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6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临床医学 | 45篇 |
内科学 | 8篇 |
特种医学 | 54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8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9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5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研究多元化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心内科实习的护生139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68)和试验组(n=71),对照组采用传统“一对一”带教模式,试验组采用讲授式教学法(LBL)、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 TBL)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PBL)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生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为(91.8±3.6)分,操作考试成绩为(92.4±2.9)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7.89,5.51;P<0.05);试验组护生对教学满意度为84.5%,对照组为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u=2.1,P<0.05)。结论 LBL、TBL、PBL多元化教学法可提高教学效果,获得护生和带教老师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2.
103.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临床应用1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IABP)是抢救各种心源性休克 (CS)的有效辅助疗法之一。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3月间应用Datascopesystem 97E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抢救CS 19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对象急性心肌梗死 (AMI)伴CS19例 ,均为男性 ,年龄 4 5~ 75岁 ,平均 6 3 2岁。AMI部位 :广泛性前壁 12例 ,下壁 正后壁 4例 ,下壁 右心室 3例。合并左心功能不全 11例 ,室性早搏 15例 ,短暂性室性心动过速 11例 ,窦性心动过缓 7例 ,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2例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3例 ,左前分支阻滞 5例… 相似文献
104.
运动心脏内分泌功能可复性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为了进一步探讨运动心脏的可复性及其与病理心脏的本质差异,通过动物实验模拟运动心脏,观察了停止运动训练8周后心脏重量的变化,并对心肌组织与血浆中心钠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进行了放射免疫测定。结果显示,经过12周耐力训练后,心脏重量指数显著增高51%;心房肌组织与血浆中心钠素含量分别显著增高49%和79%;心房肌组织与血浆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分别显著增高36%和19%。停止训练8周后,心脏重量指数较训练时显著降低24%,心脏绝对重量和心脏重量指数与其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心房肌组织与血浆中心钠素含量分别较训练时显著降低22%和33%,基本恢复到正常对照水平;心房、心室肌组织与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分别较训练时降低17%、8%和3%,也恢复到正常对照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心脏确有心肌肥大,同时,运动心肌组织,尤其心房组织中心钠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产生与分泌水平增高,对运动性心肌肥大的发生、心肌收缩性的增强及冠脉循环的改善起重要调节作用。停训后运动心肌细胞心钠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改变不仅表明运动心脏内分泌功能改变具有可复性,而且,进一步证实运动心脏与病理心脏有着本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5.
世纪之交的我国运动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常芸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19(4):340-341
运动解剖学 (sportsanatomy)是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 ,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影响、探索人体结构的机械运动与运动技术的规律的一门学科。自从 19世纪末 ,著名解剖学家列斯加夫特首先将人体解剖学与体育运动相结合 ,创立了运动解剖学以来 ,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程。而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形态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已发展成多学科的解剖科学。由于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目前大医学范畴的人体解剖学已分化出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及显微形态计量学等一系列分支学科。而以高新技术手段进行前沿探索的微观研究… 相似文献
106.
不同力竭运动后大鼠心脏传导系统结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其在运动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心脏窦房结、房室结和浦肯野氏纤维细胞骨架因子结蛋白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特点,为阐明运动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0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一次力竭组(4组)、2周反复力竭组(4组)及其相应的安静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于力竭运动后即刻、4、12及24小时,先进行心电图(ECG)检测,随即应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定位并收集窦房结、房室结和浦肯野氏纤维细胞团,采用免疫荧光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结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不同力竭运动后,部分大鼠发生心律失常,本研究建立的运动性心律失常模型成功。一次和反复力竭运动后,大鼠窦房结结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规律基本一致,12小时窦房结结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一次和反复力竭运动后,房室结结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规律基本一致,运动后24小时下降较明显(P<0.05)。反复力竭运动后4小时浦肯野氏纤维结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一次力竭后(P<0.05)。结论:不同力竭运动后心脏传导系统各部位细胞骨架支撑因子结蛋白在mRNA和蛋白水平存在低表达,且反复力竭后心脏传导系统改变更明显,提示力竭运动可致心脏传导系统骨架因子结蛋白受损,可能是发生运动性心律失常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7.
第三届奥林匹克世界体育科学大会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芸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6,(1)
第三届奥林匹克世界体育科学大会简介常芸1995年9月16日至22日第三届奥林匹克世界体育科学大会在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召开。本届世界体育科学大会由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主办,1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本会共设运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冠脉内化学消融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与注意事项方法术中采用多道生理记录仪4~6导联心电图进行心电监护,双道有创压力转换器监测左室流出道与主动脉根部压力,术中及时向术者报告心电图,左室与主动脉根部压力阶差的变化,若在静息时和早搏后压力阶差均<30mmHg,且心电图出现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传导阻滞,及时提醒术者手术已经成功.术中和术后严密心电图监护72小时,若发现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及时进行体外临时起搏.术中术后剧烈胸痛时,应给予吗啡或杜冷丁止痛,保证病人情绪稳定.结果22例手术成功,病情稳定出院. 相似文献
109.
运动性心脏重塑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进一步探讨运动心脏重塑的发生机制 ,本研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技术 ,对 60只SD大鼠 1 2周耐力训练过程中心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Ⅰ )的表达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与安静对照组相比 ,耐力训练过程中心肌组织中IGF -Ⅰ在转录水平的表达均显著增强 ,其中 ,心房IGF-ⅠmRNA的表达在训练 1 0天达到高峰 (P <0 0 1 ) ,心室IGF -ⅠmRNA的表达在训练 3天即达到高峰 (P <0 0 1 ) ,训练 40天后心房、心室IGF -ⅠmRNA的表达基本恢复到正常对照水平。结果提示 ,心血管调节肽IGF -Ⅰ在运动性心脏重塑发生过程中起上调作用 ,且这种上调作用在运动心脏发生的早期即已启动 ,心房和心室组织中IGF -Ⅰ的调节作用在时间和方式上存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0.
运动心脏重塑中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选用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 35只 ,随机分为四种不同负荷运动训练组 ,以建立运动性心脏重塑的实验动物模型 ,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观察和分析在运动性心脏重塑过程中 ,细胞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运动负荷的关系。结果发现 ,运动训练使心肌组织BaxmRNA表达量增加 ,Bcl- 2mRNA表达量减少 ,Bax/Bcl- 2比值增加 ,Bax与Bcl-2作为调控细胞凋亡发生的中心环节 ,共同参与运动性心肌细胞凋亡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