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3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老年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模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变化,探讨ROS清除剂对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7月龄大鼠分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模型组、活性氧清除剂——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干预组。夹闭双侧肾动脉30min再灌注18h制成I/R模型。观察肾功能、肾脏病理改变、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检测肾组织caspase-3,测定肾组织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1)肾脏I/R损伤时,老年大鼠肾功能明显减退,肾组织病理改变比较明显,大量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肾组织caspase-3、肾组织中MDA含量增加、SOD活性下降(P〈0.05)。(2)BHA能明显的改善肾功能、组织病理改变和凋亡相关指标(P〈0、05);BHA能减少组织中MDA含量,部分恢复组织中SOD含量。结论老年大鼠肾脏I/R损伤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增加,肾功能减退。ROS堆积后,线粒体损伤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清除ROS可以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减轻I/R损伤。  相似文献   
92.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Flt 1和Flk 1在大鼠肾组织内的表达及随增龄变化 ,探讨它们在肾脏衰老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 3、12、2 4月龄 (各 7只 )大鼠肾组织石蜡切片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定量分析肾组织内微血管变化及VEGF、Flt 1和Flk 1表达变化。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RT PCR)检测肾组织内VEGF AmRNA的表达。 结果  2 4月龄组与 3月龄组相比肾小球面积增大〔(15 6 35± 10 2 2 ) μm2 vs(72 0 5± 496 ) μm2 ,P <0 0 1〕 ,肾小球内毛细血管袢腔面积与肾小球面积百分比减少 (46 76 %± 4 91%vs 6 3 75 %±6 0 2 % ,P <0 0 1) ,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数量减少 (9 8± 2 6vs 14 7± 3 1,P <0 0 1) ;肾小球内VEGF阳性细胞数增多 (9 3± 2 4vs 6 4± 1 6 ,P <0 0 5 ) ;集合管中VEGF的表达则明显减少(9 35 %± 2 10 %vs 15 2 3%± 3 2 2 % ,P <0 0 5 ) ;Flk 1在肾小球血管袢上表达增加 (9 17%±2 0 2 %vs 1 0 3%± 0 35 % ,P <0 0 1) ,而Flt 1和Flk 1在肾小管上表达则明显减少 (7 6 4%±3 0 2 %vs 15 36 %± 2 5 4% ,2 48%± 0 86 %vs 9 0 1%± 2 6 3% ,P <0 0 1)。 2 4月龄组VEGF AmRNA较其他两组减少 (P <0 0 5 )。 结论 VEGF、Flk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人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对肾脏器官衰老过程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对3、12、24月龄人TIMP-1转基因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肾组织石蜡切片行PASM染色,观察肾组织内微血管密度变化;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TIMP-1、TIMP-2、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MMP-9、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Ⅲ型和Ⅳ型胶原蛋白质表达;明胶酶谱和反向酶谱分别检测明胶酶和TIMP-1的活性。结果 24月龄时与野生型小鼠相比,转基因小鼠肾小球和肾小管周围的微血管密度降低(P〈0.05);TIMP-1、Ⅲ型和Ⅳ型胶原蛋白质表达增多(P〈0.05),而MMP-2、MMP-9和VEGF的表达降低(P〈0.05);明胶酶谱和反向酶谱结果显示,明胶酶的活性下调(P〈0.05),而TIMP-1的活性则上调(P〈0.05)。结论 TIMP-1可能通过影响血管生成而促进肾脏器官衰老。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7CB5074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科学基金(30121005)  相似文献   
94.
小鼠抗人Nanog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基因免疫方法制备小鼠抗人Nanog多克隆抗体并进行鉴定。方法应用Accelrys软件分析Nanog抗原表位,选择其中免疫原性较强的抗原表位(A16-V101),从Nanog cDNA全长质粒中扩增其cDNA(258bp)序列,克隆到pBQAP-TT构建基因免疫载体,鉴定正确后与辅助载体pCMVi-GMCSF和pCMVi-Fh31。同时免疫小鼠,12周后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体滴度,Western blot方法鉴定抗体对人肾组织的特异性。同时将Nanog-AAV2病毒转染到HKC细胞,免疫荧光定位Nanog在细胞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Nanog基因免疫载体,经酶切及序列分析鉴定完全正确。ELISA结果显示抗体滴度为1:32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小鼠抗Nanog多克隆抗体识别人肾组织34kD的Nanog蛋白。免疫荧光结果表明转染的Nanog基因主要表达在HKC细胞细胞核。结论用基因免疫的方法可以成功制备高效价和高特异性抗Nanog多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95.
自发狼疮肾炎鼠细胞间粘附分子的变化及黄芪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及免疫荧光技术研究了自发狼疮小鼠(MRLlpr/lpr)肾脏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分布及表达,同时对肾组织中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的沉积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MRLlpr/lpr小鼠肾组织中ICAM-1可在毛细血管袢及系膜区有明显沉积。经用中药黄芪治疗后ICAM-1在肾组织中分市及沉积均明显减弱,治疗1组6.25±4.37%,治疗2组5.33±2.08%,狼疮组20.85±1.26%。同时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的沉积也明显减弱。结果提示ICAM-1在自发狼疮小鼠肾脏病变中起重要作用,黄芪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减轻自发狼疮小鼠的肾脏病变。  相似文献   
96.
我们利用小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采用地高辛标记的细胞黏附分子-1(ICAM-1)cDNA探计与单核巨噬细胞(ED-1)抗体在同一切片上观察了肾间质中ICAM-1mRNA及ED-1抗原的表达,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7.
IgA肾病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P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纤维蛋白平板法检测108例IgA肾病及34例健康自愿者尿PA活性,同时以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27例IgA肾病及6例正常人肾组织t-PA、u-PA抗原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正常人肾组织t-PA偶见少量表达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袢,u-PA则表达于所有节段的肾小管上皮细胞。IgA肾病肾组织t-PA阳性率及单个肾小球t-PA平均积分明显高于正常人。轻度增生的肾小球其t-PA阳性率明显增高,中度增生的肾小球t-PA阳性率明显高于轻度增生者,硬化的肾小球不表达t-PA。u-PA表达明显下调,尿PA活性下降。伴血肌酐升高、肾小管间质病变严重、肾小动脉病变较重或大量蛋白管型形成的患者尿PA活性下降更为明显。结论:IgA肾病早期肾组织t-PA表达增加,晚期下降。肾组织u-PA表达减少。蛋白管型的形成可能与尿PA活性下调有关。尿PA活性的检测有助于判断IgA肾病的病情。  相似文献   
98.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及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检测了非IgA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组织病变过程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变化。结果显示:P在系膜细胞增殖的肾小球内细胞间粘附分子-1含量增加,并随病变进展明显增加,且与系膜细胞增殖程度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
纤维连接蛋白及其受体在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N)及其受体(FNR)与IgA肾病的关系,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的方法对41例IgA肾病患者和6例正常人肾组织中的纤维连接蛋白及其受体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正常肾组织肾小球FN分布于系膜区,FNR在肾小球系膜区毛细血管袢均有分布I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克隆人肾与小肠ASBT(顶端Na+/胆汁酸协同转运蛋白)基因并比较2者的序列差别,明确ASBT蛋白在肾小管上皮的亚细胞定位及在人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从人肾和小肠组织中提取总RNA,然后用带有8肽FLAG标签的PCR引物通过RT-PCR技术扩增ASBT全长cDNA基因并测序,并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ASBT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然后将其转染到肾小管上皮细胞LLC-PK1中表达并用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该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ASBT在人肾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结果: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肾小管ASBT基因的序列与小肠ASBT序列完全一致。Western blotting表明ASBT基因在LLC-PK1细胞中得到了正确的表达。共聚焦显微镜分析显示正常ASBT蛋白主要定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与生物信息学的预测结果一致。免疫组化染色表明ASBT蛋白主要表达于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的刷状缘侧,在间质及远端小管没有表达。结论:人肾小管ASBT基因序列与小肠ASBT相同,ASBT蛋白主要表达于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管腔侧细胞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