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3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152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71篇
妇产科学   51篇
基础医学   242篇
口腔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837篇
内科学   374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95篇
特种医学   18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0篇
外科学   570篇
综合类   1452篇
预防医学   571篇
眼科学   64篇
药学   574篇
  8篇
中国医学   550篇
肿瘤学   184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71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227篇
  1998年   205篇
  1997年   215篇
  1996年   193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80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以胃镜检查确诊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为实验组,检测其血浆ET浓度,与正常人血浆ET含量作比较,以了解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消化性溃疡患者97例(男81,女16),平均年龄38.8±16.6岁。其中胃溃疡21例,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38例,十二指肠溃疡愈合期18例,溃疡合并出血25例。以上病例均由内镜确诊。正常对照组46例(男31,女15),平均年龄39.7±13.1岁,查体健康人群,无溃疡病史,排除消化系统疾病及肝、心、脑、肾、肺疾患。  相似文献   
52.
方法: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目的:调查N-甲基-D-天冬氨酸型受体、磷酸激活的谷氨酰氨酶和谷氨酸在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内的分布及其匹配关系.结果:N-甲基-D-天冬氨酸型受体1和2A/B亚单位免疫阳性胞体和纤维密集分布于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的浅层(Ⅰ、Ⅱ层),磷酸激活的谷氨酰氨酶和谷氨酸免疫阳性胞体分布于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各层,尤以浅层密集.磷酸激活的谷氨酸氨酶和谷氨酸阳性纤维及终未样结构主要分布于三叉神经尾侧亚核浅层.以上结果表明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内磷酸激活的谷氨酰氨酶和谷氨酸免疫阳性纤维及终末样结构的分布与N-甲基-D-天冬氨酸型受体阳性胞体和纤维的分布在总体上是相互匹配的.结论:三叉神经尾侧亚核内的谷氨酸可能通过作用于N-甲基-D-天冬氨酸型受体的不同亚单位而发挥多种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小儿室性心动过速(VT)的治疗方法。方法我院收治的28例VT患儿先后分别给予利多卡因、胺碘酮、普罗帕酮、维拉帕米、异丙肾上腺素治疗.观察其治疗成功率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有效率。结果成功26例.死亡2例,成功率92.8%。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利多卡因有效率为66.7%,胺碘酮有效率100%,普罗帕酮有效率75%,维拉帕米有效率50%,异丙肾上腺素治疗Q-T间期延长综合征1例成功。结论对持续性、反复发作性VT患儿,利多卡因为首选.利多卡因无效可选用普罗帕酮、维拉帕米及胺碘酮。短时间内静注胺碘酮治疗恶性心律失常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4.
患儿 女,1.5岁。因发热1周伴咳嗽,于2004年5月27日入院。近1周以来患儿不明原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8℃到41℃之间。有阵发性咳嗽,纳差,无呕吐及腹痛。无惊劂。4天前在本院门诊予莪术油250ml/d,头孢噻肟钠针1.0g/d,青坦威(氨苄西林舒巴坦钠)针1.5g/d治疗4天,疗效欠佳而入院。  相似文献   
55.
在肿瘤的化学治疗中,细胞毒药物尤其是烷化剂可引起卵巢功能不良。联合化疗对卵巢的损伤作用较单一化疗药物更为明显,并与患者化疗的初治年龄密切相关。患恶性肿瘤孕妇的化疗对孕妇和胎儿均可能产生一定的不良作用,但细胞毒药物在孕妇的不同孕期毒性作用不同。化疗在早孕期进行可导致胎儿先天畸形和流产。对患癌症孕妇进行化疗应积极寻求最佳治疗方案和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56.
64排螺旋CT的功能很强,本文在临床实践应用的基础上,总结了一些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服务于临床的经验。  相似文献   
57.
高血压是最严重的心血管病之一,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其发病率及病死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同时,长期高血压可影响主要的脏器,尤其是心、脑、肾的功能,甚至导致脏器功能衰竭,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对原发性老年人高血压的观察很重要。但是,正常的动脉压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可随体位、姿势、运动、噪声、吸烟、情绪变化而波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肉毒素咬肌注射和颊脂垫切除术联合应用在面部改形中的作用。方法:采用A型肉毒素(BTX—A)行双侧咬肌注射,每侧50U,总剂量每次100U。同时采用口内切口行颊脂垫切除,切除的脂肪量每侧平均3-5g。结果:45例患者接受上述治疗,经过半年至一年半的随访,面型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患者感到满意。结论:肉毒素咬肌注射和颊脂垫切除术联合应用是一个安全有效、创伤极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手术组合,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9.
瘢痕子宫形成最常见的原因是剖宫产手术后,其次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子宫畸形矫治术后等。因瘢痕子宫易发生破裂,危及母婴安全。所以,对其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成为困扰产科医生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指征的放宽,社会因素的介入,剖宫产率增加并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因此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采用剖宫产的例数亦增加,从而提高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母婴的安全性,减少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给母婴带来的各种危险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手术中最佳的麻醉深度,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痉挛性脑瘫患者30例,年龄7—17岁。随机分为三组,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护仪监测麻醉深度,A组10例,术中维持BIS为60—70;B组10例,BIS为50—59;C组10例,BIS为40-49。观察三组患者在电刺激腰2(L2)后根时运动阈值、体动反应;同期记录电刺激L2后根2min内BIS的最大值(BISmax)及肌电信号值(EMG);记录电刺激L2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肌松剂的停药时间和电刺激开始至缝硬膜的手术时间。结果(1)运动阈值:A、B两组分别为(0.17±0.05)mg、(0.21±0.14)mA均低于C组的(0.78±0.25)mA,P〈0.01。(2)MAP及HR:A组在电刺激后与刺激前比较显著升高(P〈0.01),并显著高于B、C两组。(3)体动反应:BIS在60—70时体动反应发生率为60%,BIS在40—59时水平体动反应发生率为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A组BISmax为76.29±8.46。三组患者术后24h随访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手术中麻醉深度在BIS50—59时,运动阈值适当,有利于后根神经的选择,体动反应发生率低,且能避免术中知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