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LPS-TLR4-CD14信号传导通路在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解放军第285医院风湿科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SS患者7例为研究组;另5例排除SS诊断,且无其他疾病的作为对照组。①取患者唇腺组织进行体外培养,一周后采用抗细胞角蛋白19的单克隆抗体PAP法对新生细胞和唇腺组织细胞进行染色,以鉴定新生细胞来源。②分别于培养成功的新生细胞PSS组和对照组加入浓度为1 μg/ml的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在继续培养后1、8、12、24、48、72 h时间点提取细胞总RNA,采用RT-PCR法分别检测不同时间点TLR4、CD14 mRNA的表达。③对新生细胞pSS组分别加入浓度为1、10、100、103、104、105 ng/ml的LPS,对照组不加LPS,继续培养24 h后分别检测TLR4和CD14 mRNA表达。 结果 ①结果显示新生细胞和唇腺组织中导管上皮细胞染色为阳性反应,唇腺组织中的淋巴细胞、腺泡细胞呈阴性反应,证明本次培养的新生细胞来源于唇腺组织的导管上皮细胞。②在新生细胞中加入LPS,作用1 h后TLR4和CD14 mRNA表达增强,分别于8、12 h后达高峰期,作用72 h后明显下降。③浓度为1 ng/ml的LPS即可引起PSS组新生细胞TLR4和CD14 mRNA表达显著增高,随着LPS浓度的增高,TLR4和CD14 mRNA表达持续升高,当LPS浓度达到104 ng/ml以上时,TLR4和CD14 mRNA表达呈平台期,变化不显著。 结论 经LPS刺激后,唇腺导管上皮细胞高表达TLR4和CD14 mRNA,且反应在一定范围内呈时间、浓度依赖性,由此推断LPS-TLR4-CD14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SS的发病机制,进而揭示感染与SS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2.
宫颈糜烂是一种妇科常见的慢性宫颈炎症。宫颈由于炎症刺激程度不同,宫颈处黏膜柱状上皮生长较慢,上皮平坦外表即为单纯性糜烂;柱状上皮生长速度快形成腺体糜烂;如果腺体扩张则可为滤泡型糜烂;同时伴间质增生形成小的突起,被覆柱状上皮不均则形成乳头状糜烂;上述类型常可混合发生宫颈糜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对32例活动期和30例稳定期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及免疫调节功能进行检测。结果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免疫调节功能紊乱;稳定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免疫调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可作为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配对相关同源框1蛋白(paired related homoeobox-1,PRRX1)、癌易感性候选基因2(cancer susceptibility candidate-2,CASC2)在原发性肝癌组织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2例经手术...  相似文献   
35.
36.
目的:探讨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大黄胃管内注入和芒硝腹部外敷辅助治疗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行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大黄胃管内注入和芒硝腹部外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5天时血淀粉酶下降幅度、治疗第10天时尿淀粉酶下降幅度、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及治疗后腹痛和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首次排便时间。结果:两组治疗第5天时血淀粉酶下降幅度、治疗第10天时尿淀粉酶下降幅度、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腹痛和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首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SAP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大黄胃管内注入和芒硝腹部外敷辅助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缩短病程,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37.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病情凶险,一般病人能正确及时诊治。一些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常可造成漏诊、误诊。现将我科收治的一例以头痛为临床表现的心肌梗死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9岁。主因'发作性头痛2d,加重3h'。于2018年1月5日来行唐县人民医院就诊。入院2天前,出现发作性头痛,头痛剧烈,以枕顶部为重,持续约10min可自行缓解,共发作两次。  相似文献   
38.
烧伤后早期一次大面积切痂改善大鼠心肌损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烧伤后早期一次大面积切痂对大鼠心肌损伤的改善状况,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将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非切痂组(30只)、切痂组(30只)与正常对照组(6只)。将前两组大鼠造成30%TBSAⅢ度烫伤(以下称烧伤,切痂组伤后20 min切除全部焦痂组织),并于伤后1、3、6、12、24 h(每时相点6只)检测大鼠心肌线粒体中腺苷三磷酸(ATP)含量、血清中肌钙蛋白Ⅰ(TnI)含量以及心肌线粒体DNA(mtDNA)4.8 kb大片段缺失情况。正常对照组大鼠不作处理,同样检测上述指标。结果(1)两致伤组大鼠心肌线粒体中ATP含量均有下降,但伤后1、6b切痂组该值分别为(0.90±0.27)、(0.66±0.19)μg/mg蛋白,较非切痂组的(0.74±0.18)、(0.46±0.21)μg/mg蛋白有显著改善(P<0.05)。(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切痂组大鼠伤后1、3h血清中TnI含量变化不明显,但伤后1、3、6h与非切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3)非切痂组大鼠在伤后1、3、24h发生了mtDNA 4.8kb的部分或全部大片段缺失,切痂组大鼠仅在伤后1、12h发生缺失,且平均缺失率较非切痂组低。结论烧伤后早期一次大面积切痂能显著减轻伤后心肌受损程度,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伤后早期心肌mtDNA缺失率有关。  相似文献   
39.
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粘附分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含量的影响。方法 32例高脂血症患者使用洛伐他汀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sELAM)、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含量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各指标的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IL-1β、sELAM、sICAM-1含量间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sELAM、sICAM-1含量均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呈正相关(P<0.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呈负相关(P<0.01)。结论 洛伐他汀可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加味对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心室重构及miRNA-21、GDF-15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经急诊PCI术治疗成功的1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于PCI术后予以抗血小板、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降脂、他汀类药物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2组临床疗效,记录2组治疗前后心室重构及miRNA-21、GDF-15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DV、LVESV、LVDd、LVDs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miRNA-2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DF-15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PCI术后辅以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并可抑制心室重构,上调miRNA-21表达,下调GDF-15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