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目的中医体质调查问卷总结青岛糖尿病足市区住院患者的中医体质状况,并为糖尿病足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华中医药学会公布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表对自2018年1月—2019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青岛市中心城区752例糖尿病足住院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结果①平和质占34.97%,偏廉体质在不同患者中占比有较大差异;②男女在统计中各有自己的特点,且均有不同差异;③随年龄增长,体质趋于增多或减少,或者保持稳定状态。结论该区糖尿病足住院患者的中医体质以平和质为主,不同性别、年龄阶段以及患者体质类型有一定的差异,在进行中医药干预及心理健康管理时,除遵循整体化和一体化的原则外,还应根据特性予个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脉络通瘀汤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予内科基础治疗及静脉滴注血塞通,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脉络通瘀汤治疗,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8%,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冷感、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踝肱指数值差异不大(P>0.05)。结论:脉络通瘀汤联合常规基础治疗气虚血瘀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芪、三七对骨髓干细胞体外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常规采集下肢缺血患者骨髓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在黄芪、三七不同浓度条件下贴壁扩增细胞。3周后行镜下细胞的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 细胞的百分比。结果细胞呈梭形,束状排列,间杂有少量圆形细胞。与对照组比较,黄芪中剂量和低剂量组、三七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CD34 细胞的百分比均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黄芪、三七有促进骨髓干细胞向血管内皮前体细胞(EPC)转化和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12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加抗凝、溶栓及中药活血化瘀等治疗。结果肢体存活11例,取栓加截趾1例,残端愈合良好出院。随访11例成功保肢者5~24个月,其中1例术后3个月再次发生左股动脉栓塞,采用经股动脉置管注射溶栓药物后治愈,未再复发。另2例有轻度肢体麻痹和肌萎缩,余效果满意。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外科手术是治疗肢体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取栓术中注重Fogarty取栓导管的操作技巧,必要的手术及抗凝、溶栓、活血化瘀治疗对保存肢体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复杂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多节段复杂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ASO多节段病变患者22例,行股总动脉切开动脉内膜切除或Fogarty导管取栓+PTA+STENT(逆行)+股腘旁路或股股旁路10例,切开股总动脉Fogarty导管取栓或动脉内膜切除术+PTA+STENT(顺行)7例,切开股总动脉行动脉内膜切除术同时逆行、顺行PTA+STENT5例。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静息踝肱指数由术前0.38升高0.61(P〈0.0001);运动后踝肱指数由术前0.30升至0.60(P〈0.0001)。分别于术后3、6、9、12个月进行临床评估及彩超检查,1例11个月死于重症肺炎,2例再狭窄,1年通畅率90.5%(19/21)。结论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多节段复杂病变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安全、创伤小、通畅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经验.方法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80例(90条肢体)行PTA治疗,观察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病死率、截肢情况、救肢率、溃疡创口愈合等情况.结果 78条(86.7%)肢体获得技术成功,8条(8.9%)肢体出现术中并发症,11条(12.2%)肢体出现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病死率为2.5%(2/80),救肢率为90.0%(81/90),住院时间(10.1±0.6)d.结论 PTA是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有效方法,具有微创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5年9月~2010年6月收治肺栓塞患者1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疗效情况,汇集分析比较。结果 14例患者中治愈8例,好转4例,无效1例,死亡1例,病死率为7.14%。结论采用以西医溶栓、抗凝和中医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栓塞病死率较低,但确切的结论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血管病变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5月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糖尿病足膝下血管病变80例患者(90条患肢,共计累及230条膝下动脉)的临床资料.结果 90条患肢中有78条血管(87%)获得技术成功,术中并发症8.9%(8/90),术后并发症12.2%(11/90),围手术期死亡率2.5%(2/80),1年保肢率90%(81/90),术后疼痛症状明显改善,溃疡创口愈合,平均住院(10.0 ±2.8)d.术后1、2年的患肢膝下动脉再狭窄率分别为38.1%(35/90)、50%(45/90);术后1、2年的患肢疼痛,溃疡复发率分别为10%(9/90)、12.2%(11/90);截肢率分别为10%(9/90)、15.3%(14/90).Fontain Ⅳ期的患肢膝下动脉再狭窄或闭塞,再手术及截肢率明显差于Fontain Ⅰ~Ⅲ期的结果 (P<0.05).结论 PTA治疗糖尿病足血管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Fontain分期是预测PTA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 PTA) for stenosed arteries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in patients with ischaemic diabetic foot.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clinical and follow-up data of using PTA to treat diseased infrapopliteal arteries in diabetic patients who were hospitalized from Oct,2006 to May,2008. Results Technical success rate was 87% , procedure related complications developed in 8. 9% of patient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11. 1% , perioperative mortality was 2. 5% , limb salvage rate was 90% , pain symptom was significantly mitigated or relieved, ulcer healed well. The median hospitalstay was 10 days. Restenosis rates were 38. 1 % , 50% respectively at 1 year and 2 years. Rest pain and ulcer recurrence rates were 10% and 12% at 1 year and 2 years respectively; Amputation rates were 10% and 15. 3% at 1 year and 2 years. Restenosis ( or occlusion) , rest pain or ulcer recurrence and amputation rate in Fontain Ⅳ group is significantly poorer than that in Fontain Ⅰ - Ⅲ group (P <0. 05). Conclusions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 for critical limb ischeamia in patients with ischaemic diabetic foot are feasible, with minimal invasiveness, low complications. Fontain classification predicts PTA thrapeutic results.  相似文献   
19.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血运重建治疗糖尿病严重肢体缺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膝下动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患者严重肢体缺血(CLI)的疗效。方法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对21例糖尿病严重肢体缺血患者采用DEEP球囊行膝下动脉成形术。结果对69条病变血管进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12枚,PTA成功率82.61%(57/69),其中2例术后行高位截肢,其余有效。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血运重建可作为治疗糖尿病严重肢体缺血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娟子  杨博华 《中医杂志》2006,47(6):468-469
血管新生包括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和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前者是组织中既存的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移行并增生,形成新的血管网;后者是由血管内皮前体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分裂、增殖,产生大量成熟的内皮细胞,再经过有序排列形成新的血管[1,2].人为给予刺激以促进缺血周围组织的血管新生和侧支血管形成,使缺血得到改善的治疗方法称为治疗性血管新生.目前治疗性血管新生的西医治疗方式主要有直接应用生长因子、基因治疗、骨髓移植等方法[2].近年来,有关中医药促进血管新生的探讨也已进行,并取得成果.这些研究多集中在中医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方面,本文就近几年的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