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利用最大信息熵模型(Maxent)与地理信息系统(Arc GIS),综合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相关生态因子,对昭通天麻的潜在分布区域进行了生态适宜性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昭通天麻的最适生区(适宜系数0.6)主要集中分布在云南昭通(镇雄、彝良和大关,总面积2 872 km2)和贵州毕节(赫章、毕节和威宁,总面积1 251 km2)境内。影响昭通天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为海拔、11月平均降雨量、10月份降雨量、植被类型、3月平均降雨量、4月平均降雨量、土壤类型、等温性、6月平均降雨量等。昭通天麻最适区环境参数为海拔1 450~2 200 m,年平均气温为11~13.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8~4.0℃,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8.0~20.4℃,年均降雨量在900 mm左右,土壤为黄壤、黄棕壤,酸性或微酸性的砂壤土。研究结果可为昭通天麻的生产区划和仿野生栽培的选址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贵州栽培太子参的表型遗传多样性,为太子参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太子参2个优良种源的80份种质资源进行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进行种质间和群体内表型特点的研究。结果:2个栽培种源的太子参具有丰富的表型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2446~2.0560之间,变异系数在13.22%~59.24%之间;叶干重及叶片数与块根多个性状间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以6个主成分因子反映了23个表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累计贡献率达76.47%;基于各种质间表型性状的遗传差异,可把2个种源的80份种质聚类并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为增产潜力的亲本材料,第Ⅱ类群为高产选育目标的最优亲本材料,第Ⅲ类群为药材一等商品育种目标的亲本材料。结论:贵州栽培太子参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变异较大,遗传较丰富;第Ⅱ类群和第Ⅲ类群为贵州太子参杂交育种提供了良好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的苍术低聚糖快速分析方法和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UPLC-ELSD)的苍术低聚糖定量方法,考察不同产地苍术药材的低聚糖糖谱特征。方法 通过UPLC-Q-TOF-MS对苍术的低聚糖成分进行鉴定,流动相为0.1%氨水乙腈溶液(A)-0.1%氨水溶液(B)梯度洗脱(0~0.5 min,98%A;0.5~2.0 min,98%~89%A;2.0~2.5 min,89%~86%A;2.5~5.5 min,86%~80%A;5.5~6.5 min,80%~72%A;6.5~9.5 min,72%~63%A;9.5~14.0 min,63%~50%A;14.0~16.0 min,50%A;16.0~16.5 min,50%~98%A;16.5~20 min,98%A),柱温60 ℃,流速0.2 mL·min-1,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扫描范围50~1 500。通过保留时间、相对分子质量、一级和二级MS特征碎片离子信息,并结合对照品信息完成低聚糖的定性分析。采用UPLC-ELSD对苍术中9种低聚糖进行定量测定,流动相0.1%氨水乙腈溶液(A)-0.1%氨水溶液(B)梯度洗脱(0~1 min,98%~75%A;1~7 min,75%~70%A;7~18 min,70%~55%A;18~23 min,55%A;23~23.5 min,55%~98%A;23.5~28 min,98%A),ELSD的漂移管温度50 ℃。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综合评价不同产地苍术的分组趋势及差异性低聚糖成分。结果 从苍术中共鉴定了24个低聚糖成分,含11对同分异构体。其中,与安徽、重庆、江苏南京、陕西比较,道地产区茅山苍术中蔗果三糖、蔗果五糖、蔗果六糖、蔗果十糖4种低聚糖成分含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蔗糖、蔗果三糖、蔗果四糖、蔗果五糖、蔗果六糖、蔗果七糖、蔗果八糖、蔗果九糖的总量达16.47%。茅山苍术的果-果型低聚糖与蔗-果型低聚糖异构体的峰面积比值>1。结论 不同产地苍术中低聚糖的种类及含量差异较大,果-果型低聚糖与蔗-果型低聚糖峰面积比值>1可能是苍术道地性特征之一,可为该药材的深入开发利用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野外教学环节是药用植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就野外教学基地建设,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进,以及考评体系制定等四个核心板块进行探讨,以学生为中心,提出搭建公共野外教学基地、促进多学科知识融合、重塑检索鉴定能力、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改革设计,以提高药用植物学教育教学质量,适应改革开放40周年新时代教学与人才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15.
氮肥作为植物包括药用植物栽培中施用频率最高的化肥,除了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还可以通过影响土壤及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的三级营养关系,对生态系统产生复杂的调控作用.明确施氮对药用植物生态系统中土壤及各营养级间互作关系的影响,有助于提高药用植物对植食性昆虫的抗性、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力、增强药用植物生态系统功能.目前,研究大多...  相似文献   
16.
“食药同源”是根植于我国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宝贵养生保健理念,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渐在国家大健康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指引作用,更与当前世界范围内食品、药品互相渗透的大趋势相吻合。食药物质类中药材作为这一产业方向的物质基础,近年来生产规模快速扩大,特别在当前药用领域药材数量需求逐渐趋于饱和,转向于对药材质量提升的背景下,食用领域成为此类中药材新增产能的主要市场方向,并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食、药不同应用方向上在药材原料质量标准、生产加工工艺、服用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导致了当前市场中存在以食用为目生产的药材不能满足药用方向的质量要求,而药用品又不能很好适应食用方向在口味、口感等方面的需求,进而在市场流通监管等方面造成了诸多困难。因此,该文在对食药物质品种的形成,食药物质与普通食品、保健食品等概念间的关系,食药物质类中药材在食、药不同方向的质量需求差异及其生产中品质形成因素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着手布局实现从生产到监管各环节的食药物质类中药材在食、药不同方向分化发展的建议:(1)在品种审定登记中应根据药用为目的的中药材更关注活性成分含量,食用为目的的中药材则需优先满...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农残研究现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农药残留问题已引起国内外的普遍关注。该文分析了中药材农残污染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在中药材农残方面的分析检测方法,并对中药材中常用的农残降解方法和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同时,在分析国内外农残标准基础上,阐明了中药材农残限量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期为深入研究中药材农残和发展安全、绿色中药提供科学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贵州省栽培太子参的引种栽培选址和合理生产布局,以及GAP种植基地选址提供科学依据。该文采用最大信息熵(Maxent)模型确定生态因子的贡献率,利用Arc Map空间分析功能划分太子参的适宜生长种植区,量化太子参最优生境范围,并探讨了环境因素对太子参药材质量的影响。贵州太子参最适宜区主要集中在施秉县、黄平县、凯里市中东部、岑巩县、余庆县南部、铜仁市西部等地区。太子参最适宜区面积达6 405.39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64%。土壤类型、最暖季降水量、坡向、坡度、最暖月最高温、土壤有机碳含量、最干月降水量这7个生态因子对太子参的生长影响最大。利用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准确对贵州栽培太子参的最适宜种植区和最优生境进行了科学综合评价,建议将黔东南州的岑巩县和镇远县作为值得开发的太子参潜在适宜种植区。  相似文献   
19.
运用Maxent模型对气候因子进行逐层筛选分析,综合太子参环肽B和多糖2个内在质量评价指标构建回归模型,分析气候因子与太子参化学成分间的内在联系,寻找影响药材质量的关键气候因子,并基于关键气候因子明确太子参品质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多糖与气候因子无显著相关性,提示该指标并不是气候主导型的代谢物质。而太子参环肽B可与降水量构建回归模型,且区划结果显示,太子参环肽B含量总体呈现从东南向西北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这与全国降水量变化情况相一致,表明降水量是影响太子参药材中太子参环肽类物质积累的关键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残留农药情况分析及其标准研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药典》规定了中药材中9种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而生产中使用农药数量远远大于这个数目,正是标准的缺失导致无法判断中药材中残留农药超标的真实情况。该研究检索了140篇文献中的7 089条中药材农药含量数据,以目前被广泛接受且在全球很多国家应用的《欧洲药典》的70种农药残留标准对中药材残留农药超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170种中药材有33种存在超标现象,而白术、薄荷、浙贝等137种中药材中农药残留均未超标。在收集的残留农药测定数据中,总超标率为1.72%,其中机氯类农药平均超标率为2.26%,有机磷类农药平均超标率为1.51%,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平均超标率为0.37%。(2)各种农药平均超标率为2.00%,残留农药超标率在5%以上的共4种农药,占比8.33%;超标率1%~5%的共9种农药,占比18.75%;超标率小于1%的共6种农药,占比12.5%。其余29种农残均未超标,占比为60.42%。由此看来,绿色和平组织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中药材农药残留超标情况,但当前中药材农药残留问题仍值得关注。建议修订《中国药典》农药残留标准,在保留已有农残种类的基础上,增加中药材农业生产中实际大量应用的农药种类,加强中药材残留农残的系统研究,为保证中药材安全,促进中药材进出口贸易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