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了解浙江省天台县农村人群钩虫感染状况及相关行为因素,为制订钩虫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周岁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按地理方位划分为5个片区,每片区在1个行政村开展调查。粪检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钩虫卵阳性者以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虫种类,3~9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危险因素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共开展5个乡镇监测点,调查1 013人,钩虫病共检出39例,总感染率为3.85%。所检出虫种均为美洲钩虫,其他线虫均未检出。在所检乡镇中,南屏乡感染率最高(10.95%),不同乡镇人群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2,P<0.05);各年龄组间,70岁以上组最高(9.75%);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5,P<0.05)。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人群总体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使用新鲜粪便施肥(χ2=6.87,P<0.05)、赤脚赤手下地劳动(χ2=157.69,P<0.05)与钩虫感染存在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超声造影(CEUS)定量灌注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 对45例HCC术前行CEUS,并脱机行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s,TIC)分析.术后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VD及VEGF表达,与定量灌注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VD以中位数20分为高MVD和低MVD组,两组间CEUS的TIC参数中的峰值强度(Peak)有统计学意义(P<0.01);MVD与Peak呈低度正相关(r=0.464,P<0.01),但与达峰时间(TP)、曲线尖度(Sharpness)和曲线下面积(AUC)相关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不同VEGF表达的TIC参数间无明显等级相关(P>0.05),但与MVD呈正相关(r=0.621,P<0.001).结论 HCC的CEUS定量参数Peak与肿瘤MVD有相关性.VEGF表达与MVD存在正相关,可能间接影响造影表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超声与钼靶X线检查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0例乳腺肿块患者按绝经前后分两组比较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诊断准确性,并对病理证实12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及钼靶X线征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绝经前组超声符合率89.7%,钼靶X线诊断符合率74.8%;绝经后组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89.7%,钼靶X线诊断符合率为89.1%。绝经前超声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比钼靶X线的诊断符合率高(P<0.05),绝经后两者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的超声检查对乳腺肿块影、钙化灶检出率均高于钼靶X线(P<0.05)。结论:超声与钼靶X线对绝经前、后浸润性导管癌均有较高诊断价值,乳腺超声成像对绝经前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黄连散对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的特应性皮炎(A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42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氢化可的松组、黄连散油剂低、中、高剂量(0.3、0.6、1.2 g·kg-1)组、黄连散水提液(0.6 g·kg-1)组。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均于小鼠背部涂抹DNCB以建立AD模型。在DNCB刺激后的第15天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或溶剂,观察并记录小鼠皮损变化、皮炎评分、抓挠次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皮肤和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皮肤中丝聚蛋白(FLG)、兜甲蛋白(LOR)、内披蛋白(IVL)及脾脏免疫球蛋白E(lgE)、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的mRNA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皮肤出现红肿、结痂等症状,皮炎评分、抓挠次数和脾脏指数均上升(P<0.05),皮肤组织中FLG、LOR、IVL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脾脏中IgE、IL-4、IL-6、IL-1β、TNF-α的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IFN-γ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小鼠皮肤红斑、鳞屑及结痂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皮炎评分、抓挠次数及脾脏指数有所下降(P<0.05,P<0.01);此外,药物组小鼠皮肤中FLG、LOR、IVL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脾脏中IgE、IL-4、IL-6、IL-1β、TNF-α的mRNA表达量减少,IFN-γ升高(P<0.05,P<0.01),皮肤和脾组织病变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以黄连散油剂中剂量组和氢化可的松组最为明显(P<0.05,P<0.01);且黄连散油剂中剂量组各指标均优于黄连散水提液组。结论 黄连散可能通过上调皮肤屏障蛋白表达水平,抑制辅助性T细胞2(Th2)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提高辅助性T细胞1(Th1)炎症因子表达,恢复皮肤屏障功能及脾脏中Th1/Th2平衡,抑制AD小鼠脾脏组织炎症反应,从而缓解AD;黄连散油剂比水剂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