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3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74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88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359篇
内科学   250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1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309篇
综合类   777篇
预防医学   295篇
眼科学   47篇
药学   278篇
  3篇
中国医学   366篇
肿瘤学   11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目的对比分析手术联合吉西他滨或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老年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隆福医院老年膀胱癌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灌注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组患者1年复发率、2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2年生存率则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年,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卡氏评分(KP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腹泻、膀胱炎、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膀胱癌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灌注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2.
目的:回顾分析近视患者经准分子手术激光治疗后的临床客观检查结果(裸眼视力、散光及减少度数)改变;分析其对术后满意度的影响,以期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方法:对256例(511眼)准分子激光手术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分析其术后疗效及不同满意度之间关系。结果:术后满意度与近视度数改善程度有统计学意义;与另两项客观检查结果的改善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因素也会对术后满意度有所影响。结论:LASIK术后满意度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应采取综合措施改善术后满意度。  相似文献   
93.
目的:总结利用低温等离子刀治疗儿童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手术配合体会。方法:对2010年4月~2012年1月施行的148例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手术配合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48例患儿手术顺利,效果满意,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充分了解手术步骤,完善的术前准备,准确熟练的手术配合,专人保养鼻内镜及等离子器械设备,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4.
对23例心肌梗死患者子发病后6±3周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并于PTCA前(平均3±2天)后(平均6±3天)记心电图和做平板运动试验,结果PTCA成功19例(管腔狭窄由93.5±6.4%降至16.3±11.1%),其运动耐量、时间、最大心率及心率-收缩压乘积均明显增高,而心电图QRS积分显著减低。结论,心肌梗死恢复期PTCA对患者有明显的临床效益。  相似文献   
95.
Objective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 stenosis between 50%-70% evidenced by coronary angiography) were treated with atorvastatin 40 mg(n = 19) or atorvastatin 10 mg in combination with ezetimibe 10 mg (n = 23). Blood lipid profile and metal]oproteinases were monitored up to 3 months. Methods Cholesterol (TC) , triglycerides (TG),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liver function, renal function, creatine kinase, MMP-2, MMP-9, TIMP-1 were measured at baseline and at 1 month and 3 months post therapy. Results (1) At 3 months, LDL-C was similarly reduced in monotherapy group[(1.94±0.49) mmol/L, 37.82% reduction compared to baseline] and in combined therapy group [(1.92±0.54) mmol/L, 38. 26% reduction compared to baseline]. (2) AST, ALT, renal function and creatine kinase remained unchanged post various therapy (all P > 0.05). (3) MMP-2, MMP-9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IMP-1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t 3 months compared to baseline in monotherapy group but these parameters remained unchanged in combined therapy group. Conclusion Both therapy regimens were well tolerated and similarly effectively reduced blood lipids and 40 mg atorvastatin monotherapy regimen is superior to atorvastatin 10 mg plus ezetimibe10 mg regimen in improving metalloproteinases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96.
比较尿激酶不同静脉络药方式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作用。41例AMI患者随机一次静脉推注尿激酶(UK)100~150万U(甲组:20例)或半量(50~75万U)静脉推注加半量(50~75万U)静脉滴注(乙组:21例)。于治疗后90分钟行冠状动豚造影观察梗塞相关冠状动脉(IRA)前向血流情况,并记录两组住院期心脏事件、左心室功能及不良反应。两种治疗方式90分钟总IRA再通率为51.2%(21/41)。其中甲组为55%(11/2n);乙组为4入6%(1I/21)(P>0.05)。两组左心室功能差异天显著性。甲、乙两级死于秦衰竭分别1、2例,且住院期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两种方法的出血和低血压不良反应均少见。尿激酶100~150万U两种静脉给药方法治疗AMI对冠状动脉再通车及住院期临床预后的影响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测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 DNA全序列,分析S区基因缺失模式、频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慢性HBV感染者59例,其中HBV携带7例,慢性肝炎31例,肝硬化10例,重型肝炎6例,原发性肝癌5例.结果 25.4%(15/59)慢性HBV感染者有s区基因缺失,未发现S基因缺失.Pre-S基因缺失均见于C基因型患者.Pre-S基因缺失患者中,20%(3/15)HBsAg、抗HBs共存,与无S区缺失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PreS基因缺失与病程(偏相关系数0.28,P=0.049)、抗病毒治疗(偏相关系数-0.451,P=0.036)有密切关系.结论 Pre-S基因缺失在基因C型、严重肝病及活动性HBV复制患者多见,可能与病程长及抗病毒治疗有关.Pre-S基因缺失可导致HBV免疫逃避或免疫治疗失败,可能是肝脏疾病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便携式水压灌肠器在小儿肠套叠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我们收治儿童肠套叠796例,其中384例采用便携式肠套叠灌肠器复位,248例采用普通水压灌肠复位,141例采用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统计三组复位成功率、复位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便携式灌肠器治疗肠套叠复位成功率较普通水灌肠与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显著增高(P0.05),复位时间明显缩短(P0.05),灌肠并发肠穿孔较普通水灌肠与X线下空气灌肠明显减少(P0.05),灌肠后的随诊复发较普通水灌肠与X线下空气灌肠明显减少(P0.05)。结论便携式灌肠装置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复位快,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比较氨磺必利与奥氮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的方法,将10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n=50),分别使用氨磺必利(氨磺必利组)和奥氮平(奥氮平组)治疗8周,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PANSS)量表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8周治疗,氨磺必利组和奥氮平组显效率分别为76.6%和72.9%,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167,P>0.05);但治疗4周末氨磺必利组阴性症状分较奥氮平组减少更显著(P<0.05).而氨磺必利和奥氮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3%和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奥氮平组嗜睡和体质量增加指标显著高于氨磺必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氨磺必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较适合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明确牙龈卟啉单胞菌(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 gingivalis)刺激人血管内皮细胞时造成氧化应激的损伤程度,探索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PPAR)γ在此过程的作用. 方法:研究设4组,对照组为人血管内皮细胞系EA. hy926(美国标准生物品收藏中心,美国)加培养基,P. gin-givalis刺激组为P. gingivalis W83刺激EA. hy926细胞,PPARγ激活组为加入PPARγ的激动剂15d-PGJ2 (10 μmol/L)的条件下P. gingivalis 刺激EA. hy926细胞,PPARγ抑制组为加入PPARγ的拮抗剂GW9662(10 μmol/L)的条件下P. gingivalis 刺激EA. hy926细胞,在0、0. 5、1、1. 5、2、4、8、12 h分别留取细胞培养上清液,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不同组各时间点培养基中氧化应激产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MDA)浓度,利用荧光探针2 ' ,7 '-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 2 ' , 7 '-dichlorofluorescin diacetate, DCFH-DA)检测不同组各时间点细胞内活性氧(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量. 结果:在P. gingivalis刺激组,抗氧化应激的产物GSH-PX(5.56 ±0.97) μmol/L和MDA(0.84 ±0.18) nmol/L较对照组[GSH-PX(4.71 ±0.64) μmol/L, MDA(0.59 ±0.18)nmol/L]显著升高(P<0.05). GSH-PX和MDA水平在PPARγ激活组[GSH-PX(5.38 ±0.84)μmol/L, MDA(0.84 ±0.22) nmol/L]与抑制组[GSH-PX(5.37 ±0.76) μmol/L, MDA(0.85 ±0.14) n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 PPARγ激活组,GSH-PX水平在0. 5和8 h显著高于1. 5至4 h水平(P<0. 05),MDA水平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PARγ抑制组,各时间点GSH-PX和M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gingivalis刺激组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0 108. 65 ± 1 805. 18 vs. 6 049. 06 ± 1 199. 19,P<0. 05),PPARγ激活组(7 120. 94 ± 1 447. 30)和PPARγ抑制组(6 727. 35 ± 1 483. 68)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P. gingivalis刺激人血管内皮细胞可引起氧化应激反应,PPARγ参与调节此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