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56篇
内科学   98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53篇
综合类   435篇
预防医学   148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49篇
  3篇
中国医学   183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01.
医院信息化与卫生信息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随着医院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卫生信息立法问题亟待解决。作者阐述了卫生信息立法在当前医院信息化实践中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指出了医院信息化中涉及法律依据的具体表现。建议:首先要建立健全局域网管理法规;其次要建立健全卫生信息法规体系;第三,加大网络安全保障技术的研制、认证和推广应用;第四,做好过渡时期电子病历的规范应用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2.
本文旨在通过介绍岭南名医何梦瑶治疗瘟疫病的特色,结合目前中医药在治疗瘟疫方面的原则方法,探讨何梦瑶在瘟疫病的诊断、治疗方面的见解,以期对当今应对流行病、重大传染病有所指导和帮助。何梦瑶对于瘟疫病的建树主要如下:①明确了瘟疫概念及内涵,并指出了伤寒与瘟疫的区别。②根据汗、斑、苔、脉的变化来诊治瘟疫病。③治疗瘟疫以逐邪为主,并运用舌苔的变化来指导辨证用药,丰富了温病学说的内容。④因时制宜应对瘟疫。对于瘟疫的突发性及传播迅速的特点,何梦瑶有"备用诸方",针对不同类型的瘟病,不同年份发生的瘟疫均有相应的应急处方。  相似文献   
103.
我科近几年共收治过敏性紫癜67例,其中并发紫癜性肾炎34例,占50.7%。在34例紫癜性肾炎中男14例;女20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13岁,其中4~10岁23例,占总数的67.6%。从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和统计学处理后突出以下几个问题:(1)过敏性紫癜  相似文献   
104.
川崎氏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发热性疾病,好发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本病主要临床特点有发热,皮肤粘膜皮疹、手足硬肿、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急性期约2周,现报告川崎氏病复发一例。患儿李某某,男,16个月,住院号:98920,主诉:发烧、全身皮肤皮疹4天。体格检查:发育营养中等,神志清晰,体温  相似文献   
105.
反应停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反应停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AS)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探讨反应停治疗AS的价值。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 ,选用柳氮磺吡啶 (SASP)和单用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作为对照。三组共治疗AS患者 98例 ,其中反应停治疗 2 9例 (反应停组 ) ,SASP治疗 37例 (SASP组 ) ,单用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治疗 32例(NSAIDs组 ) ,疗程均为 6个月 ,三组患者的病情相似 ,其中反应停组的AS患者 ,是自愿而且排除孕妇及未婚未育者。结果 治疗 6个月 ,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和血沉 (ESR)在三组均显著改善 (P <0 0 1和P <0 0 5 ) ,而C反应蛋白 (CRP)的显著下降仅见于反应停组和SASP组 (P均 <0 0 1)。三组间比较 ,关节疼痛数、ESR和CRP在反应停组及SASP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NSAIDs组 (P <0 0 5 )。临床缓解、显效、有效和无效率在反应停组分别为4 1%、2 8%、2 1%和 10 % ;在SASP组分别为 38%、2 7%、2 2 %和 13% ;在NSAIDs组分别为 10 %、34%、31%和2 5 %。对比三组疗效 ,反应停组与SASP组疗效相当 ,均优于NSAIDs组 (P <0 0 5 )。不良反应在反应停组主要是嗜睡和胃肠道不适 ,多为一过性 ,其发生率为 5 5 % ,明显高于SASP组 19%和NSAIDs组 16 % (P <0 0 5 ) ;反应停组无 1例出现白细胞减低和转氨酶升高 ,而在SASP组各有 1例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经腓骨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腓骨截骨入路治疗45例胫骨平台后外侧SchatzkerⅡ~Ⅴ型骨折患者。定期随访摄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记录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Rasmussen放射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X线片表现,按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4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3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8周。随访期间未见复位丢失。术后1例出现腓总神经损伤症状,腿远端外侧、足背局部出现感觉减退,术后4周恢复。末次随访时,Rasmussen放射评分为14.0~18.0分,其中优35例,良10例;膝关节活动度-5°~135°;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为21~30分,其中优38例,良7例。结论经腓骨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暴露充分,复位及固定满意,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07.
数字遥控X线机用于子宫输卵管造影32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比了数字遥控X线机检查与常规X线机在输卵管阻塞方面的诊断情况,以评价其在输卵管阻塞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8.
背景:以往的研究表明,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中,升高的抗心磷脂抗体滴度与血管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及反复流产的发生明显相关.但有关抗心磷脂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的研究报道却不完全统一.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在中国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阳性率及临床意义.设计:前瞻性单一样本的随访观察.单位: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香蜜湖风湿病分院,广东医学院深圳风湿病研究所.对象:选择2001-03/2003-10于深圳市第四医院香蜜湖风湿病分院风湿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狼疮性肾炎患者97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学会(ACR).1997年修订的狼疮性肾炎的诊断和分类标准.纳入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记录患者入院后的临床资料和辅助检查结果.应用酶联免疫吸收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判断标准为测定值超过100 U/mL.大剂量口服强的松联合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以诱导缓解,然后逐渐将强的松减量,将环磷酰胺换成硫唑嘌呤以维持疗效.同时使用其它药物控制可能合并的高血压、高血脂与关节痛等症状.每半年对纳入对象进行定期随访,记录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共3年.主要观察指标:患者的性别、年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指数,血栓形成、病理妊娠等临床表现及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实验共纳入狼疮性肾炎患者97例,83例进入结果分析,14例脱落.在入选的97例患者中,其发病后被确诊时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者有38例(39%),高血压,血小板减少及雷诺现象在伴有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狼疮性肾炎患者中更为常见.IgG型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狼疮件肾炎患者更易发生血管血栓形成: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狼疮性.肾炎患者更易发生流产、早产和死胎以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恶化.结论:抗心磷脂抗体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阳性率为39%,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患者更易出现高血压,血小板减少及雷诺现象,抗心磷脂抗体阳件对预测狼疮性肾炎出现血管血栓形成、病理妊娠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恶化可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骨组织的损伤有修复作用,许多体内外实验均表明外源性植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明显促进骨形成过程。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移对成骨细胞生长特性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1/07在解放军广州军区总医院医学实验科完成。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体质量1.5~2.5kg,采用聚乙烯亚胺(jetPEITM)介导真核分泌表达载体pcDNA3.1-bFGF及非分泌表达载体pEGFP-C3-bFGF转染原代培养的成骨细胞,消化收集转染成骨细胞以及未经转染的成骨细胞,利用血细胞计数器进行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同时测定DNA浓度、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含量的变化。结果:①未转染的细胞在第8天进入稳定期,而经转染的细胞在第10天才进入稳定期。未转染细胞最终达到的细胞数量为(1.70±0.02)×109L-1,而经转染的细胞数量为(2.10±0.03)×109L-1,差异显著(P<0.05)。②经pcDNA3.1-bFGF转染的成骨细胞的DNA量最高,约为(255±20)mg/L,而经pEGFP-C3-bFGF转染的成骨细胞的总DNA量约为(225±20)mg/L,未经转染的成骨细胞的总DNA量为(100±10)mg/L。③pcDNA3.1-bFGF转染的成骨细胞培养至第9天后,碱性磷酸酶分泌量为(8.0±0.22)IU/mL;而未转染的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分泌量为(13.12±0.18)IU/mL。经pEGFP-C3-bFGF转染的成骨细胞所分泌的碱性磷酸酶与未经转染的细胞的分泌量相当,约为(12.56±0.24)IU/mL。④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骨钙素分泌量的变化趋势与碱性磷酸酶相同,但重组质粒转染成骨细胞与未转染细胞最终分泌的骨钙素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①经pcDNA3.1-bFGF及pEGFP-C3-bFGF重组质粒转染后,成骨细胞的生长特性有一定的变化,与添加外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基本相同。②pcDNA3.1-bFGF转染的细胞分泌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促进细胞分裂增殖,降低碱性磷酸酶的表达,而pEGFP-C3-bFGF转染的细胞不能分泌表达蛋白,难以发挥其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呋喃唑酮(F)或甲硝唑(M)联用阿莫西林(A)及枸橼酸铋钾(C)1周疗法治疗飞行员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60例飞行员经胃镜证实惠有直径≥3mm的活动期消化性溃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CAF)给予呋喃唑酮0.1g,3/日;联用枸橼酸铋钾0.22g,2/日;阿莫西林1g,3/日。对照组(MAF)给予甲硝唑0.4g,3/日,联用枸橼酸铋钾0.22g,2/日;阿莫西林1g,3/日。疗程均为7日。结果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治疗组分别为93%、93%,而对照组分别为76%、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1日、3日、7日缓解腹痛显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3%、90%、97%,对照组分别为53%、69%、7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较好。结论CAF疗法较MAF疗法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是更理想的消化性溃疡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