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85篇
  免费   836篇
  国内免费   565篇
耳鼻咽喉   210篇
儿科学   103篇
妇产科学   91篇
基础医学   667篇
口腔科学   85篇
临床医学   1887篇
内科学   1087篇
皮肤病学   384篇
神经病学   321篇
特种医学   4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864篇
综合类   4074篇
预防医学   1713篇
眼科学   136篇
药学   1451篇
  42篇
中国医学   1739篇
肿瘤学   518篇
  2024年   153篇
  2023年   468篇
  2022年   528篇
  2021年   651篇
  2020年   434篇
  2019年   412篇
  2018年   410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335篇
  2015年   364篇
  2014年   730篇
  2013年   614篇
  2012年   733篇
  2011年   794篇
  2010年   773篇
  2009年   726篇
  2008年   715篇
  2007年   652篇
  2006年   631篇
  2005年   577篇
  2004年   480篇
  2003年   508篇
  2002年   399篇
  2001年   385篇
  2000年   350篇
  1999年   332篇
  1998年   282篇
  1997年   285篇
  1996年   234篇
  1995年   229篇
  1994年   252篇
  1993年   148篇
  1992年   141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84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1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微生物比浊法测定乙酰螺旋霉素片的效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乙酰螺旋霉素片效价的方法。方法采用比浊法,并与管碟法比较。结果比浊法线性范围为1~5U.ml-1,线性方程为:A=-0.6959lgC 0.6701(r=0.9967),平均回收率为98.71%。结论比浊法与管碟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且更快捷、方便。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建立五加皮酒提取液中特征性成分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用HPLC测定样品中甘草酸、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各含量与近红外光谱(NIRS)之间的多元校正模型,并对未知样品进行定量预测。结果:校正模型对甘草酸、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的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0.023 9,0.021 8,0.012 6,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78 0,0.978 7,0.975 7,经外部验证,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0.023 7,0.018 8,0.010 7。结论: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能满足五加皮酒提取液中特征性成分快速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究津力达颗粒(人参、黄精、苍术、苦参、麦冬、地黄、何首乌、山茱萸等)对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Apo E-/-小鼠骨骼肌甘油三酯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 8只雄性C57BL/6J小鼠设为正常组。40只雄性Apo E-/-小鼠喂养16周后分为模型组、罗格列酮组、津力达颗粒低,中和高剂量组,灌胃给药8周.采用组织游离脂肪酸试剂盒、BCA蛋白浓度法测定骨骼肌游离脂肪酸含量;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评价小鼠的胰岛素抵抗程度;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测定小鼠骨骼肌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受体底物2、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津力达颗粒能够降低小鼠的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下调小鼠骨骼肌游离脂肪酸含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同时上调小鼠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受体底物2,下调SREBP-1c 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津力达颗粒能够明显改善小鼠糖耐量异常来改善高脂诱导的Apo E-/-小鼠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来源的干细胞体外扩增诱导生成树突细胞(DC),与同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干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提取CML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利用流式细胞术(FCM)分选纯化白血病干细胞(LSC)CD34+CD38-CD44+,体外扩增诱导生成LSC-DC.取同一患者骨髓的BMMC诱导出CIK.LSC-DC与CIK共培养,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FCM分析LSC-DC和CIK细胞免疫表型,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在LSC及LSC-DC中的表达,FCM检测LSC-DC-CIK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干细胞的杀伤及凋亡情况.结果 白血病干细胞能成功诱导为LSC-DC,其DC成熟免疫表型CD40、CD80、CD83、CD86及受体(HLA-DR)的表达均高于诱导前;共培养后CIK表面标志CD3、CDs、CD56的表达率高于单独培养CI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SC-DC与CIK共培养后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干细胞的杀伤率(66.94%)明显高于单独培养的CIK(31.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SC-DC-CIK可诱导K562细胞凋亡,凋亡率为52.28%±3.71%,与CIK组(37.51%±1.8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对其中白血病干细胞无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结论 CML来源LSC-DC保留有干细胞特征,其与CIK共培养能杀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干细胞,但无明显的诱导干细胞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了解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控制儿童肥胖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朝阳区双井地区2所小学1 129名2~4年级的所有在校儿童及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和身高体重测量。结果超重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吃早餐和控制体重方法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家长对儿童体重正确评价方面也存在差异。结论在儿童肥胖防控方面应加强重点知识点的健康教育,在家长指导方面应该注意使家长正确认识和评价儿童体重。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探讨哮喘宁煎剂对哮喘豚鼠模型的作用机理。方法:分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氨茶碱组及哮喘宁组,测定各组于致敏原激发后4h、12h、24h外周血EOS计数,血浆ET、TXB2、6-keto—PGF1α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致敏原激发后12h,病理组血浆ET含量明显升高,氨茶碱和哮喘宁均有降低血浆ET含量的作用,且后者作用持续时间更长,至24h仍有显著疗效。血浆TxB2、6-keto—PGF1α的水平则于激发后4h即有显著性改变。病理组TXB2明显升高,6-keto—PGF1α明显降低,氨茶碱和哮喘宁均有降低血浆TXB2含量,增加血浆6-keto-PGF1α含量,调节二者失衡的作用,二者的区别在于氨茶碱起效较快,但持续时间较短,哮喘宁虽赶效不如氨茶碱迅速,但持续时间较长,于激发后24h仍有显著作用。对过敏原激发后不同时间外周血EOS计数的同步观察,发现外周血EOS计数于致敏原激发后4h开始升高,24h达到最高峰,氨茶碱和哮喘宁对其均有不用程度的降低作用。结论:哮喘宁能够降低外周血EOS计数,抑制血浆ET活性,恢复血浆TXB2/6-keto-PGF1α失衡。因而可能具有抗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复方除痹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除痹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7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致炎30分钟前和致炎后8小时、22小时、32小时、46小时和56小时分别灌胃给药1次,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20 mL/kg(体质量,下同)灌胃,阳性组给予雷公藤多苷片40 g/...  相似文献   
999.
氨曲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崔红利  陈东风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3):1983-1984
氨曲南,英文名称aztreonam,缩写为AZT,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需氧革兰阴性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多种质粒介导和染色体介导的β-内酰胺酶稳定,主要治疗敏感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引起的各种感染。本文主要对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通过临床应用膀胱腔内灌注抗人膀胱癌免疫毒素 (BDI- 1-MT) ,观察治疗膀胱癌和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 对 18例术后和 5例未手术的膀胱癌病人 ,膀胱腔内灌注BDI- 1-MT 1个疗程以上 ,观察疗效、复发情况及毒副反应。结果 术后 18例随访 6~ 2 0个月未见复发 ,未手术 5例随访 6~ 2 1个月 ,其中 3例显效 ,2例有效。所有病例均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 膀胱腔内灌注BDI- 1-MT治疗膀胱癌和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有良好效果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