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分析了35例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难治性心衰),在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巯甲丙脯酸及钾镁极化液的疗效,结果表明:总有效率为91.4%。提示在治疗难治性心衰时应注意电解质平衡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常规RFCA治疗PSVT患者。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65例,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3例,计有旁道70条,显性旁道35条,隐匿性旁道35条,其中位于冠状静脉窦憩室颈部心外膜旁道1例,双旁路2例均为左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2例,均为慢-快型,其中有两例患者术中未能诱发出心动过速,予RFCA阻断慢径治疗。RFCA治疗PSVT总成功率为99.1%,其中房室结双经路介导的PSVT成功率高达100%,复发率为3.6%,均复治成功,并发症发生率5.6%。结论采用常规方法RFCA治疗PSVT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指引钢丝顶端两次塑形将主动固定电极定位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需要安置心脏起搏器患者15例,患者均为缓慢性心律失常,8例为被动电极组,固定部位为右室心尖部;7倒为主动电极组,根据右室解剖学特征,持直指引钢丝顶端两次塑形再送入导线内,操控主动固定电极定位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结果主动固定电极组与被动电极组即刻起搏参数、置入时间和曝光时间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在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随访起搏阈值与置入时比较也无明星差异,无一例电极脱位。结论直指引钢丝顶端两次塑形将主动固定电极定位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发病率高,其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病率为4%,65岁以上发病率高达20%~40%,近年来,人们发现SAS与高血压病关系密切[1],终末阶段引起心脑血管病的发病[2],而心脑血管病已居全球疾病死因首位.本研究旨在了解以高血压病就诊病人中并发睡眠呼吸暂停的情况及部分病人应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由于被动同定电极导线置入有室心尖部容易,且同定简单,价格较便宜,脱位率低,因此一直是目前国内起搏器置入时最常使用的导线。但少数患者因有其他的器质性心脏病或者有退行性病变,心肌纤维化的存在往往使心尖部位达不到理想的起搏阈值。常规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的不良影响已被公认。而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在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上优于右室心尖部起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首剂负荷量胺碘酮3mg/kg~5mg/kg,10min内缓慢静脉注射,继之以1.0mg/min~1.5mg/min的速度维持静脉滴注,24h后依病情逐渐减量,可维持静脉滴注72h,静脉应用胺碘酮24h后加用口服胺碘酮600mg/d,30min未转复者可给予1.5mg/kg~3mg/kg的追加负荷量。结果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有效率可达79.2%,平均转复时间为(35.6±20.8)min。平均转复用药剂量(250±100)mg。1例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1例出现血压下降、恶心、呕吐,余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终止阵发性房颤是安全有效的急诊药物疗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环丙沙星为主药研制环丙沙星滴鼻剂,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经80例的临床应用对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有效率达93.8%。1 处方 环丙沙星0.15g,盐酸麻黄素1g,氯化钠0.16g,地塞米松15mg,羧甲基纤维素钠3.8g,尼泊金乙本酯适量,甘油10ml,蒸馏水加至100ml。2 制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按常规方式进行护理,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比两组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健康知识得分为(92.36±13.55)分,对照组为(83.27±12.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94%,对照组为2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死亡率为1.59%,对照组为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12.95±2.77)d,对照组为(15.06±3.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分为(96.28±15.49)分,对照组为(87.34±14.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地促进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缩短临床恢复的时间,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常见急症,AMI合并快速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房颤动(AF)、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并不少见,这些心律失常可严重恶化血流动力学,增加AMI病死率,故需紧急处理。胺碘酮在治疗上述心律失常中疗效和安全性已比较肯定,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总结和提高。现将31例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AMI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病例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04年1月~2005年11月在我科收住的187例AMI患者中,31例反复出现快速AF、VT或VF,其中男23例,女8例,年龄36~78(52.0±8.1)岁。前壁梗死16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肌钙蛋白Ⅰ(cTnⅠ)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心肌微小损伤的价值及UAP患者危险性评估及治疗对策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51例UAP患者和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进行cTnⅠ定量测定,分析其相关因素,观察UAP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 22例UAP患者cTnⅠ≥0.4μg/L为阳性(cTnⅠ<0.4μg/L为阴性),cTnⅠ阳性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cTnⅠ是判断心肌细胞微小损伤的可靠指标。CTnⅠ阳性是UAP患者危险性增高的重要标志,是尽早进行心脏介入干预和冠脉搭桥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