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7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57篇 |
内科学 | 10篇 |
特种医学 | 66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3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10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2周力竭运动对大鼠窦房结超级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亚基HCN1、HCN2、HCN4 mRNA表达及通道电流密度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80只,8周龄,体重(220±8)g,共分9组,每组20只,包括安静对照组(C组)1组、一次力竭组(O组)4组和反复力竭组(R组)4组。安静对照组不施加任何运动影响,反复力竭各组大鼠尾部负重为体重的3%,每天1次力竭游泳,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2小时左右,每周运动6天,共2周,一次力竭组大鼠在正常喂养2周后进行一次力竭游泳运动,运动方案同反复力竭组。运动组大鼠分别于运动后即刻、4小时、12小时、24小时不同时相取材,一次力竭运动各组分别命名O-0h、O-4h、O-12h、O-24h,反复力竭运动各组分别命名R-0h、R-4h、R-12h、R-24h。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HCN通道亚基HCN1、HCN2、HCN4 mRNA表达变化,细胞急性分离及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通道电流密度变化,观察力竭游泳运动对大鼠窦房结细胞膜上HCN通道的影响。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一次力竭组O-0h组HCN1、HCN4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P<0.01),O-4h组HCN1、HCN4显著升高(P<0.01,P<0.05);反复力竭组R-0h与R-4h组HCN1显著下降(P<0.01,P<0.01);反复力竭各组HCN2、HCN4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1)。(2)反复力竭各时相组HCN通道电流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及一次力竭组。结论:两周力竭运动可引起窦房结HCN通道亚基HCN2及HCN4 mRNA表达下降,通道If电流密度减少,这可能成为运动引发窦房结功能障碍的离子通道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两周力竭运动对大鼠窦房结ATP-敏感型钾离子通道(KATP通道)亚基Kir6.2mRNA表达及通道电流密度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80只,8周龄,体重(220±8)g,共分9组,每组20只,包括安静对照组(C组)1组、一次力竭组(O组)4组、反复力竭组(R组)4组。安静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运动。反复力竭组大鼠尾部负重3%体重,每天进行1次力竭游泳,每次约2小时,每周6天,共运动2周。一次力竭组大鼠在正常喂养2周后进行一次力竭游泳运动,运动方案同反复力竭组。运动组大鼠分别于运动后即刻、4小时、12小时、24小时不同时相取材,一次力竭运动各组大鼠分别以O-0h、O-4h、O-12h、O-24h命名,反复力竭运动各组大鼠分别以R-0h、R-4h、R-12h、R-24h命名,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KATP通道亚基Kir6.2 mRNA表达变化,应用细胞急性分离及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通道电流密度变化,以观察力竭游泳运动对大鼠窦房结细胞膜上KATP通道的影响。结果:反复力竭运动各组Kir6.2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反复力竭各时相组KATP通道IK,ATP电流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及一次力竭组(P<0.01)。结论:反复力竭运动可引起窦房结细胞膜KATP通道亚基Kir6.2 mRNA表达及IK,ATP电流密度增加,这可能引起窦房结细胞舒张期自动除极及自律活动减慢,提示反复力竭运动对于KATP通道的影响可能成为运动引发窦房结功能障碍及运动性心律失常的离子通道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3.
我国耐力运动员线粒体DNA高变区Ⅰ序列异质性多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为了探讨人类运动能力相关的基因标记与分子遗传学机制,选取汉族耐力运动员95人,相应汉人对照92人,对其线粒体基因高变区I(mtDNA HVRⅠ)特异性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分析其序列多态性特征.结果显示:中国汉人及其耐力运动员mtDNA HVRⅠ总共测得140个多态位点,其中,异质性多态位点27个.中国汉族耐力运动员mtDNA HVRⅠ异质性多态位点20个,位点A16132C,A16135C, C16085G, T16144A, C16111T, C16107T,C16108T,T16189C为其独有.异质性多态类型主要表现为碱基转换和碱基颠换两种,未见碱基缺失及插入改变.运动员T-A颠换频率显著高于常人对照(P< 0.01),而A-G转换和T-G颠换频率则显著低于常人对照(P< 0.01,P < 0.05).研究结果提示,mtDNA HVRⅠ异质性多态特征明显区别于同质性多态改变,mtDNA HVRⅠ作为良好的遗传标记,对于人类运动能力的分子遗传学探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急性心肌梗死 (AMI)通常采用溶栓治疗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AMI的治疗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更已成为AMI一种有效治疗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直接PTCA/Stent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1 材料与方法我院于 1998年 4月~ 1999年 5月间共收治 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其中 5 3例AMI行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男 42例 ,女 11例 ,平均 6 2 5± 8 6 (49~ 83)岁 ,7例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均符合下列入选标准 :①缺血性胸痛持续 30分钟 ;②至少两个相邻的胸导联或下壁导联ST段… 相似文献
75.
运动能力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早年研究表明 ,杰出的运动能力很大程度上受控于基因 ,在人类存有对运动训练敏感的高反应群体 (highresponder,HR)和对训练不敏感的低反应群体 (lowresponder ,LR) ,其遗传特征可能存有母系遗传。近年 ,随着分子遗传学的进展及其对运动医学领域的渗透 ,国内外学者尝试着探讨与运动能力相关的基因。目前发现 ,有氧能力有关基因有ACE、CKMM、ADRA2A及mtDNA的D -loop和MTND5等 ;家系研究还提示 ,1p、2p、4q、6p、8q、11p、14q染色体区域可能有运动能力相关基因 ;与肌肉力量有关… 相似文献
76.
耐力训练与心脏内分泌研究之一—不同强度、不同量耐力训练后大鼠血浆心钠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前言有关运动训练与心房的研究较少,仅限于急性运动中和运动后血浆心钠素水平的改变及其机制探讨。作为担负心脏内分泌功能的重要器官,心房是近年来心脏学研究的热点。心房内分泌功能的发现,使心脏从一个单纯的血液 相似文献
77.
不稳定型心绞痛冠脉病变与血小板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血管镜检查发现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冠脉病变具有多样性 ,相当部分患者并无血栓形成 ,显然对常规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不合适 ,故筛选适于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的病例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阐述UAP患者心电图异常和冠脉造影(CAG)所示病灶特征与血小板膜GPⅡb/Ⅲa表达率的联系。对象与方法对象 :(1)我院 1998年 8月~ 2 0 0 0年 6月收住院的UAP患者 38例 ,男 2 1例 ,女 17例。平均年龄6 1 4± 3 7岁。入院前至少一周未接受阿斯匹林、肝素等药物治疗 ,均备有近期 (≤ 3天 )心绞痛发作时和缓解期心电图资料 ,心肌酶谱检测、血… 相似文献
78.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抗体水平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相关性:独立于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高血脂及吸烟史的危险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人群中血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lipoproteins,ox-LDL)抗体与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eutaneous translumilar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后临床再狭窄的联系,阐明ox-LDL抗体预测再狭窄的意义。方法:冠脉造影确定为单处病变的非糖尿病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ma,UA)患者41例,分别于PTCA术前、后留取外周血检测ox-LDL抗体、高敏感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等。术后随访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胸痛,静息或症状发作时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和(或)负荷ECG及心肌核素灌注显像,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综合判断临床再狭窄。结果:41例患者中,术后6个月内发生临床再狭窄11例,发生率26.8%。再狭窄组术前CRP值较非再狭窄组显著升高(P=0.03)。两组术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再狭窄组术前ox-LDL抗体较非再狭窄组显著增高(P=0.008)。术后1周时,再狭窄组ox-LDL抗体水平较术前显著增高近1倍(P&;lt;0.001),而非再狭窄组术前、术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血清ox-LDL抗体与临床再狭窄发生显著正相关(OR=2.663,CI of 95% for OR[1.149,6.974],χ^2=16.688,P&;lt;0.001),并独立于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史及CRP。结论:术前血清ox-LDL抗体是非糖尿病患者发生临床再狭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患者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住院治疗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抗心衰治疗组(48例)和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口服铁剂治疗组(48例),共治疗2个月,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红蛋白(Hb)水平、心衰再入院率、心源性病死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EPO联合铁剂治疗组患者BNP水平、心功能分级、LVEF值、Hb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1),并且显著优于常规抗心衰治疗组(均P〈0.01),心衰再入院率也显著下降(P〈0.05),但2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PO联合铁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衰患者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综合性三甲医院分院区心内科护理同质化管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依托医院本部护理管理理念,构建属地化与专科垂直相结合的混合型管理模式,对分院区心内科护理质量与护理考核同质化管理。结果:医院本部和河西院区护理质控结果、护理理论与操作考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服务考核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本部一体化管理模式下,按照河西综合办行政管理的要求,结合本部专科垂直管理的部署,通过对分院区心内科护理质量、培训与考核、护理满意度同质化护理管理,坚持达到与本部心内科护理同质化管理要求,确保了护理安全、提升了患者满意度,有效促进多院区病区间护理同质化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