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5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中药上市后安全性医院集中监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为了推动中药药品生产企业开展药品重点监测工作,积极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相关工作指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技术规范在经过多次专家论证后,现公开征求意见,旨在为中药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监测研究真实报告不良反应/事件并进行客观评价提供技术支撑。该技术规范围绕中药上市后监测的关键环节进行阐述,目的是对大样本、观察性医院集中监测方案设计与实施;采用巢式病例对照设计对"过敏反应的发生特征及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的设计与实施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32.
参附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评价参附注射液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CBM,CNKI,VIP,万方数据库,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和提取资料,根据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5.0评价标准和工具评价纳入文献质量,用 RevMan 5.1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共计499名患者。所有研究均未提及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及失访。Meta分析结果显示参附注射液加用常规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SBP(分别为OR=9.00,95%Cl[3.89, 14.11]; OR=20.28,95%Cl[16.46, 24.10])和DBP(分别为OR=11.25,95%Cl[7.65, 14.85];OR=8.17,95%Cl[5.21, 11.13])优于单用常规治疗组;对纠正休克(OR=4.60,95%Cl[1.88,11.28]; OR=0.88,95%Cl[0.16,4.87]; OR=1.02,95%Cl[0.27, 3.93]; OR=1.65,95%Cl[0.42, 6.42])及降低HR(OR=-29.71,95%Cl[-40.51, -18.91]; OR=-18.00,95%Cl[-27.16,-8.84]; OR= 8.00,95%Cl[1.96, 14.04])的疗效纳入研究间结果不一致,尚不能得到肯定结论;对提高MAP(OR=-0.10,95%Cl[-2.34, 2.14])、降低CI(OR=0.00,95%Cl[-1.24, 1.24]),与单用常规组比较未显示出优势。该组纳入研究对参附注射液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报告不够;研究可能存在发表偏倚;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可以提高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压,但是对于纠正休克有效率及HR尚不能得到肯定结论;而且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样本量小且质量较低,上述结论尚需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33.
比较效益研究(comparative effectiveness research,CER)被认为是一种可以提升医疗卫生研究质量的有力工具,该工具从策略层面上有益降低医疗卫生成本.比较效益研究的提出仍然源自于“效力”和“效果”的研究问题.以往的效力研究总是在较为严格的控制条件下探索干预措施是否有效,而现今的医学研究除了探索有效之外,更关注针对谁有效,在哪一种情况下有效的效果问题.过去经典的效力研究常通过比较一种新干预措施和安慰剂,来获得其效力的评价.现今CER发展到对两种或多种不同干预措施进行直接对比,而且强调在尽可能接近临床实际减少人为控制因素的情况下进行对比.该文通过对系列文献和报告的归纳和总结,就如何设计、实施、分析CER,进行了分析和综述,为以后中医药研究者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安全性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评价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临床用药安全性,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the Web of Science,Clinical Trials,the Cochrane Library,CNKI,VIP,Wan Fang Data和CBM。按纳排标准筛选文献,依据国际公认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各类研究质量的评价,提取资料并进行分析。该研究最终纳入148篇文献,随机对照试验122篇,非随机对照试验10篇,病例系列4篇,个案报告12篇,分析135个研究。7 300例患者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累计发生不良反应共419例,严重不良反应12例,其中使用丹参多酚酸盐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76例,1例心脏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皮疹17例,胃肠道不良反应9例,头痛、头晕、头胀38例,药物热、低血压、牙龈出血、寒颤、口唇发麻、全身抖动、ALT轻度升高各1例,气短、气促4例,心悸3例,其他未详细论述为何种不良反应25例。该研究提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临床用药尚未见大量罕见的、严重的不良事件,尚需未来的长期监测,获得该药物的安全性证据。另外临床上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存在严重超说明书使用,急需相关部门制定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用药规范,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35.
采用概况性综述的方法,系统检索和梳理耳鼻喉科口服中成药的临床证据,分析耳鼻喉科的证据现状,以期为临床实践和医疗卫生决策提供参考。本研究系统检索7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3月,纳入口服中成药防治耳鼻喉科疾病临床研究证据,对证据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共纳入核心期刊/《科学引文索引》(SCI)文献248篇,包括238篇临床研究(随机对照试验185篇,半/非随机对照试验46篇,病例系列研究7篇)、5篇系统评价、4篇指南/专家共识和1篇药物经济学研究。文献涉及口服中成药26种,耳鼻喉科疾病40种(耳病5种,鼻病22种,咽喉病13种)。临床研究的样本量主要集中在100~300例,试验组干预措施主要为中成药联合西药,结局指标以有效率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为主,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恶心、呕吐、皮疹、头痛、胃肠道不适、乏力等。耳鼻喉科口服中成药的临床证据相对缺乏,结局指标选择、临床研究质量及药物经济学评价均存在不足。未来需要加强对研究质量的重视,开展少而精的临床研究和二次研究,增强药物经济学评价,进一步探索中成药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的优势,促进卫生资源更加合理的配置和应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对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系统评价(SR)进行方法学质量、报告质量和证据质量等级的再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收录的中英文公开发表的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SR,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9月24日。采用PRISMA声明、AMSTAR 2工具和GRADE分级系统分别评价所纳入SR的报告质量、方法学质量和证据质量。结果:最终纳入22篇SR,包含102个结局指标。方法学质量整体偏低,得分较差的条目为条目2、5、7、10、14、15、16。22篇SR的报告质量较好,得分在19~24.5分,报告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结构式摘要、方案与注册、其他分析及资金支持方面。SR结局指标的等级大部分为低或极低,导致降级的最主要因素为局限性,其次为不一致性和不精确性。结论: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有低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相关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及证据质量较差,规范性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3种感染性疾病常用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在广泛人群中使用的临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注册登记式医院集中监测形式,监测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使用3种中药注射剂的10029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对出现不良反应(ADR)的患者临床特征及怀疑药品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结果 10029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出现26例ADR,ADR发生率为0.26%。ADR患者均为首次报告,24例患者为一般不良反应,1例严重不良反应,1例新发不良反应。ADR患者年龄以9岁以下婴幼儿及儿童为主,原患疾病主要为呼吸系统为主,其发生多在用药后0.5h,主要以腹痛、腹泻、高热多见。其中6例患者在使用本研究注射剂前使用了其他注射剂,20例患者在使用本研究注射剂后使用了其他注射剂。结论喜炎平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ADR发生率较低,其原因可能与临床用药规范及合并用药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构建基于证据与价值对决策的影响(EVIDEM)框架的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推动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的科学、系统、规范实施。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半结构化访谈、德尔菲法确定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明确各指标权重。结果:两轮专家咨询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90、0.905;第一轮咨询二、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W)分别为0.320、0.283(P<0.001);第二轮咨询二、三级指标的W分别为0.411、0.351(P<0.001)。最终构建的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中,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的权重分别为37.34%、32.68%、11.85%、5.87%、5.79%、6.47%。结论:该研究构建了一套普适性的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解读,可为开展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但有待结合专科疾病中成药临床应用特点进行细化和改良。  相似文献   
39.
药品上市后临床安全性研究应开展真实世界的多维度设计,充分考虑多种来源的数据、证据及证据的整合。论文以仙灵骨葆制剂的上市后临床安全性研究设计为例,报告了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自发呈报系统数据、医院信息系统数据、文献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数据、分析结果和证据的整合,通过证据整合发现:仙灵骨葆制剂的一般ADR主要是胃肠系统损害,表现为恶心、呕吐、口干、便秘、腹泻等;严重ADR主要表现为肝胆系统损害,表现为肝功能异常、肝酶升高、肝细胞损害等;过敏反应有时候表现为一般ADR,有时候表现为严重ADR;肝功能异常具有性别差异,女性比例偏高;肝功能异常出现3~7 d和15 d及以2个发病高峰,提示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恶心、呕吐和胃功能紊乱是仙灵骨葆制剂的ADR预警信号。论文进一步讨论了回顾性数据对于前瞻性研究设计的支撑,初步明确了安全性真实世界多维度研究设计中主要数据源的优势和不足,从安全性证据的角度分析了数据之间的互补性和相应研究的时序性。  相似文献   
40.
目的:评价当前复方苦参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动物实验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检索日期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9月。纳入复方苦参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动物实验文献,2位作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参照动物实验研究报告指南(ARRIVE)2.0和SYRCLE工具对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和报告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11项为复方苦参汤干预,5项为五味苦参肠溶胶囊干预。根据SYRCLE工具,有1项研究报告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基线情况和结局评价者的盲法,研究均未报告分配隐藏、实验实施者盲法和随机性结果评估。根据ARRIVE指南2.0进行评价,研究均未报告样本量确定方法、纳入排除标准、最小化潜在混杂因素的控制策略、伦理审查信息、实验动物福利、建立的实验动物人道终点、实验方案注册信息、研究数据获得途径、利益冲突和资助方在研究设计分析和报告中所起的作用,2项研究解释了实验中使用的动物种类和模型如何达到研究目标,3项研究报告了发生的不良事件。结论:本研究纳入复方苦参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动物实验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较低,建议今后的动物实验研究应严谨设计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