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目的 观察二氧化碳(CO2)气腹对大鼠肠道运动功能以及肠神经系统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神经元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神经元的影响,探讨CO2气腹影响肠道神经运动功能的机制. 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12),实验组再根据气腹持续时间不同分为气腹30min组和气腹60min组(n=12).各组术后灌服炭末,测定小肠炭末推进率,同时取各组相同部位的小肠,制作肠肌问神经丛铺片标本,采用AchE和NADPH-d组化染色,比较各组AchE、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密度和染色情况. 结果 气腹60min组的炭末推进率(28.55%±3.45%)明显低于气腹30min组和对照组(45.90%±6.30%,4&25%±5.28%,P<0.01),气腹30min组和对照组比较降低不明显(45.90%±6.30%,48.25%±5.28;%,P>0.05).小肠肌间神经丛内AchE阳性神经元数量,气腹60min组(49.00±3.16)明显少于气腹30min组和对照组(58.82±4.62,61.83±4.17,P<0.01),阳性表达减弱;气腹30min组与对照组比较,AchE阳性神经元数量和阳件表达的变化均不明显(P>0.05).小肠肌间神经丛内NOS阳性神经元数量,气腹60min组(4Z 17±4.45)明显多于气腹30min组和对照组(32.50±4.34,30.83±3.66,P<0.01),阳性表达增强,节间束纤维粗大,而气腹30min组和对照组比较,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和阳性表达的变化不明显(P>0.05). 结论 持续较长时间的CO2气腹会影响或损害肠神经系统的胆碱能和氮能神经功能,这可能是气腹后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的神经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探讨超声击破微泡效应抑制兔VX_2肿瘤生长的可行性.方法 21只移植有皮下VX_2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超声微泡治疗组、单纯超声组和假照组.经静脉注射脂质微泡的同时,脉冲式聚焦超声直接辐照肿瘤区域.单纯超声组和假照组分别用5 ml生理盐水和超声假照替代,每次10 min,每隔72 h治疗一次,采集各时间点肿瘤二维声像图和超声造影影像,测量肿瘤切面最大直径.结果 在30 d的实验周期内,微泡超声治疗组、单纯超声组和假照组的肿瘤平均直径分别从(1.1±0.1)cm、(1.2±0.1)cm、(1.2±0.1)cm生长至(2.1±0.5)cm、(3.0±0.9)cm、(3.4±0.7)cm,微泡超声治疗组肿瘤直径明显小于另两组.结论 超声击破微泡效应可阻断肿瘤微循环,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探讨外泌体miR-150-5p通过靶向调控p53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39例肝癌(HC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差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并鉴定,qRT-PCR检测肿瘤组织及外泌体中miR-150-5p和p53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50-5p与p53的互作;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CCLM3),给予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分离提取的外泌体处理(ExoNor和ExoHCC),同时给予GW 4869抑制细胞本身分泌外泌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外泌体与受体细胞结合内化进行追踪;同时采用脂质体3000向HCCLM3细胞转染miR-150-5p mimics和miR-150-5p inhibitor; Transwell检测肝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CCK-8检测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qRT-PCR检测各组细胞miR-150-5p和p53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N-cadherin和p53蛋白表达。结果 ...  相似文献   
134.
张婵  李香枝 《职业与健康》2001,17(12):109-109
本文通过对漯河市三县一区40a来,麻风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进一步阐明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学道理,对流行区已基本消灭麻风病,创出了新的经验。1 调查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40a来以三县一区麻风病患者发生的村庄、学校、工厂为重点单位,密切接触者为调查对象。1.2 调查的方法 对上述重点人群中密切接触者登记造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健康情况。1.3 诊断标准 按全国麻风病诊断标准执行。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探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A)脑梗死发病特点与病情恶化的相关影响因素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收治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59例LAA脑梗死患者,统计患者临床特征、病灶分布、入院时神经缺损情况、预后情况,根据欧洲进展性卒中标准分为进展组102例和非进展组257例,比较...  相似文献   
136.
目的 观察不同的腹部外科手术操作对大鼠肠道运动功能以及肠神经系统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神经元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神经元的影响,探讨腹部外科手术对肠道运动功能影响的神经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开腹组、肠道按摩组、肠道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n=12),各组术后灌服炭末,测定小肠炭末推进率,同时取各组相同部位的小肠和大肠,制作肠肌间神经丛铺片标本,采用AchE和NADPH-d组化染色观察AchE、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密度和染色情况.结果 炭末推进率(%)肠道手术组、肠道按摩组低于单纯开腹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肠道手术组低于肠道按摩组(P<0.05),单纯开腹组与对照组比较降低不明显(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肠道手术组、肠道按摩组的小肠和大肠肌间神经丛内AchE阳性神经元数量(个/200倍视野)减少(P<0.01),阳性表达减弱,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多(P<0.01),阳性表达增强,节间束纤维粗大,而单纯开腹组的变化不明显;与肠道按摩组比较,肠道手术组小肠和大肠肌间神经丛内的NOS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多(P<0.01),胞体大而染色深,节间束纤维较粗大,而AchE阳性神经元数量和染色的差异不明显.结论 腹部外科手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或损伤肠神经系统的胆碱能和氮能神经,这可能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发生肠道运动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瘢痕形成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比较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5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瘢痕形成患者与48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诊断,评估结节的构成、回声、形状、边缘及局灶性强回声。结果:两组在结节单/多发、边界、回声、形态及钙化、血流分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检查区域血流分级Ⅱ级发生率、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SV)、阻力指数(RI)均较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瘢痕形成患者高(P0.05)。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瘢痕形成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鉴别较困难,临床需结合多种超声指标进行综合诊断,方能减少误诊、漏诊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8.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近期女性宫颈炎患者与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对300例女性宫颈炎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0例女性宫颈炎患者支原体感染145例,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宫颈炎占48.3%,解脲支原体感染118例,由解脲支原体(UU)感染引起的宫颈炎占39.3%,人型支原体(MH)感染2例,由人型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宫颈炎占0.7%,UU合并MH感染25例,占8.3%。UU、MH及UU合并MH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敏感性最高,单纯UU感染克拉霉素敏感性也很高,其次是阿齐霉素、罗红霉素。结论UU在女性宫颈炎患者中感染率较高,单纯UU、MH及UU合并MH的耐药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治疗支原体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针对单纯性感染和混合性感染选用敏感性较高的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9.
目的 评价超声显像对乳管内乳头状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53例导管内占位病变的超声表现,8例患者辅以乳腺导管注液再次超声检查,并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对照.结果 53例乳管扩张的患者中超声可显示肿块48例(平均测量值为7 mm),5例未能清楚显示局部肿块.超声主要表现为:实质性回声伴或不伴导管扩张,囊性回声内壁立结节或以实质性回声为主的囊实混合病灶,囊壁或实质内可见钙化15例,部分实质回声内可见血流信号(26例).声像图分3型:导管内肿块伴或不伴导管扩张(16例);囊实混合性回声病变(23例);实质性回声肿块,部分可见导管样铸形(9例).病理结果显示导管内乳头状瘤24例,多发性乳头瘤病7例,导管上皮增生9例,乳头状瘤合并导管内原位癌2例,导管内乳头状癌11例.结论 高频彩超在发现和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病变方面价值较高,是诊断该种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