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软骨移植与软骨下骨钻孔修复全层关节软骨缺损的比较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软骨移植、软骨下骨钻孔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生物特性和效果差异。方法 :采用重复拉丁方设计 ,将 3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按三个因素三个水平进行随机区组 ,对左右后肢按设计好的创面大小制造全层软骨缺损。软骨移植组将不同家兔关节软骨交换嵌入移植。钻孔组依创面大小制造孔直径、间距、深度相同的骨孔 ,深达松质骨。对照组缺损不作任何修复。术后 4、8、1 2周处死取材 ,分别进行大体观察、光镜观察、电镜观察 ,对观察指标进行量化统计学分析。结果 :(1 )两实验组在第 1 2周时均能以类透明软骨组织修复缺损 ,而对照组为纤维肉芽组织 ,统计学分析表明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2 )光镜观察表明两种手术方法均能以软骨的方式修复缺损 ,软骨移植组无明显免疫排斥迹象 ,软骨细胞有活性 ,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3)形态学分析表明 ,随时间延长 ,光密度与修复高度渐增 ,其中软骨移植组优于其他各组 (P <0 .0 1 )。 (4)随时间延长修复效果逐渐改善。小创面修复效果与中等创面间无明显差异。 (5)电镜观察表明 ,两种手术方法均有软骨细胞生成 ,细胞器发达。对照组符合纤维肉芽组织特征。结论 :(1 )软骨移植、钻孔均能以类透明软骨的结局修复关节软骨缺损 ,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类似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骶骨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1999年12月~2004年5月收治的24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其中脊索瘤12例,骨巨细胞瘤7例,神经纤维瘤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骨肉瘤1例,均行手术切除,配合术后放疗或化疗,术后平均随访2.8年。结果 24例无术中死亡,20例功能恢复满意(83.3%),术后发生尿失禁直肠损伤各1例,术后复发4例(16.7%),术后5年内死亡4例(16.7%)。结论 积极手术切除是原发性骶骨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判断术中出血,坚持后继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C3、4巨大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C3、4巨大椎间盘突出施行颈后路单开门减压,同时行颈前入路C3、4椎间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观察脊髓继发损伤、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维持情况。[结果]16例患者随访平均6个月以上,均未出现脊髓继发损伤,术后脊髓功能明显改善,均获得牢固的骨性融合。按Odom评分标准:非常满意8例(占50%),满意4例(占25%),基本满意4例(占25%),无不满意病例,总有效率100%,优良率75%。[结论]颈前后入路治疗C3、4巨大椎间盘突出只要严格的掌握手术的适应证,遵循手术的操作原则,可以避免喉头水肿、脊髓损伤等并发症,提高减压及植骨融合率,并有效地维持椎间高度,避免了因骨的再吸收造成椎间塌陷引起的继发神经功能损害。因此,该方法在治疗C3、4巨大椎间盘突出方面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5.
我院1998年8月~2002年8月应用异环磷酰胺(IFO)合用顺铂(PDD)及阿霉素(ADM)(IAP方案),治疗可评价疗效的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55例,疗效较好,副反应可耐受,现总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全组55例均经病理证实为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其中男36例,女19例,年龄42岁~78岁。腺癌34例,鳞癌21例,Ⅲa期18例,Ⅲb期27例,Ⅳ期10例。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采用同种异体骨移植和自体瘤段骨灭活再植进行保肢治疗的过程中组织修复及功能重建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收治的56例恶性骨肿瘤患者,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9~60岁,平均19岁.位于肱骨近段者9例,股骨远端30例,胫骨近段17例.成骨肉瘤32例,软骨肉瘤17例,恶性骨巨细胞瘤3例,转移瘤4例.采用同种异体骨移植和自体瘤段骨灭活再植修复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同时行软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按Mankin分级法评价保肢术后功能恢复情况,骨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等. [结果]本组优20例占35.7%,良11例占19.6%,可8例占14.3%,差17例占30%,治疗满意率70%.56例中无瘤存活38例,死亡12例,5年生存30例,生存率55%.其中51例随访时间超过10个月,均骨性愈合,无骨不连.除局部肿瘤复发以外,常见并发症有感染4例,骨折3例,关节面塌陷1例,关节强直5例,感染率仅7%.无内固定折断.[结论]采用同种异体骨移植和自体瘤段骨灭活再植对四肢恶性骨肿瘤行有效的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不但可以保留肢体,且保留的肢体具有良好的功能,为四肢骨骼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开辟了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补血汤对肺癌患者放疗后 T 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的影响。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7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单纯进行放疗;治疗组在接受放疗的同时口服加味当归补血汤,每日一剂。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患者放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比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自然杀伤细胞和 CD3+、CD4+、CD4+/ CD8+比例都升高,CD8+降低,与对照组相比 NK 细胞和 CD3+、CD4+、CD8+、CD4+/ CD8+比例都具有显著差异(P ﹤0.05),治疗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比例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05)。结论加味当归补血汤对肺癌患者放疗后 T 淋巴细胞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放疗造成的免疫功能损伤有明显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放疗后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8.
P53基因CD72Arg/Pro多态性与贲门腺癌生物学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53基因CD72 Arg/Pro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贲门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RFLP法对67例贲门腺癌患者和138名正常对照组人群P53基因CD72Arg/Pro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病例组P53基因Pro等位基因频率(0.672)和Pro/Pro基因型频率(47.8%)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413和13.0%)(P<0.01);携带Pro/Pro基因型者患贲门腺癌的风险比携带Arg/Arg基因型者显著升高,OR为8.30,95%CI:3.49—19.77(P<0.01)。P53基因型分布和贲门腺癌的病理分化程度存在相关性(P<0.01)。Pro/Pro基因型频率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低分化组(69.6%)>中分化组(42.3%)>高分化组(27.8%)。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ro/Pro基因型频率(63.3%)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35.1%)(P<0.05)。结论 P53基因Pro/Pro基因型是贲门腺癌的遗传易患因素,携带Pro/Pro基因型的贲门腺癌患者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国产长春瑞滨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4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经细胞学或组织学证实,所有患者均进行长春瑞滨联合卡铂方案化疗,其中长春瑞滨25mg/m2,静脉注射,第1、5天;卡铂3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21天为1周期。结果:45例患者中,CR2例,PR21例,SD13例,PD9例,总有效率为51.1%。其中初治患者25例,CR PR14例,有效率56.0%;复治20例,CR PR6例,有效率30.0%。毒性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其次为局部红肿和疼痛等静脉炎表现。结论:长春瑞滨联合卡铂方案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较为理想的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食管癌全程三维适形放疗结合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101例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全程三维适形放疗.对照组52例,全程采用三野等中心照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放疗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放射性食管炎和气管炎分别为63.2%和49.0%,对照组的分别为69.2%和55.7%,观察组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2、3年局控率分别为87.8%、75.5%、63.3%,对照组分别为71.2%、55.8%、42.3%;观察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5.7%、71.4%、46.7%,对照组分别为69.2%、51. 9%、2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全程三维适形放疗后程加速超分割治疗食管癌的疗效优于常规放疗后程加速超分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