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72篇
  免费   1111篇
  国内免费   563篇
耳鼻咽喉   77篇
儿科学   87篇
妇产科学   67篇
基础医学   672篇
口腔科学   66篇
临床医学   2216篇
内科学   1335篇
皮肤病学   165篇
神经病学   334篇
特种医学   10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1174篇
综合类   4552篇
预防医学   1931篇
眼科学   145篇
药学   1851篇
  23篇
中国医学   1705篇
肿瘤学   445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472篇
  2022年   599篇
  2021年   456篇
  2020年   454篇
  2019年   462篇
  2018年   481篇
  2017年   294篇
  2016年   427篇
  2015年   438篇
  2014年   847篇
  2013年   791篇
  2012年   857篇
  2011年   975篇
  2010年   1017篇
  2009年   892篇
  2008年   844篇
  2007年   810篇
  2006年   735篇
  2005年   632篇
  2004年   705篇
  2003年   558篇
  2002年   462篇
  2001年   470篇
  2000年   373篇
  1999年   336篇
  1998年   282篇
  1997年   296篇
  1996年   250篇
  1995年   242篇
  1994年   189篇
  1993年   161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103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67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9篇
  1966年   6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10篇
  196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71.
背景 大量证据表明抑郁障碍患者的躯体症状的风险比正常人高,但躯体易感性的机制尚不明确。部分研究认为前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ProBDNF)、炎性因子水平比正常人高,而这是否与伴随的躯体症状有关还没有明确的结论。目的 探讨重性抑郁障碍(MDD)患者躯体症状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炎性因子的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门诊或住院部MDD患者59例与同期社区招募的健康志愿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将MDD患者分为伴躯体症状抑郁障碍(SD)组37例(SSS总分>36分)和不伴躯体症状抑郁障碍(NSD)组22例(SSS总分≤36分),32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HC组)。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SSS评分、BDNF、ProBDNF与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8(IL-18)、白介素23a(IL-23a)、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  相似文献   
172.
解剖学标本考试改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标本考试是解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解决办学规模扩大后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我们教研室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了标本考试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3.
10033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6年~2002年在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10 033例,其中出生缺陷儿106例,总发生率为10.57‰,夏季最高(14.33‰),与总发生率进行比较,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冬季最低8.27‰,与总发生率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单发畸形82例,多发畸形24例,畸形各系统分布顺位前五位依次为:肌肉骨骼系统、颌面耳颈部、消化系统、染色体病及泌尿生殖系统.男胎比女胎、经产比初产畸形发生率均高,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前者P<0.05,后者P<0.01).围产儿死亡中出生缺陷占1/4以上.结论必须实行计划生育,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早期发现缺陷儿并早期终止妊娠(孕28w前),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降低国产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74.
目的:探讨工作记忆任务诱发去激活(Task induced deactivation,TID)脑区及其意义。方法:正常受试者35名,采用参数性数字n-back任务(n为1、2、3)行fMRI,0back作为对照任务。根据受试者在实验过程中3back任务的行为学表现,将准确率为≥85%的受试者纳入高执行表现正常受试者(High performing normal subjects,HPNS)组。采用SPM2软件进行功能数据预处理、统计分析和结果显示。结果:HPNS中TID脑区包括:前额叶皮层内侧部(medialprefrontal cortex,MPFC);扣带;右侧额下回(BA47);双侧颞叶多个脑区。在2back负载水平之内,随着负载增加,TID脑区去激活程度增加,但在2back负载之后,大多TID脑区的去激活呈平台期表现。结论:TID网络的存在对WM任务的正确执行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175.
二十一世纪医院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医院之间的竞争其核心是人才的竞争 ,这给医院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为此 ,作者就二十一世纪医院如何进行人才培养提出思考。1 二十一世纪医院面临的形势  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 ,医院发展的外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医院作为独立经营的实体 ,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成为医院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由之路。医疗机构的改革 ,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 ,卫生区域规划的实施等 ,对医院的经营与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影响 ,医院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重视开发医疗市场。医院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技术与人才的竞争 ,其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当今国内、外…  相似文献   
176.
SCTA在微小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直径小于10mm的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 选择12例直径小于10mm的脑动脉瘤患,进行SCTA,DSA或MRA检查,SCTA成像技术为表面遮盖法(SSD)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结果 12例微小脑动脉瘤患术前均准确定性,定位,全部经神经外科手术证实。结论 SCTA是一种无创伤性血管成像方法,在诊断脑动脉瘤方面,具有分辨率高,快速,准确,经济等优点,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7.
现将骨折内固定材料的发展史,传统骨折内固定材料的不足之处,以及开发可吸收骨折内固定材料的意义作一综述。介绍了聚乳酸作为可吸收内固定材料的优异性能,及其复合材料的特点,并比较了以聚乳酸为基体的各种内固定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和机械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178.
一种快速分离纯化外周血细胞线粒体DN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快速分离纯化人外周血细胞线粒体DNA(mtDNA)的方法. 方法收集抗凝外周血,首先破红细胞,然后裂解白细胞,去除细胞膜和核DNA后获得mtDNA;再经过去除蛋白和RNA,获得纯mtDNA.用PCR扩增人线粒体ND1基因片段,PCR产物经纯化后测序和核苷酸同源性分析.结果用本研究中建立的方法制备的mtDNA纯度高,每毫升抗凝血可获得100ng左右的mtDNA.经过PCR扩增ND1基因433bp片段,较用细胞总DNA为模板,模板用量少,扩增产物多.测序后经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证实扩增片段为ND1基因.结论本研究中建立的快速分离外周血细胞mtDNA的方法,可制备高纯度的mtDNA用于线粒体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9.
三种肿瘤标志物联检对原发性肝癌诊治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众所周知 ,甲胎蛋白 (AFP)是由卵黄囊和肝细胞合成的特殊球蛋白[1] 。铁蛋白 (SF)是一种带有铁离子的水溶性蛋白质[2 ] 。CA199是由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一种粘液性糖蛋白[3 ] 。此三种肿瘤标志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现将我们的联检对原发性肝癌的评价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对象 :(一 )对照组 :选自本院经临床明确诊断的血管瘤患者 30人 (男 19,女 11) ,年龄 2 5~ 46岁 ,平均 37 2岁。(二 )原发性肝癌组 :33人 (男 2 3,女 10 )。均由本院普外科收治的病人 ,年龄 36~ 5 4岁 ,平均 47 8岁 ,最后经手术病理切片证实。二、方法 :放…  相似文献   
180.
以报告基因荧光素酶研究HPRE功能元件与IFN-α应答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以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基因为报告基因,探讨HBV转录后调节序列(HPRE)的功能元件(α、β1和β2)对IFNα作用的影响。方法:用PCR法从载体pGEMluc中扩增LUC基因,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中。以含乙肝病毒(HBV)基因组的质粒A01为模板,扩增HPRE(完整的HPRE)、HPREαβ1及HPREβ1β2片段,并分别插入LUC基因的下游。利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法,将重组质粒分别导入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用LUC检测系统检测IFNα作用前后LUC表达活性的变化。结果:经测序证实,重组质粒pcDNA3.0luc、pcDNA3.0lucHPRE、pcDNA3.0lucHPREαβ1及pcDNA3.0lucHPREβ1β2构建成功。检测结果显示,IFNα作用前,HPRE、HPREαβ1和HPREβ1β2均能提高LUC的活性,IFNα作用后,HPRE和HPREβ1β2能明显降低LUC的活性,而HPREαβ1对其表达则没有显著影响。结论:HPRE的功能元件β2与IFNα作用的关系最为密切,而功能元件α和β1在IFNα应答中作用甚小,提示IFNα诱导产生的HPRE抑制性结合蛋白很可能是与β2结合的,为进一步研究IFNα在治疗HBV感染和慢性肝炎中的作用机制,以及HPRE抑制性结合蛋白的作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