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1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27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4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95篇
内科学   10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297篇
预防医学   212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124篇
  1篇
中国医学   134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目的 研究补肾化痰方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对免疫T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 6月龄SD雌性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戊酸雌二醇组(0.184 mg·kg-1),补肾化痰方低、中、高剂量组(4.7,9.4,18.8 g·kg-1),除假手术组外,其他组均采用手术切除卵巢,制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术后1周灌胃给药,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1次/d,灌胃12周后取材。运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 CT)检测大鼠骨量及骨微结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中叉头框蛋白p3(Foxp3),维甲酸相关核孤受体γt(RORγt)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骨组织中Foxp3,RORγt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骨组织中Foxp3,RORγt蛋白表达量;运用流式细胞抗原检测,分析并比较各组Th17,Treg细胞的数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量降低、骨小梁显著减少(P<0.01);骨微结构破坏,血清中Foxp3浓度显著降低,RORγt浓度显著升高(P<0.01),骨组织中Foxp3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RORγt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骨组织中Treg细胞数量减少(P<0.01),Th17细胞数量增加,且Th17/Treg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骨量明显增加(P<0.05,P<0.01),血清中Foxp3浓度升高,RORγt浓度显著降低(P<0.01),骨组织中Foxp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但低剂量组mR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Rγt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骨组织中Treg细胞数明显升高,Th17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且Th17/Treg显著降低(P<0.01)。结论 补肾化痰方可以提高去卵巢大鼠骨量,改善骨微结构,并使骨组织中Treg细胞数量增加而Th17细胞数量减少。进而推论补肾化痰方可能通过调节Th17/Treg平衡,而发挥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值上限2倍(2× ULN)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病理特征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住院的ALT< 2× ULN、HBV DNA阳性、进行肝脏活体组织活检的CHB患者共91例,根据肝组织活检结果将G2以下者定为轻度炎症组(61例),G2及以上者定为中度炎症组(30例);S2以下者定为无明显纤维化组(69例),S2及以上者定为明显纤维化组(22例),分别将炎症两组、纤维化两组患者的血细胞、肝生化指标、凝血指标、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 M)、HBV DNA进行对比分析(Wilcoxon W检验和χ2检验)与相关性研究(φ相关分析)。 结果91例患者肝组织轻度炎症组与中度炎症组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球蛋白(GLO)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 2.095、P = 0.036,Z = 3.927、P < 0.001,Z = 2.900、P = 0.004,χ2 = 10.972、P = 0.001)。无明显纤维化组与明显纤维化组患者AST、GLO、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和HBeAg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 2.933、P = 0.003,Z = 3.064、P = 0.002,Z = 2.544、P = 0.011,Z = 2.231、P = 0.026,χ2 = 10.116、P = 0.001)。HBV DNA水平在肝组织轻度炎症组和中度炎症组、无明显纤维化组和明显纤维化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 = 1.908、P = 0.056,Z = 1.729、P = 0.084)。ALT、AST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低度相关(rφ = 0.211、P = 0.044;rφ = 0.284、P = 0.007);AST、WBC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低度相关(rφ = 0.222、P = 0.035,rφ = 0.289、P = 0.006);GLO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中度相关(rφ = 0.457、P < 0.001)。 结论对于ALT< 2× ULN、HBV DNA阳性的CHB患者,HBeAg阳性者较阴性者发生肝纤维化的机率高;WBC、PLT、AST、GLO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有关,其中GLO水平> 30 g/L的患者与肝组织肝纤维化的相关性更高。  相似文献   
43.
张妍  曾丽  陈洁容  张蕾  陈传英  沈彤 《中国当代医药》2014,(23):157-158,161
目的:探讨掌上电脑(PDA)对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方法以2012年10月~2013年3月本院已应用PDA的2个科室(普外科、泌尿科)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未应用PDA的2个科室(骨科、五官科)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2012年10月,观察组共出现1例(0.5%)护理不良事件,对照组出现7例(3.5%);2012年11月,观察组0例,对照组6例(3.0%);2012年12月,观察组1例(0.5%),对照组7例(3.5%);2013年1月,观察组2例(1.0%),对照组10例(4.8%);2013年2月,观察组3例(1.5%),对照组10例(4.5%);2013年3月,观察组2例(1.0%),对照组10例(5.0%)。各时间点比较,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任一时间周期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PDA有助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出现率,对于提升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具备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4.
线粒体是一种动态的细胞器,通过响应各种代谢和环境的信号,分裂和融合改变其形态和结构,从而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它们短暂而快速的形态变化对于细胞周期、免疫、凋亡和线粒体质量控制等许多复杂的细胞过程至关重要。线粒体自噬与线粒体质量控制密切相关,通过将受损的功能障碍的线粒体转运到溶酶体进行降解,促进心肌细胞受损线粒体的更新,并有效地抑制功能障碍线粒体的积累。由于心脏作为一个复杂而高耗能的器官,心肌细胞严重地依赖线粒体氧化代谢过程作为其能量和营养供应的来源。许多研究表明,线粒体融合、分裂和线粒体自噬的诸多影响和调控功能的因子都与各种心血管疾病有关,维持线粒体的功能和其完整性对正常心肌细胞的运行是至关重要的。本综述将重点概述线粒体的融合、分裂和线粒体自噬的诸多调控因子与心血管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5.
[摘要] 非肝硬化门脉高压症(NCPH)是指在没有肝硬化或不完全间隔性肝硬化(ISC)患者,门静脉压力梯度明显升高,而肝静脉压力梯度正常或轻度升高,以肝脏血管病变为特征,临床表现为门脉高压症、病因复杂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命名尚未完全统一。相同病因所致的NCPH,在不同阶段其肝脏病理及临床表现不同。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是NCPH最常见的并发症,容易漏诊或误诊为肝硬化。NCPH病因治疗是关键,内镜及药物是治疗NCPH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6.
目的了解2011─2013年新疆乌鲁木齐市餐饮业餐饮具的卫生状况,为餐饮服务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GB14934-1994)对乌鲁木齐市餐饮单位餐饮具消毒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年共检测样品2 208份,合格1 631份,合格率73.87%,不同年份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24,P〈0.005);杯类、碗类、盘类、碟类、汤匙、筷子合格率分别为90.38%、78.20%、79.65%、86.62%、86.34%、88.24%,不同种类餐饮具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8.33,P〈0.005);大中型餐饮、小型餐饮、消毒公司、学校食堂、医院食堂、单位食堂,合格率分别为87.69%、33.04%、83.17%、69.52%、51.19%、73.68%,不同类型餐饮单位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48,P〈0.005)。结论乌鲁木齐市餐饮具监测合格率呈上升趋势,但总合格率仍处于低水平,因此食品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提高餐饮业的食品卫生安全水平,把住"病从口入"关,保证消费者的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索Wnt3a信号分子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SD大鼠股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后通过形态学和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45,筛选并鉴定细胞。采用成骨诱导培养基联合不同浓度的wnt3a(5 ng/mL、25 ng/mL、100 ng/mL)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以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评价其成骨分化能力。通过TRAP-ELISA端粒酶活性检测法检测在不同浓度的wnt3a干预下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后可获得均一性较高的细胞,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高表达,CD45低表达。成骨诱导培养基联合不同浓度的wnt3a诱导大鼠BMSCs 7 d后,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检测结果:与普通成骨诱导培养基相比,含有5 ng/mL及25 ng/mL wnt3a的成骨诱导培养基可显著增加其碱性磷酸酶(ALP)活性(P0.05),而含有100 ng/mL wnt3a的成骨诱导培养基则明显抑制其碱性磷酸酶(ALP)活性(P0.05)。与普通成骨诱导培养基相比,联合诱导培养基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改变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小剂量(5 ng/mL、25 ng/mL)的wnt3a分子能够促进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而大剂量(100 ng/mL)的wnt3a分子则抑制其成骨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弱的端粒酶活性,成骨分化过程中其活性逐渐减弱,直至消失;wnt3a信号分子刺激并不能有效激活其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48.
目的 为股深动脉穿支皮瓣应用于乳房再造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5例10侧成人新鲜下肢尸体标本进行乳胶或氧化铅动脉灌注,解剖观察后区域血管的形态及分布,测量股深动脉穿动脉穿支血管数量、管径、血管蒂长度及伴行静脉管径。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股后区穿支皮瓣切取的手术模拟。 结果 股深动脉第1穿动脉发出4~9支穿支供应股后区皮肤,以肌皮穿支为主,偶可见肌间隔穿支;降支优势较多,优势穿支多发自股后内侧。血管蒂长为(10.6±2.6)cm,其外径为(2.2±1.0)cm,伴行静脉外径分别为(1.8±0.8)mm与(2.1±1.8)mm。   结论 股深动脉穿支皮瓣血供存在个体差异,尤以第1穿动脉对其影响较大,有待进一步研究确保皮瓣切取的安全性与精确性。  相似文献   
49.
目的了解空巢老年人在面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时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及其影响因素,促使空巢老年人采取更积极的应对方式。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88例60岁以上空巢老人,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调查。结果 1空巢老人的积极应对平均得分为(22.44±5.68)分,消极应对得分为(11.24±3.57)分;2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来源、体育锻炼、婚姻状况和家庭收入对积极应对有影响,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F=7.049,P=0.008;χ2=21.881,P=0.000;F=8.353,P=0.000;χ2=19.028,P=0.000;F=3.641,P=0.027;χ2=27.995,P=0.000);3性别、经济来源、体育锻炼、睡眠情况、家庭收入情况对消极应对有影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9.202,P=0.003;F=3.327,P=0.023;χ2=10.224,P=0.017;χ2=27.527,P=0.000;χ2=9.288,P=0.026)。结论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睡眠情况,提高老年人的文化水平,鼓励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使空巢老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采取更为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50.
目的 运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分析正常人及SLE患者血清蛋白质的差异表达,寻找与SLE疾病发病机制相关的蛋白质.方法 分别收集健康人及SLE患者血清各9例,同组血清等量混合,用试剂盒除去血清中的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再经除盐浓缩后,将血清样品采用固相pH梯度(IPG)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正常人及SLE患者血清的总蛋白质.凝胶经考马斯亮蓝染色显色后,利用Analysis2d软件对获得的蛋白图谱进行分析,寻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进行鉴定,分析差异蛋白点.结果 对照组凝胶共检出蛋白点648个,患者组检出639个.对照组凝胶蛋白点匹配率84.5%,患者组凝胶蛋白点匹配率82.5%.通过比较分析,差异表达蛋白质点数为92个,有52个蛋白点在SLE患者组表达上调,40个表达下调,有14个点的表达水平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质谱鉴定共鉴定5个蛋白质.通过文献研究显示,我们鉴定的部分蛋白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潜在的作用.结论 在SLE患者血清中存在着差异血清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能是SLE发病的内在因素,并且在SLE的疾病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作为新的血清标志物和潜在的自身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