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65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奇妙的锌元素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对人类及动物的前列腺(无论在健康及癌症的状态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鉴定其间矿物质成分的差异.他们发现,在健康的前列腺内,以及由前列腺分泌、供应精子营养的前列腺液中,都贮存了高量的锌,同时进入前列腺内的锌含量,超过其他器官组织.更为重要的是,含有恶性症状的前列腺腺体内,其锌的成分含量降低.这两位科学家并未进一步追究其原因,但他们相信前列腺的健康与其系统中锌含量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是肾移植工作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近10余年来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结果都表明,亚低温(体温降至30~35℃)对脑缺血和脑外伤具有肯定的保护作用,且具有安全、无并发症、操作简便、易于临床推广应用等优点[1]。而对肾移植受者实施亚低温治疗,是否也能减轻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课题。本实验在大鼠肾缺血60min再灌注的模型上初步从功能和结构两方面研究了再灌注时亚低温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动物及分组 雌性SD大鼠,由本校实验动物中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组低毒、高效、价廉而又适应于农村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PU)的药物方案。方法:经胃镜诊断和Hp快速尿素酶实验阳性的活动性PU随机分为观察组79例用庆大霉素8万单位+雷尼替丁150mg;对照组86例用奥美拉唑20mg+羟氨苄青霉素1000mg+甲硝唑400mg,均为每日两次餐后口服,服药2周停药1周后复查。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6%和90.7%;Hp消除率为87.7%和90.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2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2周治疗的药品费用分别为13.00元和659.00元,差异显著。结论:观察组治疗Hp相关性PU疗效与对照组相当,而费用是对照组的1/50。符合低毒、高效、价廉的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盆底痛点定位注射治疗女性盆底肌筋膜疼痛(MFP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女性MFPP患者107例,进行盆底痛点评估后行BTXA痛点定位注射治疗。按有无合并下尿路症状(LUTS)分为单纯MFPP组和MFPP并LUTS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特点,盆底痛点定位注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患者盆底疼痛、生活质量及排尿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MFPP并LUTS组的患者年龄更大,盆底疼痛程度更严重,生活质量更差(P<0.05)。两组患者经BTXA盆底痛点注射后盆底疼痛NRS评分下降,生活质量评分(QOL)下降,MFPP并LUTS组的患者排尿次数减少,排尿量增多(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女性MFPP易合并LUTS,BTXA盆底痛点定位注射不仅能缓解女性MFPP,同时能缓解LUTS,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阴囊基底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阴囊基底细胞癌患者的资料.患者平均年龄66(50~74)岁.主要症状为阴囊皮肤出现斑块或结节伴瘙痒,病程1~20年.肿瘤最大径1.5~4.5cm.5例曾误诊为湿疹或皮炎.7例均经活检确诊,均无远处转移.7例均行肿瘤广泛切除术治疗.结果 7例术后病理检查见肿瘤为基底样细胞和间质组成的团块,标本切缘均为阴性.1例术后21个月发生左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36个月无瘤生存.1例术后48个月出现双肺转移,予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顺铂联合方案化疗6个疗程,获得完全缓解.化疗结束后13个月无瘤生存.其余5例术后未行辅助放、化疗,随访14~72个月均无瘤生存.结论阴囊基底细胞癌临床罕见.手术广泛切除肿瘤有可能获得治愈.部分患者在术后数年会发生转移,术后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6.
再次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再次经尿道电切术(Re-TUR)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 2004年3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46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男性350例,女性112例,年龄35~83岁.在初次经尿道电切术后根据肿瘤分期和分级,以及标本有无肌层组织进行评估,有125例患者在术后4~6周行Re-TUR,其中Ta期49例,T1期76例;低级别癌58例,高级别癌67例;T1期肿瘤标本内未见肌层组织30例.结果 125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Re-TUR,34.4%(43/125)发现有肿瘤残留,其中35例肿瘤未侵犯肌层,Ta期15例,T1期20例;8例肿瘤侵犯肌层.高级别癌的肿瘤残留率较低级别癌高(P<0.05);初次电切标本中无肌层的肿瘤残留率较有肌层的高(P<0.05).12例(9.6%)患者在初次电切术时肿瘤分期被低估.Re-TUR术中发生膀胱穿孔6例,膀胱出血7例.随访3~56个月;Re-TUR发现肿瘤残留的患者,37.2%(16/43)复发,高于Re-TUR未发现肿瘤残留的患者(12.2%,P<0.05).结论 T1期、高级别或初次电切标本无肌层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术后4~6周应行Re-TUR.Re-TUR能提高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类及回归树分析来评估淋巴结转移阴茎癌术后的复发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8年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淋巴结转移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预后。收集淋巴结相关因素,诸如阳性淋巴结数目、单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盆腔淋巴结受累和淋巴结外侵犯情况。采用分类及回归树分析建立淋巴结转移阴茎癌复发风险的回归树模型,并在本组患者中进行验证。结果:建立淋巴结转移阴茎癌复发风险分组的回归树模型。阳性淋巴结数目和淋巴结外侵犯是重要的预后指标。通过该回归树模型将淋巴结转移阴茎癌患者分成4组,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这4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类及回归树分析建立回归树模型可准确区分淋巴结转移阴茎癌患者的复发风险,有助于临床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18.
膀胱癌根治术中的盆腔淋巴结清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膀胱癌根治术盆腔淋巴结清扫的疗效. 方法 膀胱癌患者95例.男76例,女19例.年龄25~78岁.初发49例、复发46例.病理分类:尿路上皮癌87例、腺癌5例、鳞状细胞癌3例.病理分级:G117例、G2 39例、G3 31例.病理分期:Ta~T1 10例、T2 54例,T3 26例、T45例.95例均行膀胱癌根治术及标准的双侧区域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清扫范围包括双侧髂内、髂外以及闭孔淋巴结. 结果 95例清扫手术平均时间20 min,平均出血量25 ml,术中未发生重要血管及神经损伤.清扫淋巴结数目1~20枚,平均10枚,淋巴结阳性率为17.9%(17/95).术后发生近期并发症12例(12.6%),包括盆腔淋巴瘘、盆腔感染、阴囊或下肢水肿.术后随访3~64个月,中位时间34个月,死亡16例,3年存活率84.5%. 结论 膀胱癌根治术中行标准的双侧区域盆腔淋巴结清扫能提高分期准确性和患者生存率,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操作.  相似文献   
19.
原位灌注大鼠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位灌注大鼠肾脏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张世林 @闵志廉 @朱有华 @韩命龙&&肾;;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我院于2002年12月施行同种异体肝、肾联合移植1例,术后患者发生严重的肺部曲霉菌感染,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21d后痊愈,肝、肾功能无明显损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