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6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74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89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360篇
内科学   253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1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314篇
综合类   779篇
预防医学   300篇
眼科学   48篇
药学   279篇
  3篇
中国医学   367篇
肿瘤学   11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患者者,女,62岁,右上腹痛15天。体检:腹软,肝脾未及,莫非证阴性,实验室检查0均正常。CT检查:平扫显示胆囊底部1.5cm×1.8cm×2.7cm大小的不规则高密度块影,CT值69HU,边界清,呈分叶状(图1)。增强后扫描示胆囊底部不规则块影明显强化,CT值达139HU,边界更加清楚(图2)。口服碘番酸胆囊造影CT扫描,胆囊底部显不规则充盈缺损,向囊腔内突出,呈分叶状;CT诊断:3cm,质中,切面呈褐色,与胆囊壁部分粘连;病理诊断:胆囊异位甲状腺。说明此同时胆囊内异位甲状腺实属罕见,本病例术前误诊为胆囊底部占位,以胆囊癌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52.
1997年以来 ,我院应用rIL 2膀胱黏膜下注射治疗复发性膀胱肿瘤 15例 ,近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15例。男 14例 ,女 1例。年龄 34~ 76岁 ,平均 6 4岁。复发次数 1次 1例、2次 3例、3次 6例、5次 4例、7次 1例 ,平均 3.4次。均再次接受手术治疗 ,其中膀胱部分切除2例 ,TURBT术 13例 ,病理检查均为移行细胞癌 ,T2 N0 M0 9例 ,T3 N0 M0 6例 ;细胞分化G1~ 2 4例、G3 11例。治疗方法 :切除肿瘤后即在创面基底部及周围黏膜下 (TURBT者用长针注射、膀胱部分切除者直视下注射 )注入2 0 0万IUrIL 2 (溶于 2 0ml生理盐…  相似文献   
153.
腹腔镜下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报告腹腔镜下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 经腹腔途径腹腔镜下施行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肾结石19例,21侧;同期处理其他上尿路疾病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16~67岁,平均41岁。结石直径1.2~3.5cm。结石位于右侧11例,左侧6例,双侧2例。合并输尿管结石5例,其中双侧输尿管多发性结石同侧石街形成1例;肾盂息肉2例,其中致巨大肾积水1例;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后狭窄伴巨大肾积水1例;妊娠期肾盂结石致巨大肾积水时放置双J管内引流术后1例。12例13侧曾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失败,1例曾行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取石不净。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75~240min,平均115min。术中出血量30~100m1.平均50ml。术后漏尿者1例,5d后自愈。术后住院时间5~9d,平均6d。留置双J管4~6周。随访3~36个月,KUB及IVU显示除1例肾下盏残留1枚0.7cm结石外,余无结石残留,肾盂出口输尿管无狭窄,双肾输尿管均显影。结论 腹腔镜下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是治疗肾结石可选择的一种微创手术,且可同期处理上尿路合并症,可部分替代开放性手术。  相似文献   
154.
目的探讨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甲状腺疾病采用外科手段干预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方法回顾2000—2005年甲状腺手术病例,对其中伴有甲减的118例诊治经过及术后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桥本甲状腺炎(HT)占甲减的57、6%,医源性甲减占39.8%。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合并B细胞淋巴瘤1例。HT手术治疗后,近全切组与峡部切除组相比前者颈部症状明显好转,术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下降水平较后者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全组病例术后均服用优甲乐(L-T4),随访3个月至4年未出现明显甲减体征。结论重视术前甲减的诊断,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可避免甲减发生。已有甲减的HT并非手术禁忌证,对于药物治疗症状不缓解的病人行甲状腺近全切治疗是合理、可行的,同时可发现和治疗HT合并甲状腺癌。  相似文献   
155.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明确泌尿生殖系统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 RM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同时制作预测泌尿生殖系统RMS患者的1、3、5年生存率的列线图。方法:对1975—2016年SEER数据库确诊的泌尿及生殖系统RMS患者进行筛选,最终有99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泌尿及生殖系统RM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来构建预测泌尿及生殖系统RMS生存率的列线图。选取2012—2018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26例泌尿生殖系统RMS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队列,然后采用C指数和校准曲线对模型进行内部及外部验证。结果:在泌尿及生殖系统RMS患者中,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总分期、N分类、M分类、手术、化疗均具有独立预测价值(P<0.05)。根据上述变量构建预测模型,此列线图内部及外部验证的C指数分别为0.841、0.838,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同时内部及外部数据的校准曲线均显示出此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列线图可为泌尿及生殖系统RMS患者提供更为简洁的预后评估,为临床的个体化...  相似文献   
156.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临床上比较罕见的先天性疾病,2004年9月-2005年11月我院收治4例患者,均采用腹腔镜手术成功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7.
目的 回顾性分析同期瓣膜置换术加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前危险因素与手术成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52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永久性房颤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加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根据是否转为窦性心律分为转律组(SR)与房颤组(AF),采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资料,单变量分析采取t检验或方差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 CI).结果 最后一次随访中37例患者转为窦性心律,手术成功率约71.2%.单因素分析显示房颤病程、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是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房颤病程是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瓣膜置换术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慢性房颤的有效方法.房颤病程短、左心房内径小的患者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58.
不同蒂型静脉皮瓣成活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索提高静脉皮瓣成活率的手术方法.方法 以新西兰白兔为实验动物模型,分别制成单蒂无输出型(A组)、双蒂主干输出型(B组)、双蒂属支输出型(C组)和三蒂属支输出型(D组)4种静脉皮瓣,通过观测皮瓣的成活面积、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组织学检查,比较不同蒂型静脉皮瓣成活率并初步探讨其成活机理.结果 A、B、C、D各组皮瓣的成活率依次增高,后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反之皮肤组织MDA含量术后8~24h增长幅度按D、C、B、A依次递增,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织形态学检查显示A、B两组皮瓣上皮细胞较多的线粒体空泡样变性,嵴部分消失,染色质边集,不同程度的核固缩.C和D组此种改变轻微.结论 双蒂属支和三蒂属支输出型静脉皮瓣,能缓解静脉皮瓣的高张力水肿和维持血流的有效灌注,有助于提高静脉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9.
广西贺州地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为了解广西贺州地区正常人群腰椎,髋部各部位骨密度(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的患病情况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3000名贺州地区健康人群应用意大利产I′acn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体检者的正位腰椎(L2~L4)、髋部的股骨颈(Neck)、三角区(Wards)、大转子(Troch)的BMD值,并咨询调查其一般生活方式.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以5岁作为一个年龄段,OP的患病率以仪器设定的L2~L4、Neck为诊断区域.结果 除女性Neck骨量峰值(PBM)出现在25~29岁外,男女性其他部位的骨量蜂值均出现在30~34岁.4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性BMD逐渐下降,女性各部位BMD值下降明显高于男性(P<0.05).进入50~59岁组,女性的骨量丢失速度呈明显加快.OP的患病率分别为:男性的Neck为16.69%,L2~L4为18.64%,女性的Neck为15.98%,L2~L4为28.14%,男女L2~L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Nec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4~54岁OP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结论 贺州地区男女PBM出现在25~34岁,40岁后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女性BMD下降明显快于男性.OP的患病率与生活方式、增龄有关,应及早预防.  相似文献   
160.
目的:探讨腹腔镜改良性腹膜后淋巴清除术初步经验,评估其手术可行性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0月~2006年7月,对7例临床诊断为Ⅰ期睾丸非精原细胞瘤患者,施行了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改良性腹膜后淋巴清除术,年龄26~36岁,平均年龄为30岁,睾丸肿瘤大小为3.0 cm×2.5 cm×2.0 cm~6.5 cm×4.5 cm×3.0 cm,左侧3例,右侧4例,均通过B超、腹膜后CT、胸片检查,并施行了根治性睾丸切除和病理证实。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施行了3个疗程的化疗。结果:7例均获得成功,无1例改开放手术。手术时间为120~210 min,平均160 min,手术失血量50~200 ml,平均150 ml,均未输血。术后1~3 d肛门排气,于1~2 d拔除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5 d。病理报告6例均无转移性淋巴结,其中1例为1/18淋巴结转移,术后无明显并发症。随访6~32个月,平均14个月,阴茎勃起功能良好,射精功能正常。定期复查血hCG、AFP均阴性,B超复查均未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胸片表现均正常。其中淋巴结阳性1例患者术后接受3个疗程的辅助化疗,随访6个月,无瘤存活。结论:腹腔镜改良性腹膜后淋巴清除术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以代替传统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