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在进展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57例进展期胃癌组织中HSP90的表达情况,并分析HSP90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HSP90高表达率为68.2%(107/157)。HSP90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r=0.514,P<0.001)。157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RFS)为27.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33.0个月;HSP90低表达患者的中位RFS和OS均为60.5个月,而HSP90高表达者分别为15.0个月和20.0个月(P均<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HSP90表达为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HSP90表达与进展期胃癌的侵袭转移相关,其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2.
多原发大肠癌12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原发大肠癌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对12例多原发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同期收治的700例大肠癌中,多原发大肠癌12例(12/700),其中同时多原发大肠癌8例(66.7%),异时多原发大肠癌4例(33.3%).行根治性切除10例,姑息性切除2例,肿瘤局部切除伴右半结肠切除1例,肿瘤局部切除伴扩大左半结肠切除1例.术后5年生存率58.3%(7/12),10年生存率33.3%(4/12).结论 术前行全结肠纤维结肠镜检查,术中仔细探查,防止遗漏,术后定期复查,是改善多原发大肠癌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关键.多原发大肠癌的手术方式应根据肿瘤根治原则结合术中实际情况来选择.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全结肠灌洗术后一期切除吻合治疗恶性左半结肠梗阻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对我院近10年间收治的28例全结肠灌洗术后一期切除吻合治疗恶性左半结肠梗阻的成功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28例,其中降结肠癌5例,乙状结肠癌11例,直肠乙状结肠交界癌8例,直肠中上段癌4例,全部患者全结肠灌洗后均行一期吻合术。术后并发切口感染5例、肺部感染3例、吻合口瘘2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患者恢复好,均短期治愈出院,随访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全结肠灌洗术后一期切除吻合治疗恶性左半结肠梗阻可使患者免去分期手术、多次手术的痛苦及结肠造瘘给患者带来的生活不便,减少分期手术所造成的肿瘤医源性播散及手术时机延误,降低治疗费用;只要进行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全结肠灌洗术后一期切除吻合治疗恶性左半结肠梗阻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4.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又称应激蛋白(stress protein,SP),是机体细胞在一些应激原如环境高温、氧化应激、感染、创伤、缺氧等条件诱导下,激活HSP基因,高效表达的一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原核、真核细胞中参与细胞的损伤与修复。其所具备的一系列免疫学功能如伴侣抗原肽、提成和加工处理抗原肽及激活抗原提成细胞(antigen presentingcells,APCs)等,使其在肿瘤免疫应答过程中可充  相似文献   
55.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性肿瘤,具有非定向分化的特性,由于组织分化程度的不同,有着不同的组织学、形态学和预后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前所报道的所谓平滑肌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经再次免疫组化证实85%以上为间质瘤[1]。为了使临床医师对GIST有一个总体认识,本文仅对GIST的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现状作一简要概述。一、GIST的发病机制GIST由Mazur等在1983年率先提出,光镜下分梭形细胞型、上皮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3种类型。GIST的发生有着不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即:(1)c-kit突变型,根据外显子突变情况,又可以分为不同…  相似文献   
56.
57.
腹膜肿瘤整体预后较差,以往继发性腹膜肿瘤的诊疗只能参考相应病种的指南。《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腹膜肿瘤》将相关癌种的诊治指南及文献进行整合,并进行全面规范性阐述,重点聚焦国内腹膜肿瘤临床实践和研究结果,最大特点在于立足“中国特色”“中国模式”,是国内外首部腹膜肿瘤诊治指南。笔者通过“防-筛-诊-治-康”全过程对《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腹膜肿瘤》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58.
腹腔热灌注化疗(intraperitoneal hyperthermic perfusion chemotherapy,IHPC)可以清除肿瘤切除术后腹腔内残存的病灶,预防与治疗恶性肿瘤腹腔种植性转移,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传统的细胞减瘤术(cytoreductive surgery,CRS)对腹膜假性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的疗效不尽人意[2].如何在CRS术后彻底清除腹腔内残存的PMP活性细胞是预防PMP术后复发、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现将CRS术后应用IHPC治疗PMP的临床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9.
60.
腹膜种植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腹腔温热化疗(intraperitoneal hyperthermic chemotherapy,PHC)对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1].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细胞来源于癌症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2-3].胃癌腹膜种植转移是由胃癌CSC引起,针对胃癌CSC而不是成熟胃癌细胞的治疗在胃癌腹膜种植转移的治疗策略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仅对胃癌CSC在胃癌腹膜种植转移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