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8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61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337篇
内科学   134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595篇
预防医学   230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71篇
  4篇
中国医学   245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患者女,26岁,剖腹产术后8 h突然视物不见,伴头痛,继而抽搐,意识不清,持续数十秒,血压160/100 mmHg.  相似文献   
912.
胆总管结石是肝胆外科常见疾病之一.目前常用手术方式有开腹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术(ERCP/EST).后者属于微创手术,相对开腹手术有保持胆道系统的完整性、对机体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显著、恢复快[1-2]等优点.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10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术(ERCP/EST),经过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13.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单核苷酸的多态性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遗传易感性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PCR和RFLP技术,对我院2009年8月~2011年10月收治的200例ICP患者(ICP组)及200例非ICP患者(对照组)产妇的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ICP组ERαPvuⅡ酶切后基因型PP、Pp、pp的基因频率以及等位基因P与p的基因频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αXbaⅠ酶切后基因型XX、Xx、xx基因频率以及等位基因X与x的基因频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Rα基因的PvuⅡ和XbaⅠ的联合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受体单核苷酸的多态性与ICP的发病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而糖尿病的治疗达标率如何呢?2011年11月14日-19日,我院在世界糖尿病日期间,进行为期一周的糖尿病免费检查.  相似文献   
915.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认知功能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选择223例老年MS患者作为MS组,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再将患者分为杓型组(血压下降率10%~20%,64例)、非杓型组(血压下降率<10%,53例)、超杓型组(血压下降率>20%,55例)和反杓型组(血压升高,51例)4个亚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 MS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非杓型组、超杓型组和反杓型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杓型组,超杓型组和反杓型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非杓型组(P<0.05),超杓型组与反杓型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MS患者认知功能下降,可能与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有关。  相似文献   
916.
目的皮下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于血管性痴呆大鼠,研究用药前后对大鼠海马区脑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随机取用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12只,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处理组6只,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另外,取假手术组6只。皮下注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于血管性痴呆大鼠。治疗5周后,以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来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检测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变化,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海马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5周后,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处理组的平台象限滞留时间分别为14.3±3.1 s、7.4±2.9 s和12.6±2.7 s。假手术组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处理组的平台期保持时间要明显长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显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处理组空间记忆能力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提高。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处理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分别是8.14±1.53、6.07±0.18、9.19±0.29,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处理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917.
918.
总结姜良铎教授应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疗喘证的临证经验。从多维度、多层次进行分析,明确喘证的主导病机、初始病机及潜在病机,整体把握患者当前状态,从状态论治喘证。临证运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减以祛邪通补平喘,同时强调外感以内伤为基础,擅用角药或对药平补通补,兼以调平脏腑功能关系,收效颇佳。  相似文献   
919.
[目的]通过对4种常见脾虚小鼠造模方法进行横向对比研究,评价各造模法脾虚损伤程度及其适用性。[方法]10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去离子水每只每天0.5 mL)、苦寒泻下组(100%番泻叶水浸液每只每日0.5 mL)、饮食失节组(喂饲甘蓝并每2日加喂猪脂1次)、劳倦过度组(每日捆尾力竭游泳1次)、利血平组(1%利血平,每日2 mL/kg,皮下注射),每组20只。持续造模10 d后,每组随机抽取10只取材,做相关指标检测,10只自然恢复10 d,通过对宏观体征、进食量、体质量及游泳时长的测定,观察各组宏观指标的稳定性。计算各组胸腺、脾脏指数,血液分析仪检测血液学指标,比色法测定血清D-木糖水平,碘-淀粉酶比色法测定血清淀粉酶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相对mtDNA拷贝数及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 mRNA的表达,对各组小鼠进行线粒体功能评价。[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苦寒泻下组、饮食失节组,利血平组宏观指标表现差异明显(P<0.05),以利血平组最为显著,指标稳定性以苦寒泻下组显著(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苦寒泻下组、劳倦过度组、利血平组胸腺指数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劳倦过度组变化显著;苦寒泻下组与利血平组脾脏指数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利血平组变化显著。3)利血平组和苦寒泻下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各模型组小鼠血清D-木糖水平均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苦寒泻下组、饮食失节组、利血平组血清淀粉酶活性均有所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利血平组最为显著。6)苦寒泻下组、饮食失节组、劳倦过度组mtDNA拷贝数均有所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饮食失节组最为显著;苦寒泻下组和饮食失节组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 mRNA转录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利血平组Parkin mRNA转录水平有所上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血平组宏观指标和理化指标变化明显,但宏观指标稳定性差,其造模法为短期造模的首选。苦寒泻下组宏观指标、理化指标及线粒体功能变化明显,宏观指标稳定性好,其造模法,适合多种脾虚指标的广泛研究使用。饮食不节组理化指标和线粒体功能变化较明显,但宏观指标表现不明显,其造模法可以作为长期造模研究的脾家损伤,更贴近临床实际的一种方法。劳倦过度造模法,可用于多因素造模法复制脾虚损伤模型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20.
张俐  施健  葛鑫  刘念念  陈赛  张冬梅  缪旭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0,(收录汇总):724-736
目的探讨Brahma相关基因1(BRG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激活转录因子2(ATF2)相互作用调控c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5—2021年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经病理确诊为日光性角化病(AK)、cSCC(含原位鳞癌)患者的石蜡组织标本分别66例和80例,同时收集皮肤美容手术修整下的正常皮肤组织石蜡标本3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BRG1在cSCC、AK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分析BRG1表达与c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收集cSCC患者和健康对照新鲜组织标本各12例,常规培养cSCC细胞株A431和Scl-1及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组织及细胞中BRG1 mRNA的表达,通过免疫共沉淀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分析BRG1与ATF2的相互作用。通过RNA干扰法敲低A431、Scl-1细胞中BRG1(BRG1 siRNA1~5组)和ATF2表达(ATF2-shRNA组),并分别转染阴性对照siRNA或shNC作为对照(control siRNA组、shNC组),采用细胞计数(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敲低BRG1、ATF2对c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多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多重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RG1蛋白在cSCC、AK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显著低于正常皮肤组织(χ^(2)=44.40,P<0.001)。qRT-PCR显示,cSCC组织中BRG1 mRNA表达水平(1.345±0.956)显著低于正常皮肤组织(2.499±1.501,t=2.25,P=0.035),A431、Scl-1细胞中BRG1 mRNA表达水平(0.041±0.002、0.026±0.003)亦显著低于HaCaT细胞(0.135±0.033,t=4.95、5.73,P=0.008、0.005)。BRG1的低表达与cSCC患者癌组织位于曝光部位(P=0.041)、肿瘤低分化程度(P=0.001)、Broder高分级(P<0.001)有关。BRG1 siRNA1组和BRG1 siRNA2组A431、Scl-1细胞克隆形成数、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及细胞迁移率均显著高于control siRNA组(均P<0.05)。免疫共沉淀实验表明,在A431、Scl-1细胞中BRG1蛋白与ATF2蛋白能相互结合,免疫荧光法显示二者存在共定位;与control siRNA组相比,A431(BRG1 siRNA1、2组)和Scl-1细胞(BRG1 siRNA1组)中敲低BRG1表达可促进ATF2磷酸化激活(均P<0.05);与shNC组相比,shATF2组A431、Scl-1细胞克隆形成数(均P=0.001)、24~96 h细胞增殖活性(均P<0.001)、迁移细胞数及侵袭细胞数均显著降低(均P≤0.001)。结论BRG1在cSCC及AK组织中低表达,且BRG1可抑制c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ATF2促进cS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BRG1可能通过与ATF2蛋白相互作用并抑制ATF2磷酸化激活,从而发挥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