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男性进入中老年以后,大多会有轻重不同的前列腺病变.如能及早发现并加以调理,基本上都能完全康复,但许多人对早期症状并不了解,以致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12.
输卵管结扎术(以下简称女扎术)是目前普遍采用的长效节育措施。过去女扎术的各种皮肤缝合方法都要在术后3—5天拆线,因而限制了大面积的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了解吉首大学教职工健康状况和疾病谱特征,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1417例教职工健康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项检查均在正常范围者320例(22.58%);检出有一项或一项以上异常者1097例,检出率达77.42%;其中男性为78.21%,女性为21.79%,阳性检出率最高为高脂血症,其次是脂肪肝、肾结石等,主要集中在35.59岁年龄段。结论 加强高校教职工医疗保健服务,开展对非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与生活方式有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是高校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4.
膀胱偶发肿瘤的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膀胱偶发肿瘤的国内外报道较少,有必要总结一下膀胱偶发肿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膀胱偶发肿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膀胱偶发肿瘤的临床资料。常规体检B超发现6例,膀胱镜下置放或拔双J管发现3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中发现2例,肿瘤直径0.2~1.5cm。结果:11例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术,术后病理:乳头状瘤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乳头状低度恶性倾向的尿路上皮肿瘤3例,低级别的乳头状尿路上皮癌5例。所有膀胱癌患者TURBT术后接受即刻单剂膀胱灌注化疗,术后定期膀胱镜复查。随访半年至10年,复发1例。结论:膀胱偶发肿瘤中膀胱癌多见,但恶性程度低,肿瘤表浅,预后良好,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5.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毕业时上交的病历统计和意外伤害登记表进行分析。结果本届学生2720人,四年内,共计发生意外伤害1197例,平均每年299例。其中校内发生897例,校外发生300例。校内发生的897例其中交通事故伤9例,校内体育运动伤794例,自杀1例,食物中毒2例,溺水3例,其他88例。按学年计算,2004年460例,2005年260例,2006年247例,2007年230例。影响学习劳动和娱乐折合工作日2356d,平均每例1.96d,支付医药费14.4万元,平均每例120.0元,占该年级医药费总支出的23.33%(学生医改前)和48.26%(学生医改后)。结论大学生意外伤害是最常见的临床疾病之一,健康教育是预防意外伤害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6.
目前研究认为对于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不论是初发还是复发,除用抗分泌药物治疗外,还要用抗菌治疗。本研究用自制金银花胶囊和金银花胶囊加雷尼替丁(Ran)及奥美拉唑(Ome)加羟氨苄青霉素(Amo)加甲硝唑(Met)三联疗法治疗HP相关性PU进行临床比较研究,旨在探讨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既疗效好又经济的方案。 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1995年4月~1997年12月经纤维胃镜证实无严重并发病及溃疡直径<3cm的活动期PU患者,随机分为单味金银花组(甲组)48例,男33例,女1…  相似文献   
117.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其中初发者70%~80%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肿瘤切除可以治愈,但术后复发率可达50%~75% [1].膀胱内灌注治疗是目前预防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且灌注采用的药物种类繁多.  相似文献   
118.
目前有关移植肾输尿管梗阻腔内治疗的文献报道不多。我院自2000年10月至今应用腔内手术治疗6例移植肾输尿管梗阻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寻找预测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雄激素非依赖性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有效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347例,均接受最大程度雄激素阻断治疗.其中失效进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AIPC)237例,接受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90例.对90例患者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间2009年9月30日.将内分泌治疗前基线血清PSA、Gleason评分(GS)、临床分期、去势方案、抗雄激素药物方案、内分泌治疗过程中血清PSA最低值、达到PSA最低值时间、进展为AIPC时PSA速率(PSAV)、进展为AIPC时PSA倍增时间(PSADT)、内分泌治疗有效时间、进展为AIPC时年龄、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前PSA作为预测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是否有效的预测因素,行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90例患者中具有完整随访资料87例,其中有效17例(19.5%),无效70例(80.5%).至末次随访时,失效14例,仍有效3例.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中位有效时间4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进展为AIPC时PSAV(P=0.033)、进展为AIPC时PSADT(P=0.009)和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前PSA(P=0.002)为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有效性的预测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进展为AIPC时PSAV(P=0.042)和PSADT(P=0.036)为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有效性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进展为AIPC时PSAV和PSADT为预测抗雄激素药物撤退治疗有效性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0.
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治疗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研究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在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中的治疗作用,进一步探讨此方案的毒副反应。方法:入选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共26例,第1~21天口服泼尼松5mg每日2次,第1天加静脉滴注米托蒽醌12mg/m2;每21天为1周期。结果:26例每例接受2~8个周期化疗,共完成113个周期,平均4.35个周期。其中30.8%(8/26)PSA下降≥50%,治疗有效;30.7%(8/26)PSA下降<50%,病情稳定;38.5%(10/26)PSA持续上升,治疗无效。治疗有效和病情稳定患者的PSA控制时间,16例共466周,平均29.1周(14~57周)。有骨痛的14例患者中,35.7%(5/14)骨痛缓解。毒性评估:3度骨髓抑制3例,2度骨髓抑制7例,1度骨髓抑制16例。随访时间2~18个月,1例死亡。结论:米托蒽醌联合泼尼松的化疗方案对治疗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有一定作用,尤其是对缓解骨痛有较好的作用。该方案的副作用较轻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