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儿童不同类型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及其射频消融效果。方法 对2000年12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65例儿童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RFCA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患者心动过速患儿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5例,房性心动过速4例(其中1例合并心房扑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8例。RFCA治疗总成功率为92.3%(60/65),其中左侧房室旁道及AVNRT患者成功率最高,分别为100%与96%。2例患者于术后出现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经用激素治疗后完全恢复正常;无血管损伤及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48个月,3例复发(占4.6%),均再次手术获得成功。结论 AVRT和AVNRT是儿童心动过速中最常见的类型,用RFCA治疗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对特发性室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的治疗效果以及心电图对消融靶点的定位价值.方法 对126例特发性室速患者的电生理资料及RFCA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多数患者采用激动顺序标测,射频能量采用温控法(60~65℃).结果 126例患者中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IVT 62例、左后间隔IVT 43例,其他部位IVT 21例.本组RFCA的总成功率为87.3%,RVOT-IVT和左后间隔IVT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其他部位IVT(96.8%和90.7% vs 52.4%,P<0.05).本组8例患者存在发作性晕厥(发作的R-R间期230~260 ms),其中4例合并房室结双径路、2例合并隐匿性房室旁道、2例合并多形性室速.随访6个月至10年,复发9例(复发率为8.2%),均再次RFCA成功.合并心动过速性心肌病者6例,术后3个月心脏大小与心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 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RFCA治疗IVT成功率高;室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对绝大多数室速起源具有定位价值;部分室速可能合并房室旁道或房室结双径路.  相似文献   
13.
心电图诊断左房增大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窦性心律109例、持续性房颤313例的各种心脏疾病患者参照UCG检查,探讨ECG诊断左房增大的价值及左房增大与房颤的关系.P波诊断左房增大的3项指标(P波时间>110ms、P波切迹双峰间距≥40ms、PTFv_1<一30mm·ms)的敏感性较低(58%-71%),但特异性高(83%—94%),其中PTFv_1的诊断价值最大.ECG对诊断左房增大仍不失为有用方法.左房增大程度与并发房颤的比例在风心病有密切关系,但在非风心病则否.  相似文献   
14.
等速性房室分离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性,67岁.临床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心电图Ⅱ导联连续记录(图1)示:窦性P波,室上性QRS-T波群连续出现,P波与QRS波群频率相等,均为100次/min,窦性P波落在QRS波群的下降支或ST段上,与QRS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球囊损伤血管内皮后平滑肌细胞(SMC)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三磷酸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球囊损伤内皮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及Bax/Bcl-2蛋白的变化。结果:球囊损伤内皮后第3d,血管中层出现凋亡的SMC;损伤后第7d,内膜和中层SMC凋亡率最高,凋亡的SMC主要分布在内膜层;以后逐渐降低,至损伤后第28d,仅内膜层有少量凋亡的SMC。Irbesartan显著增加SMC凋亡(P<0.01)。球囊损伤内皮后第3d,血管中层Bax/Bcl-2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损伤后第7d血管中Bax表达最高,是假手术组的3倍,以后表达减少。球囊损伤内皮后Bcl-2表达逐渐增多,至第28d表达最高。Bax/Bcl-2也在损伤后第7d达最高,至第28d降至基础水平以下。Irbesartan使Bax表达增高、Bcl-2表达降低、Bax/Bcl-2升高。结论:Bax/Bcl-2参与了球囊损伤内皮后VSMC凋亡的调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措施.方法 对近年来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措施进行了文献复习,并报道了1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膜炎患者早期采用Amplatzer导管封堵术的治疗过程.结果 革兰阳性球菌仍是大于2岁儿童的主要致病菌,未发现耐青霉素的链球菌菌株,各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大剂量青霉素或与氨基糖苷类联合仍然是抗感染治疗的首选措施;尽早外科开胸纠正心脏结构畸形、清除瓣膜赘生物或病灶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措施.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内膜炎患者超声无赘生物,在充分的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适时地采用介入治疗方法亦能达到对某些病人治愈的目的.结论 足量敏感的抗生素、早期外科手术是治愈心内膜炎的关键措施,介入治疗可能也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围术期心律失常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封堵术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可能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02年10月至2006年12月在我科住院并成功接受经导管封堵术的232例VS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封堵术前、术后1~4天记录常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术中持续心电监护,由心电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得出各型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232例VSD患者术后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增加(26.3%vs13.4%,P<0.01);术后新发束支传导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AVB)27例,8例AVB患者中5例为迟发性Ⅲ度AVB。经用大剂量激素等治疗恢复正常。VSD封堵术后新发传导阻滞的27例患者VSD与封堵器差值较对照组(n=27)明显大(2.94±0.92mmvs1.94±0.69mm,P<0.01)。结论VSD封堵术后新发生的心律失常以心脏传导阻滞为主,所选用封堵器偏大可能是其原因之一;激素治疗有效,预后一般良好。  相似文献   
18.
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 )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发生的相关因素,选择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治疗的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伴房颤患者 65例为研究对象 (房颤组 ),另取不伴房颤的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 65例为对照组。分别记录其病程、心功能状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结果与各心腔内压力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房颤组较对照组年龄大,病程长,房颤组心功能Ⅲ级以上者占 60%,而对照组仅占 23%。房颤组左房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增大(44. 31±5. 76mmvs39. 33±5. 45mm),而二尖瓣口面积则较对照组明显小 (0. 844±0. 167mm2 vs1. 114±0. 240mm2,P<0. 001 )。房颤组左房平均压较对照组明显增高(26. 20±6. 16mmHgvs17. 95±7. 09mmHg,P<0. 001)。结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房颤的发生与二尖瓣口面积、左房平均压升高及左房内径扩大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体表心电图对显性旁道定位的准确性 ,缩短射频消融术的手术时间。方法 对 5 0例右侧显性旁道在射频消融术前采集了头胸导联与常规Wilson右胸导联体表心电图 ,结合射频消融术的靶点进行分析 ,比较其两两的符合率。结果 右前间隔、右前游离壁、右后游离壁及右后间隔的符合率分别为 10 0 %、10 0 %、95 45 %和 90 91% ,常规导联的符合率为 5 8 3 3 % ,68 75 % ,61 90 % ,81 81%。头胸导联对右后间隔显性旁道的定位与常规Wilson导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对右侧游离壁及右前间隔显性旁道的定位诊断明显优于常规Wilson导联 (P <0 .0 1)。结论 头胸导联心电图对右侧显性旁道的定位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前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探讨介入封堵术对ASD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分别于ASD封堵术前1d、术后第4天行24h动态心电图记录,由固定的心电分析专业人员进行人机对话校正后由电脑自动得出心率变异性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ASD封堵术前比较.RR间期、SDNN及SDANN在术后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ASD封堵器直径占房间隔最大直径70%以上的B组中,术后R—R间期、SDNN及SDANN的变化较A组更明显。结论ASD经导管封堵治疗后R-R间期明显延长,SDNN及SDANN较术前显著升高,表明ASD封堵术后HRV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