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脱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分析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脱位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随访研究29例(29髋)首次THA后早期发生脱位的原因、处理及结果;并针对脱位原因分别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29例患者中,软组织张力异常17例;假体位置不良6例;假体位置不良伴软组织张力异常1例;患者活动范围超过安全范围5例。其中15例经手法复位后未再出现脱位,7例手法复位失败或再脱位行切开复位。闭合复位或开放复位后外展中立位牵引,大多数早期能获得成功。结论:分析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假体脱位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2.
后凸成形术对椎体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骨质疏松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评价后凸成型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治疗节段和相邻非治疗节段椎体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选取青壮年男性正常人体脊柱标本1具,范围为L1~L2,建立L1~L2的三维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spinalunit,FSU)的骨质疏松有限元模型。模拟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过程在L2椎体中置入骨水泥,分析轴向压缩、前屈和后伸3种加载状态下手术前后治疗节段和相邻非治疗节段椎体应力和应变的变化。结果:骨水泥对邻近椎体生物力学的影响极小,但治疗节段椎体增强区域的应力增加和应力分布变化明显。结论:三维有限元分析表明骨水泥能增强治疗节段的总体强度和刚度水平,有利于椎体功能的重建。但随后的邻近椎体骨折可能归因于潜在的病因学(骨质疏松)而不是外科手术的干预。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漏斗技术"在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准确性,并对该技术的实验和临床应用一致性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08年7月至少有1枚螺钉置于T1~T12的3具人类尸体标本和11例患者的资料.由一位缺乏胸椎弓根螺钉置钉经验的年轻脊柱外科医师采用"漏斗技术"完成全部螺钉的置入.根据术后薄层CT扫描评估置钉准确性及各种并发症.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23.1个月,未见医源性血管、神经或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置钉失败率在标本和患者分别为14%(10/72)和15%(8/55);标本和患者危险性穿破分别为2枚(3%)和1枚(2%);置钉准确性在标本和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例患者中,6枚(11%)螺钉穿破椎弓根外侧壁,1枚(2%)螺钉穿破椎弓根内侧壁,1枚(2%)螺钉穿破椎弓根上壁,未见椎弓根下壁和前壁穿破;患者置钉准确性比较:T1~T4比T5~T8(P>0.05)、T1~T4比T9~T12(P>0.05)、T1~T8比T9~T12(P>0.05).在所有患者中,仅1枚螺钉需要重置.年轻脊柱外科医师在第1、第2、第3具标本上发生置钉失败数分别为6枚、3枚和1枚.结论 "漏斗技术"是一种简单、安全、准确和经济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方法.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一致,通过该技术使年轻医师迅速安全、准确置入胸椎弓根螺钉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4.
纳米银用于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纳米银应用于Ⅱ度烧伤创面的感染防治、创面愈合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将6%~10%Ⅱ度(深、浅)烧伤创面患者按随机表方法分为试验组(纳米银敷料组)和对照组(质量分数为1%磺胺嘧啶银霜组),每组35例,按分组在5%TBSA上进行相应处理,创面敷料及用药每天更换1次,连续使用7 d后,同其他剩余创面一样,采用10 g/L碘伏纱布常规换药处理.两组分别在创面换药前后进行创面细菌培养,观察创面愈合时间;换药前和换药后的1,7,14 d采集血和24 h尿标本,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血清银离子和24 h尿平均银离子水平;测定息者第7,14天的肝、肾功能.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细菌培养阳性率(3%)与对照组(3%)相近,均较治疗前(12%、19%)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浅Ⅱ度创面愈合时间(9.18±1.9)d比对照组(12.9±1.3)d提前3 d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创面使用银制剂前血银离子水平为(1.55±1.26)μg/L和(1.54±1.28)μg/L,24 h尿排银量为(1.67±1.05)μg和(1.87±1.37)μg,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银制剂均能造成血中银离子水平蓄积性升高(P<0.01),但试验组血清离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4 h尿的平均银离子水平及24 h尿银排出量跟血清中银离子水平呈相同规律的变化.两组少数患者的血清ALT出现无明显规律的异常变化,肾功能正常.结论 对烧伤Ⅱ度创面来讲,纳米银较磺胺嘧啶银更能提前其愈合时间;从银代谢安全性角度来看也有较大的提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烧伤创面用药.  相似文献   
65.
13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诊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是发生于长骨干骨折的严重并发症,随着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发展和普及,近来有关术后FES并发症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本院于1985年10月至2004年4月行全髋(半髋)或全膝关节置换术共1008例,术后并发FES 1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满足日常生活活动范围条件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杯角度安全范围及杯颈前倾角优化组合。方法:建立人工全髋关节三维可视化计算机模型,将髋关节屈曲≥110。、屈曲90。内旋≥30。、后伸≥30。、外旋≥40。定义为日常生活活动范围一般标准,而将屈曲≥120、屈曲90。内旋〉145。、后伸≥30。、外旋≥40。定义为严格标准,头颈直径比为2—2.92,假体颈前倾角为0一30,髋臼杯前倾角为0一70,外展角为10。~60。,颈干角设定为135。,计算满足上述两组活动范围,髋臼杯外展角每变化5。,相应的髋臼杯前倾角安装角度,在以臼杯外展角为横坐标,臼杯前倾角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上描点、连线画图进行描述,采用SAS6.12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髋臼杯角度安全范围随着头颈直径比增大而增大,头颈比大于2.37时,臼杯角安全范围增大明显,严格标准活动度下的安全范围比一般标准条件下的小。颈干角135。,髋关节一般标准和严格标准活动度下,髋臼杯前倾角(y)与股骨假体前倾角(X)的关系分别为:Y1:一0.816X1+39.76(R。=0.993),Y2=-0.873X2+47.04(R^2=0.999)。结论:头颈直径比较大的假体髋臼杯角安全范围明显增大,建议选择头颈比直径大于2.37的假体。髋关节活动范围要求越高,髋臼杯角度安全范围就越小,但可以通过选择较大头颈直径比的假体来纠正。杯颈前倾角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与膝部疼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12月73例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膝部疼痛程度分为高分组与低分组。其中,低分组39例,VAS评分1~5分,男25例,女14例,年龄27~63岁,平均(37.5±5.3)岁;高分组34例,VAS评分6~10分,男22例,女12例,年龄29~62岁,平均(36.3±9.6)岁。记录2组患者的术后膝内压和末次随访时的HSS评分,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1个月。术后3d,高分组膝内压高于低分组(t=15.67,P=0.000);随访终末期,高分组膝内压仍高于低分组(t=5.63,P=0.000)。膝关节功能:高分组优21例,良4例,一般7例,差2例;低分组优31例,良6例,一般2例,差0例。低分组膝关节功能优于高分组。结论:膝内压是影响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而其外在症状疼痛程度可作为早期判断膝关节功能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经髋臼长螺钉固定骨性钉道的安全进钉区。方法选取10具成年男性半骨盆,每个半骨盆分成髂前区、髂后区、耻骨区和坐骨区并断层。通过断层的边界参数建立三维模型,利用计算机C语言辅助程序计算全钉道在骨性区域内的钉道参数,形成钉道线的集合,钉道线在髋臼上的交点形成点阵,这些点阵的集合代表了髋臼区进钉的位置。在髋臼球中心建立三维坐标系,建立间隔15°的经纬线以定义和描述点阵所分布的区域。结果所构建的骨盆四个分区三维模型逼真反映髋臼的真实几何形态。髂前区、髂后区、耻骨区和坐骨区各自允许长达60 mm、100mm、50 mm及40 mm的螺钉安全固定,进钉区分别位于经线方向60°到150°、纬线0°到30°的区域,经线60°到150、纬线0°到75°的区域,经线-15°到45°、纬线0°到45°的区域及经线-75°到-150°、纬线0°到30°的区域。结论髋臼四个分区均能获得临床满意的长螺钉钉道安全区域,有助于指导全髋翻修术的长螺钉固定以及假体改良设计。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改良EPSTR法预防全髋置换术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在85例(87髋)全髋置换中采用改良EPSTR法对后路结构进行修补,男39例,女46例;年龄62~85岁,平均69.5岁。新鲜股骨颈骨折58髋,股骨头坏死25髋,髋关节骨关节炎3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1髋。结果:85例均获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5个月,没有发现髋关节后脱位、髋关节外旋挛缩畸形和大转子骨折,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平均为(89.2±4.5)分。结论:改良EPSTR法是一种预防全髋置换术后脱位的有效和简捷的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0.
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股骨粗隆间骨折好发于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该骨折发生率出现逐年上升趋势。在治疗上.以往常采用牵引等保守治疗,随着内固定材料及手术方法的改进,以及围手术期诊治水平的提高,现在已趋向手术治疗。现将近年来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