肉眼观察法进行溶血性评价,需采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有色注射液盐酸多柔比星的体外溶血作用,为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常规家兔红细胞为实验对象,盐酸多柔比星溶液高、低质量浓度为4.0、2.0 mg/mL,分别采用血球计数法、酶标仪直接比色法和间接比色法综合评价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的体外溶血作用。结果 3种不同测定方法的评价结果一致:盐酸多柔比星溶液4.0 mg/mL质量浓度下各管溶血率均远远大于5%,即发生严重溶血;2.0 mg/mL质量浓度下仅加样0.1 mL管(按试管中药物浓度折算该管相当于0.4 mg/mL药物浓度下加样0.5 mL)无溶血发生,其他各管溶血率均远远大于5%,即发生严重溶血。结论 临床直接将2.0 mg/mL的盐酸多柔比星溶液进行静脉推注发生溶血的可能性较大,建议将盐酸多柔比星溶液适当稀释后(终质量浓度不超过0.4 mg/mL)静脉给药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G-CSF)注射液在健康人体单次给药的药动学(PK)和药效学(PD)特征,评价其PK/PD相关性。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36例健康受试者分别单次sc PEG-G-CSF注射液30、60、100、200μg/kg,分别于给药前(0 h),给药后1、3、6、8、10、12、24、48、72、96、120、144、192、240、312、408 h采肘静脉血,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检测血清药物浓度,所有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DAS3.2.4药动学程序软件进行处理,用非房室模型拟合计算药动学参数,t_(max)、C_(max)采用实测值;AUC采用梯形法计算。并同步监测血清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结果在30~100μg/kg剂量范围内t_(max)较为恒定,为8.0~12.4 h;当给药剂量升至200μg/kg时,t_(max)后移至24.0 h;C_(max)和AUC_(0~408h)随剂量递增而呈更大比例增大,即当剂量增加约7倍时,C_(max)和AUC_(0~408h)分别增大14、26倍。各剂量组t1/2Z较为一致(约61 h)。血清中的ANC水平与给药前比较均有显著升高,ANC的达峰时间(t_(max)(ANC))随着剂量增加而延长,且明显滞后于血药浓度的t_(max);ANC的峰浓度(C_(max)(ANC))和随时间变化曲线下面积(AUC_(0~408h)(ANC))与给药剂量的相关性不甚明显。给药后1周内血液中ANC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范围内,而血清中PEG-G-CSF的浓度在8~24 h达到峰值,较PD的达峰时间早。结论健康受试者单次sc PEG-G-CSF注射液30~200μg/kg呈现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在血液中的清除主要经嗜中性粒细胞受体介导,并且具有自我调节的清除机制。与非PEG化的rh G-CSF比较,PEG-G-CSF显示了其在体内的长效特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确定脑心清片在大鼠体内毒性的潜在靶器官和未观察到毒性反应剂量。方法大鼠每天分别ig给予脑心清片低、中、高剂量(生药35、70、140 g/kg)1次,每周6次,连续给药180 d,停药恢复30 d。给药期间和恢复期间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况,每周测定大鼠体质量及进食量,给药期结束和恢复期结束检测大鼠各项血液学指标和血清生化学指标,并对大鼠脏器进行系统观察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脑心清片高剂量组雄性大鼠的进食量在给药期间有一过性轻微减少;脑心清片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总胆红素(TBIL)与对照组相比有轻微降低;其他各项观察及检测指标均未发生与药物相关的异常改变。结论脑心清片对大鼠ig给药的基本安全剂量为35 g/kg。  相似文献   
26.
生物制药技术是21世纪最核心的高新技术之一,以基因工程、抗体工程和细胞工程产品为主要代表的生物技术药物,显示出化学药物无法替代的优势,帮助人类解决很多目前无法医治疾病的治疗问题,如肿瘤、艾滋病等。由于生物技术药物的作用靶点主要是受体或抗原表位,具有种属特异性、免疫原性、结构确证不完全性以及多功能性等特点,所以  相似文献   
27.
目的评价尿中肾损伤分子1(KIM-1)对大鼠早期肾损伤的预测作用。方法制备顺铂、庆大霉素和环孢素诱导的大鼠肾损伤模型。顺铂模型大鼠于单次ip给药后第3,5,6和7天,庆大霉素模型于首次ip给药后第3,7,10和13天,环孢素模型于首次ig给药后第8,15,36和53天通过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各组大鼠于处死前24 h收集尿液。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及尿肌酐(UCr)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尿KIM-1水平,HE染色进行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顺铂模型大鼠单次给药后第3天肾组织病理改变不明显,而尿KIM-1升高了4.7倍,SCr和BUN升高了0.3和0.7倍;第5和6天,KIM-1升高了10.0和8.7倍,SCr升高了1.9和3.3倍,BUN升高了3.0和5.1倍,第5天肾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第7天,KIM-1水平升高了16.5倍,SCr和BUN水平略降,为正常对照组的1.2和3.0倍。庆大霉素模型大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于首次给药后第7天,SCr和BUN水平和肾组织未见明显改变,KIM-1水平升高了2.6倍;第10和13天,SCr水平升高了1.7和1.6倍,BUN升高了2.0和1.9倍,KIM-1升高了12.5和33.9倍,第10天肾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环孢素模型大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第8天,SCr和BUN水平和肾组织未见异常,KIM-1升高了正常对照组的0.6倍;第15,36和53天,KIM-1分别升高了1.7,4.3和9.3倍,SCr分别为1.0,1.0和1.2倍,BUN分别升高了0.4,0.6和1.2倍,肾组织在第53天时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顺铂模型组SCr,BUN和KIM-1的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4,0.953和0.979,庆大霉素模型组SCr,BUN和KIM-1的AUC分别为0.877,0.713和0.932,环孢素模型组SCr,BUN和KIM-1的AUC分别为0.668,0.766和0.976。结论在顺铂、庆大霉素和环孢素诱导的肾损伤模型中,尿KIM-1可用于早期肾损伤的预测。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条支架联合靶动脉置管化疗药物灌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20例,分为单纯胆道支架组(A组,40例)、放射性125I粒子条胆道支架组(B组,40例)以及放射性125I粒子条胆道支架+靶动脉置管化疗药物灌注组(C组,40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白蛋白(ALB)的变化、再梗阻间隔时间及生存时间。 结果:3组患者术后1周、4周的TBIL、DBIL和ALB均较术前明显减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6个月内,3组患者的再梗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9个月,B、C组的再发梗阻率明显低于A组(25.0%、26.7% vs. 71.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81,P<0.05);C组术后12个月的再梗阻率低于B组(45.8% vs. 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08,P<0.05)。A组术后胆道通畅时间(4.3±0.4)个月2=47.211,P<0.05)。 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条胆道支架植入联合靶向动脉化疗药物灌注在促进黄疸消退,延长支架使用时间,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对肾损伤分子1(KIM-1)预测顺铂诱导的大鼠急性肾损伤进行研究。方法 以顺铂为工具药,诱导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采集尿样、肾组织样本,对肾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切片检查,以确定造模是否成功。用ELISA法测定尿样中KIM-1蛋白含量;RT-PCR法检测大鼠肾脏KIM-1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KIM-1的蛋白含量,并通过免疫组化法定性定位分析大鼠肾组织中KIM-1蛋白表达情况,以确定急性肾损伤发生时KIM-1是否可以作为敏感的检测指标。结果 当模型组大鼠肾脏皮髓交界处出现程度不等的肾小管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基底膜裸露等病理改变时,ELISA法检测尿KIM-1,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组织中的KIM-1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所有大鼠在肾皮髓交界部位可见大量的染色阳性的肾小管,该染色阳性区域与组织病理学检查中的异常肾小管分布区域基本一致。结论 KIM-1可作为一种敏感的生物标志物对顺铂诱导的大鼠急性肾损伤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CA19-9、增强MRI和PET/CT在胰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普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92例手术治疗的胰腺占位患者资料。患者术前均行CA19-9检查、腹部增强MRI扫描及全身PET/CT扫描,以术后病理或临床综合评价诊断为标准,比较CA19-9、增强MRI和PET/CT在胰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结果 92例患者中,确诊胰腺癌82例,非胰腺癌10例。CA19-9检查、腹部增强MRI及全身PET/CT对胰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8.0%、86.6%和92.7%。PET/CT具有较高灵敏度,显著优于CA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PET/CT优于增强M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0);在胰周淋巴结转移判断方面,增强MRI和PET/CT的灵敏度分别为46.9%、81.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肝转移判断方面,增强MRI和PET/CT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54.5%、72.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结论PET/CT对胰腺癌诊断有较高灵敏度,优于CA19-9、增强MRI;PET/CT有助于发现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病灶,获得更加准确的术前分期,从而避免诊断性剖腹探查手术。由于仍然存在假阴性、假阳性,应该综合其他检查方法对疾病作全面分析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