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5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83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27篇
口腔科学   61篇
临床医学   246篇
内科学   146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99篇
特种医学   104篇
外科学   307篇
综合类   677篇
预防医学   270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58篇
  4篇
中国医学   217篇
肿瘤学   7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目的探讨分析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0例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选择患者的第11肋骨间进行切口,将游肾脏及肾动静脉游离。4例患者进行了肿瘤切除,另外6例患者行部分肾切除。结果经过治疗后,1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93.2±1.5)min。平均输血量为(457.1±250.8)ml。生存时间方面1例患者超过8年,4例患者超过5年,5例患者超过3年。结论保留肾单位的手术因为其操作简单、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较快等优势可作为早期局限性肾癌治疗的有效方法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2.
【摘要】 目的 分析湿润烧伤膏、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自体微粒皮种植等多技术联合治疗泛耐药菌感染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给予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市丰台区中医医院 (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 收治的 13 例泛耐药菌感染性创面患者采用湿润烧伤膏、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自体微粒皮种植等多技术联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3例患者中除1例患者放弃治疗、2例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10例患者创面分别于治疗第35~240天完全愈合;创面愈合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愈后皮肤均生长良好,可见浅表性瘢痕。结论 湿润烧伤膏、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自体微粒皮种植等多技术联合治疗泛耐药菌感染性创面,可明显改善细菌耐药情况,促进创面愈合,疗效确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3.
【摘要】 目的 评价子宫动脉造影和栓塞术诊断和治疗子宫动脉假性动脉瘤(UA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9例UA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例为妊娠相关操作后迟发性阴道出血,13例胎盘植入患者阴道出血由腹主动脉球囊暂时阻断下剖宫产术后常规造影发现。所有患者均经造影明确为UAP,共发现22枚,其中左右侧子宫动脉各11枚。6例妊娠相关操作后出血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13例剖宫产后患者仅栓塞载瘤子宫动脉。术后立即行阴道探查观察有无新鲜出血,术后6个月随访有无再发异常阴道出血。结果 术后即时探查宫腔显示,6例妊娠相关操作后阴道出血患者出血停止,13例胎盘植入剖宫产患者无新鲜血液流出。19例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腹部疼痛,给予镇痛泵对症治疗,术后36 h内明显缓解。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再发阴道异常出血。结论 子宫动脉造影对UAP具有明确诊断作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UAP破裂致阴道出血安全,效果良好;有助于预防未破裂UAP患者迟发性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74.
醉酒致肠套叠误诊1例山东省交通医院(250031)邹本杰,张凯患者男,28岁。3天前因大量饮酒后感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并有绿色胆汁,无大便及肛门排气,小便正常。腹痛以上腹部为主,呈阵发性加重,未进食。门诊按胃溃疡、胃炎治疗无好转...  相似文献   
75.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特征及耐药性变化。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对某医院住院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分布特征和耐药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在该医院住院患者中,连续3年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1 558株,以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送检标本所占比例最高,其中来自呼吸道标本占总标本数的80%。该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对哌拉西林、氨曲南、氨苄西林耐药率均达到90%以上,只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和庆大霉素敏感。结论〓该医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在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拟行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的口腔癌患者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57.4±12.6)岁。其中鳞状细胞癌10例,腺样囊性癌1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术前均行下腹部CT血管造影,并将数据导入AW4.7软件进行后处理,挑选左侧或右侧优势供区,明确皮瓣血供的起源、管径、走行及穿出点位置,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指导皮瓣术前设计。结果12例患者中采用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者11例,1例由于未发现腹壁浅动脉,术中转为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11例采用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的患者,其术前CT血管造影测量的腹壁浅动脉管径[(1.0±0.3)mm]与术中实际测量值[(1.1±0.3)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发生静脉血管危象,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随访6~12个月,平均10个月,供区受区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明显并发症,腹部瘢痕隐蔽。结论在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术中,术前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可客观反映腹壁浅动脉的管径及走行位置等信息,有效降低皮瓣手术难度和风险。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白鲜皮多糖(Dictamnus dasycarpus polysaccharide,DDP)硫酸酯化工艺,考察DDP修饰前后结构特征及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氯磺酸-吡啶法,以酯化试剂比例、酯化试剂与多糖溶液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为自变量,硫酸根取代度(degree of substitution,DS)为因变量,对自变量各水平进行多元回归拟合,利用效应面法筛选最佳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采用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观察其结构特点。测定硫酸酯化白鲜皮多糖(sulfated polysaccharides from Dictamnus dasycarpus,SDDP)对DPPH、OH·、O2-·清除能力,考察其抗氧化活性。结果 最佳工艺条件为酯化试剂比例1:4,酯化试剂与多糖溶液比例1:1,反应温度73℃,反应时间5 h。红外光谱显示SDDP在820 cm-1和1 254 cm-1附近出现C-O-S和S=O硫酸基特征吸收峰,表明DDP修饰成功;扫描电镜显示SDDP表面粗糙,排列紧密,且块状体积明显小于DDP;DDP和SDDP都有清除DPPH、OH·和O2-·能力,且SDDP对DPPH、OH·和O2-·清除率强于DDP。结论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DDP硫酸酯化工艺方法简便且预测性良好,DDP经硫酸酯化后,抗氧化活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比较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后鼻腔填塞甲壳素敷料和可吸收明胶海绵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拟于我科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的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患者80例,随机分为甲壳素组和明胶海绵组,术毕分别以甲壳素敷料或可吸收明胶海绵填塞鼻腔,评估两组患者的术后不适感、填塞物取出后的出血量、术后2 w鼻腔粘连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局部疼痛和鼻腔粘连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壳素组患者在术后鼻阻感、填塞物取出后出血量等方面优于明胶海绵组(P<0.05)。结论 鼻内镜鼻窦开放术后填塞止血以甲壳素敷料为佳,患者不适感轻,是一种优质的填塞材料。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评价C臂CT引导经皮无水乙醇消融术(PEI)在巨块型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巨块型肝癌患者95例,其中40例行单纯TACE治疗(对照组),55例行TACE联合PEI治疗(联合组).对照组1个月后重复TACE治疗1次.联合组TACE1周后行PEI.术前经C臂CT扫描评估碘油沉积情况,定位穿刺路径及注入部位.2周后对碘油沉积缺损部分追加PEI.3个月后两组复查CT,对碘油沉积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联合组初次PEI术后显示碘油沉积为Ⅰ型、Ⅱ型、Ⅲ型及Ⅳ型病灶分别为41.8% (23/55)、49.1%(27/55)、7.3% (4/55)和1.8%(1/55);2周后分别为25.4% (14/55)、50.9%(28/55)、16.4%(9/55)和7.3%(4/55).再次对除Ⅰ型病灶外的41例患者行PEI.3个月后复查CT,对照组碘油沉积Ⅰ型、Ⅱ型、Ⅲ型及Ⅳ型病灶分别为7.5% (3/40)、30%(12/40)、42.5%(17/40)、20%(8/40);联合组碘油沉积Ⅰ型、Ⅱ型、Ⅲ型及Ⅳ型病灶分别为30.9%(17/55)、40% (22/55)、23.6%(13/55)、5.5%(3/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臂CT成像技术在TACE术后联合PEI治疗巨块型肝癌的指导和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0.
目的对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诊断与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60例肾上腺无功能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18例,肾上腺无功能腺瘤患者24例,转移瘤8例,无功能嗜铬细胞瘤患者10例,共64个病灶。采用Lightspeed VCT 64层螺旋CT扫描仪对其病灶行平扫及随后30 s、70 s、3 min动态增强扫描,并将其影像学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肾上腺节细胞瘤形态上大多表现为卵圆形,边界模糊,密度均匀,有明显的桃尖征,病变部位多以右侧为主,可又钙化的情况出现;②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在同一扫描或时间点的CT平均值与其他各病变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平扫时表现出密度高于无功能腺瘤,而低于嗜铬细胞瘤和转移瘤,而在增强扫描各时间点其密度则表现出明显低于其他各病变类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与其他各类型肾上腺无功能肿瘤相比,其MSCT表现在其病变形态、边界清晰度、肿瘤内钙化、发病部位与平扫CT平均值及增强扫描各时间点CT平均值均有明显的差异性,临床可根据其特点进行鉴别诊断,并对其手术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