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3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60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4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7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DNA甲基化被认为是反映细胞内DNA转录状态的重要遗传学标记。该研究旨在对小儿肝母细胞瘤中p15和p16基因5′启动子区CpG岛异常甲基化的相关性进行评估,并分析其与小儿肝母细胞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对30例小儿肝母细胞瘤、癌旁和远癌正常组织进行巢式PCR扩增,经凝胶电泳和测序方法检测目的片段。结果:30例小儿肝母细胞瘤组织中p15和p16基因5′CpG岛有30%(9/30)和67%(20/30)、癌旁组织中有20%(6/30)和57%(17/30)、远癌正常组织有13%(4/30)和33%(10/30)异常甲基化。在肝母细胞瘤中发现1例p15E2纯合缺失,缺失率为3%(1/30),E1和部分I1区域未见缺失;p16E2和部分I2区域中3例杂合缺失,缺失率为10%(3/30),E1和部分I1区域未见缺失。结论:p15和p16基因5′启动子区CpG岛的异常甲基化可能在肝母细胞瘤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主要机制可能是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抑制了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92.
目的:小儿过敏性紫癜并发急腹症前后,其影像学表现无论是腹部X线、CT或B超,以前均有报道,但综合在一起讨论其特点的报道较少。该文回顾性分析36例小儿过敏性紫癜并发急腹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小儿过敏性紫癜并发急腹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出现并发症前,B超、CT检查均显示多发节段性受累肠壁水肿增厚,肠管狭窄,受累区域肠系膜模糊不清;出现并发症后,B超在检查并发肠套叠时具有价廉、准确的特点;在检查并发肠坏死穿孔时,腹部X线正立、侧卧位像及CT有较高的敏感性;在检查肠梗阻及监测其变化时,腹部X线正立、侧卧位像有重要的意义。结论:在出现并发症前,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影像学表现重要性在于可以与需要手术的其他急腹症相鉴别,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可以提示诊断;在出现并发症后,可以及时发现并发症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respiratory motion on target dose distribution in radio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lung tumors. Methods The Big Bore Brilliance CT with bellows system was used to gain the 4DCT sets and respiratory frequency information of the patients. The moving ranges of the tumors in left-right (LR), anterior-posterior (AP) and cranial-caudal (CC) directions were measured from the center coordinate values of gross tumor volume of ten time-phase CT sets in the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Then a breathing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tumor motions due to respiration. A 4-dimensional motion table was used to mimic the motion of lung tumor in beams-eye-view (BEV). A 2-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 beams measurement system was fixed to the table to measure the 2-dimensional dose distribution of static and dynamic targets using the treatment beams at gantry angle of 0°. Finally, the differences of the dose distribution between the static and moving phantom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with the statistical soft-ware R. Results When the amplitude (half of the moving rang) in the CC direction was 1 cm, the passing ratio of relative dose difference ≤4% in one beam field was minimal (1.1%), and there was 58% maximal relative dose absence. The 4% passing ratios media in the CC direction were 94.7%, 79.4%, 58.6% and 37.1% in <0.25, 0.25-<0.50, 0.50- <0.75 and ≥0.75 mm amplitude (X<'2>=29.20,P=0.000), but were all similar in the AP and LR directions. The mean value of the relative dose change in the high dose area was smaller than the low dose area in the 89% beam fields. When only the CC direction was consid-ered, the 4% passing ratio of 3.6 s and 8.2 s period was 72% and 6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The amplitude in the CC direction is a factor impacting the dose distribution of the moving target. The influence of respiratory motion on high dose area is more than that on low dose area. When the other respiratory param-eters are fixed, the motion of long period has more influence on the dose than that of short period.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patients with tumor of more than 0.5 cm amplitude in the CC direction when planning the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相似文献   
94.
肺癌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剂量学优势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比较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时的肿瘤靶区、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剂量分布优势。方法:选择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进行根治性治疗的10例肺癌,先在适形放射治疗体位下在模拟机下常规定位,标出其射野范围后进行CT模拟扫描。非小细胞肺癌在DT40Gy时行第2次CT扫描调整CTV,常规照射设野避开脊髓加量。采用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系统评价常规照射和三维适形照射对肿瘤靶区、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剂量分布。结果: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比常规放射治疗,从剂量分布对肿瘤靶区有更好的适形度,95%CTV达到的平均剂量高出11·5Gy(5~20Gy),平均高出医生给予剂量CTV体积的38%(10%~59%)。在正常组织中,除健侧肺的V20和V30比常规放疗稍高外(1·1%和1·7%),脊髓的最大剂量平均低4Gy(-4~12Gy),心脏V35低24·3%(-4%~75%),双肺V20和V30分别低7%(-5%~20%)与7·4%(-6%~20%),患侧肺的V20和V30分别低13%(-7%~45%)和15%(-8%~40%)。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肺癌比常规放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对肿瘤靶区有更好的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性,并且能更好的减少正常组织脊髓、心脏和肺的照射体积和剂量,特别是高剂量的照射体积。  相似文献   
95.
生存素基因mRNA和蛋白在胃癌中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陈轩  王子卫  张可 《重庆医学》2008,37(13):1453-1455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0例胃癌及20例良性胃组织(5例慢性胃炎、5例胃溃疡、1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良性胃组织中无survivin的表达,而胃癌组织中survivin mRNA阳性表达率36.67%(P<0.01),蛋白阳性率46.67%(P<0.01),并且其表达在不同的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在胃癌中显著表达,并明显抑制凋亡,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总结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0年10月至2013年3月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8例SPTP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 28例中,体检中无意发现肿物者12例,外伤后腹痛检出肿物者6例(均为未成年病人),腹痛为首发症状者7例,复查意外发现者2例,肠梗阻为首发症状者1例.手术方式:肿物核除术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胰尾切除术5例;胰体尾切除术3例;胰尾切除加脾脏切除术3例;病理活检2例;转移瘤切除1例;胰体切除、胰肠吻合术3例.位于胰头:8例,胰体:4例,胰尾:15例;其他腹壁转移:1例.表现为囊实混合性者22例.所有病人术后均未辅助放化疗治疗.28例病人中2例失访,2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10年,平均15个月.4例复发,其中1例复发后3个月因合并心肺功能衰竭死亡,另3例经再次手术后治愈.余22例预后良好.本组5年生存率为96.4%.结论 SPTP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起病隐匿,CT及彩超对SPTP有诊断意义,手术切除肿瘤为SPTP的主要治疗方式,不经术前术后放疗和化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7.
目的 系统评价助产士参与创伤性分娩体验的质性研究,为促进助产士心理健康及助产学科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INAHL、Web of Science、Scopus、Embase、SinoMed、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关于助产士参与创伤性分娩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 共纳入12篇研究,提炼出104个结果,归纳形成了10个类别,综合得出4个整合结果。整合结果1:分娩创伤事件对助产士造成严重的身心及职业影响;整合结果2:助产士会采取不同的策略来应对分娩创伤事件;整合结果3:助产实践中面临多重困境,影响助产士对分娩创伤事件的体验;整合结果4:参与创伤性分娩后,助产士渴望获得心理支持。结论 分娩创伤事件会给助产士造成严重影响。助产士应正视负性情绪,学会积极应对;医疗机构应合理配置产科资源,缓解助产实践面临的困境;管理者应重视助产士参与创伤性分娩的体验,提供心理支持,促进助产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98.
99.
肠道菌群参与宿主能量代谢,调节机体免疫,构成人体肠道的生物学屏障。近年来,通过对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病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肠道菌群理论,黄连温胆汤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释放、修复胰岛素信号通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氧化应激及血管炎性状态、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及调控脑—肠—微生态轴等机制来调节血压。基于肠道菌群理论,对黄连温胆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治疗高血压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幼鼠肠缺血再灌注(I/R)下免疫器官凋亡的发生及分子病理学机制。方法 32只雄性Wistar大白鼠随机分成4组:生理对照组、麻醉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用电镜、TUNEL法(TdT介导的dUTP末端缺口标记是一种检查细胞凋亡的方法,一般采用半定量方式计算结果。检测免疫器官凋亡的发生;原位杂交方法检测Fas(凋亡因子)/Fas-LmRNA的表达。结果 脾脏主要在红髓内存在凋亡,淋巴结主要在髓窦内存在凋亡,凋亡指数从1-4组逐渐升高,除1、2组外,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胸腺内存在Fas/Fas-L的表达(Fas-L是Fas的配体,Fas与Fas-L结合,可以引起有Fas表达的细胞凋亡。)但表达量极少;脾脏Fas表达明显高于Fas-L;淋巴结Fas-L表达明显高于Fas,表达量从1-4组逐渐升高,除1、2组外,各组差异增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①在幼鼠肠I/R早期,脾主要以增加Fas的表达引发凋亡,肠系膜淋巴结主要以增加Fas-L的表达引发凋亡;②在幼鼠肠I/R早期,可能通过影响外周免疫器官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的凋亡,影响免疫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