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小议医师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大力发展和培育优秀医院文化达成了高度共识.用优秀文化提升医院的文明程度和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才能使医疗服务业更好地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疑,医院的生存与发展,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而更重要的是隐含在经济后面的文化.  相似文献   
82.
鼻腔和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病理分析(摘要)张品南,王照亮一、材料和方法我院1978年1月~1994年1月收治鼻腔和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32例,标本均以10%甲醛液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两例作透射电镜观察,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0例,女1...  相似文献   
83.
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与早期胃癌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病理形态学诊断标准,随访观察胃粘膜异型增生与早期胃癌的关系。方法 采集我院10年间2800例胃粘膜活检标本,从中检出64例各类型异型增生为随访观察对象。结果 各类型异型增生均可癌变,但以重度异型增生癌变率高。结论 轻中度异型增生为可逆性病变,重度异型增生为不可逆病变或正在癌变中的粘膜变化。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探讨卵巢转移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卵巢转移癌272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原发灶来自胃肠道占85.3%,除24例卵巢转移癌为首发肿瘤外,其余病例均有卵巢外播散。行原发癌手术切除者平均生存时间18.8月,未切除者仅6.6月。转移瘤大小为4.0~30.0cm。组织结构经典型、小管型、硬化型和混合型分别占83.1%、8.1%、5.9%、2.9%。结论:卵巢转移瘤多数源自胃肠道,组织学以经典印戒细胞为主,行原发癌切除平均生存时间明显大于未切除者。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技术(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联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检测在宫颈癌前病变早期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将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3120例患者分组,Ⅰ组1040例给予TCT检查;Ⅱ组1040例给予高危型HPV检测;Ⅲ组1040例给予咖检查和高危型HPV检测。三组中高危型HPV阳性或(和)TCT涂片异常者在阴道镜下定点行宫颈组织活检病理检查。结果Ⅰ、Ⅲ组2080例患者中TCT涂片异常者76例(占3.65%),Ⅱ、Ⅲ组2080例患者中共筛查出132例高危型HPV感染者(感染率为6.35%),ITI组1040例患者中高危型HPV、TCT均阳性者35例(占3.37%)。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炎症:Ⅰ、Ⅱ组,Ⅱ、Ⅲ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Ⅰ、Ⅲ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及以上者,Ⅰ、Ⅱ组,Ⅰ、Ⅲ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Ⅱ、Ⅲ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CINⅡ级及以上者,三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进行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早期筛查,其筛查效率高于单独使用TCT。  相似文献   
87.
病历摘要 患儿卢小微、女、7岁。因发热,面色苍白3月余、皮肤出现紫癜十余天,于1985年10月19日入院。自1985年7月初开始有不规则发热,体温38℃左右,有时可高达39~40℃,用退热剂治疗无效。常有腹痛、但无呕吐、抽搐现象,病程中面色渐苍白,曾发生鼻衄一次,持续约半天,经输血后方止。曾多次就医,拟诊“肝炎”、“贫血”、“败血症”等,用过多  相似文献   
88.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42岁,永嘉籍,农民,已婚。主诉不规则发热二个月,明显消瘦半个月,于1983年12月19日入院。于1983年12月29日中午1时死亡。 患者于二个月前因受凉后感发热及全身骨骼酸痛,下午体温升高,波动在38℃左右,数小时后消退,无畏寒及出汗。数天后出现眼睑及两下肢浮肿。尿频,每次尿量仅100ml。在当地服中药浮肿渐退。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应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46例ESS瘤体标本,并用SP法标记Vim、CK、Des、SMA、EMA、S-100、LCA、CD34、ER和PR。结果光镜下ESS组织由浸润性、弥漫性增生的单一性圆形或短梭形细胞组成,核分裂数<10个/10HP,间质小血管丰富,存在泡沫细胞浸润;电镜观察显示,瘤细胞超微结构近似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具有纤维母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分化特点。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CD10、ER(22/46)、PR(33/46)、EMA(22/46)和Des(22/46)阳性,CK、SMA、S-100、CD34和LCA均阴性。结论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表达特征提示ESS来自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并具有向平滑肌、纤维母细胞和上皮细胞分化的特点。ESS对激素的敏感性可能与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0.
1 病历介绍 患者,女,61岁.发现右腹股沟肿块0.5 a余,无其他不适.查体:B超示右腹股沟、腹主动脉旁、右髂血管旁淋巴结肿大.P 84次/min,R 20次/min,T 36.6 ℃,BP 142/80 mmHg(1 mmHg=0.133 kPa),无皮疹及水肿,肝脾肋下可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