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9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9 毫秒
81.
目的:探讨两个原发性肉碱缺乏症家系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位点的检测,分析其中3例患儿的猝死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两个原发性肉碱缺乏症家系的临床资料,分别对两个家系的先证者行血氨、血乳酸、肝酶、心肌酶测定,血酰基肉碱分析和尿有机酸分析,提示原发性肉碱缺乏症可能,进一步对两家系成员行SLC22A5基因测序分析。结果两个家系先证者游离肉碱及多种酰基肉碱明显低下,死亡患儿在发病前均有发热、呕吐、嗜睡等表现。家系Ⅰ的先证者为c.760C>T( p. R254X)纯合突变,家庭其他成员均为c.760C>T杂合子。患儿死于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肌病。尸体解剖病理提示部分心肌纤维断裂或呈波浪状排列、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部分肺泡腔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家系Ⅱ中2例死亡患儿疑似“病毒性心肌炎”。先证者并未发病,但已出现轻微心肌肥厚、血氨增高等,经左卡尼汀治疗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存在c.760C>T和c.844dupC(p. R282fs)两个杂合突变,分别遗传自父母。结论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患儿,在疾病的缓解期无特殊表现,发病急且病情迅速恶化,甚至死亡。家系Ⅰ先证者因全身肉碱缺乏而发生心源性猝死。 c.760C>T纯合突变、c.760C>T和c.844dupC复合杂合突变可能分别是家系Ⅰ和家系Ⅱ发病的分子基础。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是决定远期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2.
热性惊厥,又称高热惊厥,是小儿最常见的惊厥之一,多见于6月龄至3岁儿童。一般来说,热性惊厥可在体温大于38℃出现,尤其是体温急骤上升时。有时,家长或看护人尚未察觉孩子体温升高,患儿就已发生了惊厥。此时查体,患儿的体温往往在39℃以上,易造成“先抽搐,后发热”的错觉。  相似文献   
83.
持续静脉滴注促皮质素治疗婴儿痉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促皮质素(ACTH)作为治疗婴儿痉挛的一线药物尚无统一的剂量和治疗效果,该研究旨在观察持续静脉滴注ACTH治疗婴儿痉挛的疗效。方法:31例年龄2个月至3岁的婴儿痉挛患儿,用小剂量ACTH 20~25 U,每日持续静脉滴注8 h以上,疗程2周,然后口服泼尼松每日 1.5 ~2 mg/kg,共4周,再逐步减量直至停药。观察治疗后发作控制情况、EEG改变、血象、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及不良反应。结果:22例(71.0%)在静脉滴注ACTH 2周内发作得到完全控制及之后连续30 d无发作。治疗后EEG有改善,血象、肝肾功能及血电解质无异常改变。11例患儿出现短暂的兴奋症状,1例出现高血压,1例出现骨质疏松表现,无1例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持续静脉滴注ACTH治疗婴儿痉挛近期疗效肯定。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4, 6(4): 319-320]  相似文献   
84.
85.
婴儿痉挛症是儿童难治性癫痫中最常见的一种癫痫综合征,是一种典型的年龄依赖性癫痫。临床上以反复痉挛发作、脑电图高峰节律紊乱、明显的精神运动发育落后为特征。近年来,国内外大都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患儿预后不良。由于其难治性,且远期预后仍令人担忧,目前国内一些学者主张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婴儿痉挛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86.
1 病历摘要 患儿男,21个月.因皮肤弹性增加21个月伴运动发育障碍于2011年5月30日入院.出生后患儿家长发现患儿皮肤弹性较好,异于常人,但未予以重视.后发现患儿运动发育总是晚于同龄人,先后至儿保科、骨科、康复科就诊,行骨关节X线、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肌电图等检查均正常后转到皮肤科.孕产史:患儿母亲孕期孕检未发现异常,孕32周+5剖宫产,出生体重1.875 kg.发育史:患儿4个月抬头,9个月坐,1岁爬,1岁半站立,不能独立行走.家族史:父母非近亲结婚,父亲有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87.
焦洋  廖建湘  焦正  黎曙霞 《中国药房》2011,(30):2819-2821
目的:研究卡马西平(CBZ)在癫痫患儿中的群体药动学。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119例服用CBZ的门诊癫痫患儿的稳态血药浓度(n=122)。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法进行数据分析,定量考察年龄、性别、体重、日剂量和合用其他抗癫痫药对CBZ清除率的影响。采用一房室开放模型和一级吸收和消除的药动学模型,按照固定吸收速率常数文献值,最终求算CBZ的清除率。结果:最终拟合群体药动学模型为:CL=0.593·(体重/28.5)0.63·日剂量0.569。性别、合用丙戊酸钠不影响CBZ的清除率。结论:用NONMEM法估算CBZ的清除率和推荐剂量,可为临床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提高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8.
患儿男,4岁。因“反复抽搐1年,发热4d,全身及眼睑黄染2d”入院。表现为无热抽搐,双眼凝视、面色发白、双手握拳、流涎、意识不清。无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持续约5min缓解。行常规脑电图检查提示枕区节律慢,大量快波节律;睡眠背景欠佳,额区为主不规则棘-尖波、棘-尖-慢波单发或短.中程爆发,可全导同步。已明确诊断为癫痫,先后给予“托吡酯片25rng,每日2次口服”、“苯巴比妥15mg,每日2次口服”抗癫痫治疗1年余,效果较差,抽搐发作频繁,服药期间多次查肝功能、血常规均正常。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分析技术用于citrin缺陷导致的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neonat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caused by citrin deficiency,NICCD)筛查和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中国人群SLC25A13基因的热点突变类型(851del4、1638ins23、IVS6+5G>A和IVS16ins3kb)设计特异性HRM扩增引物,挑选经测序证实的50名正常对照和20例NICCD患儿,建立和完善HRM检测条件.用优化后的HRM检测方法对171例临床疑似的NICCD患者进行HRM筛查.若受检样本的熔解曲线与阳性质控样品相吻合,则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 优化后的HRM方法能准确地对50名正常对照及20例NICCD患儿进行基因分型,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为100% (70/70).重复实验表明,相同基因型的不同样品HRM熔解曲线完全吻合,重复性好.在171例疑似患儿中,有7例患儿熔解曲线与阳性质控样品基因型相符,其HRM基因分型为:1例851del4纯合突变,1例IVS6+5G>A杂合突变,3例851del4杂合突变,1例[IVS6+5G> A]+[851del4],1例[1638ins23+IVS16ins3kb]+[1638ins23].DNA测序证实了HRM基因分型,准确率为100%.结论 HRM技术具有高通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等优点,可对临床疑似的NICCD患儿进行基因筛查和诊断.  相似文献   
90.
目的通过视频脑电图(VEEG)分析癫婴幼儿的发作类型。方法对深圳市儿童医院7 a来2岁以下且VEEG监测到发作性事件的1 0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全面性发作41例。其中强直-阵挛发作4例,持续时间为(59.75±58.93)s,中位数(M)38.50 s。强直相持续(17.25±15.81)s,M 12.50 s;阵挛相持续(35.00±29.54)s,M 29.00 s。发作期EEG主要表现为全导脑波抑制、全导棘波或低幅快活动发放后转变为棘波频率变慢夹杂慢波交替出现。强直发作6例,持续时间(36.66±16.97)s,M 34.00 s,发作期EEG为低中幅快节律持续发放。肌阵挛31例,持续时间(186.67±29.16)ms,M 200.00ms,发作期EEG为多尖棘慢波全导同发。2.痉挛发作302例。其中1岁内219例,1~2岁83例。发作持续时间为(1.35±0.67)s,M 1.00 s,发作间期背景EEG为高峰节律紊乱,其中210例为变异性高峰节律紊乱。临床表现屈肌型216例,伸肌型29例,混合型22例,眼球运动、轻微抖动等不典型发作35例。3.局限性发作232例。持续时间(107.34±104.88)s,M 70.00 s。临床表现为强直抖动(阵挛)样发作或无动性凝视(肢体无明显动作,肌张力无改变),多数意识状态难以准确判断,发作间期EEG为局限性癫样放电,EEG观察发作起源于额区13例、中央区20例、颞区46例和枕区13例,其余为多个部位起源,其中17例发作间期和起源部位不一致。4.癫持续状态10例。发作时临床表现为自动症或单侧肢体强直抖动为主,发作时间持续30 min以上或者反复发作,各次发作间意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EEG为局限性持续癫样放电。5.多种形式的发作43例,VEEG主要表现为一次发作中出现多种发作类型,痉挛伴局限性发作31例,痉挛伴肌阵挛发作11例,痉挛伴局限性发作、肌阵挛发作1例。6.非癫性发作372例。清醒期发作214例,睡眠期发作111例,清醒及睡眠期均有发作47例。突出表现为轻微抖动,非性强直等现象,EEG为动作伪差或与背景一致。结论婴儿期癫发作的主要类型是痉挛发作和局限性发作,非性发作也常见,临床对癫性发作与非癫性发作鉴别诊断很重要。VEEG监测同步分析有助于婴幼儿癫发作的准确观察与分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