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37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用核苷(酸)类药物后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7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后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核苷(酸)类药物停药复发时间的因素。结果:拉米夫定组与联合用药组复发时间比较,患者复发时间较长(P=0.031)。在抗病毒疗程>24个月组,恩替卡韦与联合用药组复发时间比较,患者复发时间较长(P=0.048);拉米夫定组与恩替卡韦组复发时HBV DNA水平比较,恩替卡韦组患者HBV DNA水平较低(P=0.039)。在未达标患者中,抗病毒疗程是影响核苷(酸)类药物停药复发时间的危险因素。结论:大多数患者未达到停药标准而自行停药,已达到停药标准患者,停药后仍有较高复发率。在未达标患者中,抗病毒疗程长,与短时间内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82.
1例26岁女性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2g,1次/d。第4天突然出现下腹持续性胀痛,腹部超声及CT检查提示双侧输尿管结石。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第5天患者尿中排出少许沉渣。当天腹痛缓解,尿频、尿急症状消失。第6天复查cT,双侧输尿管结石消失。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力竭运动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变化特点,以期为运动疲劳的中枢机制提供一定实验室依据。方法:4月龄C57/BL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SC组)和一次性游泳力竭组(SE组)。力竭游泳即刻取材(皮层、下丘脑、纹状体、海马、脑干和小脑)六个脑区,高功率微波灭活脑组织相关酶类;HPLC测定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多巴克(DOPAC)、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结果:力竭时皮层、海马和脑干NE含量较安静时明显增加(P0.05),而下丘脑、纹状体和小脑NE含量有降低趋势。海马、脑干组织DA含量力竭时极显著增加(P0.01),皮层、纹状体区仅有增加趋势,而下丘脑DA含量较安静时有降低趋势;DA的代谢产物DOPAC仅在脑干有明显增加。各脑区力竭时5-HT均较安静时明显增加(P0.05),其代谢产物5-HIAA在皮层、下丘脑及小脑也增加显著(P0.05)。结论:运动至力竭过程中各脑区单胺类神经元激活程度不相同,其中5-HT和NE可以作为中枢皮层疲劳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调查2011年9月建湖县某幼儿园细菌性痢疾爆发的流行病学及病因,提出科学的防控措施.方法 采取病例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实验室检测等手段. 结果 此次疫情从2011年9月15-17日,共发病56例,罹患率为20.29%(56/276).经实验室检测,在采集的肛拭子和粪便标本中分离出6份菌株,为I型宋内志贺菌. 结论 此疫情是1起由浅井水污染餐用具引起的细菌性痢疾爆发疫情.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分析丙型肝炎患者血浆中微量元素(铜、铁和锌)含量及其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及相关肝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检测HCV持续感染者(90例)、自限清除者(92例)和对照(99例)血浆中的铜、铁和锌含量,偏相关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CV持续感染者血浆中微量元素水平与HCV病毒载量的关系。结果 HCV持续感染组血浆中锌含量低于对照组,铁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以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为协变量的偏相关分析结果发现,铁与HCV RNA水平呈负相关(r=-0.263,P=0.016)。以年龄、性别、BMI、各微量元素含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铁含量升高是HCV持续感染者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升高的危险因素(OR=1.001,95% CI:1.000~1.002,P=0.030)。结论 微量元素铜、铁、锌可能和HCV感染转归相关,其中铁水平升高是HCV感染慢性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6.
目的 了解有偿献血人群血浆炎症细胞因子、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感染转归及其HCV RNA病毒载量的关系。 方法 收集既往有偿献血人群322例,其中HCV持续感染者99例,自限清除者108例,健康对照115例,检测该人群的炎症细胞因子IFN-γ、IL -10,血浆25(OH)D水平及各项肝功能指标,分析其与HCV感染转归、病毒载量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结果 HCV持续感染者及自限清除者的血浆25(OH)D、IFN-γ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者;HCV持续感染者的血浆IL-10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而其IFN-γ/IL-10比值低于对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控制年龄、性别和BMI后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CV持续感染者的病毒载量与25(OH)D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 =-0.139, P = 0.016),与IL-10接近正相关关系(r = 0.111,P = 0.054);血浆25(OH)D水平与IFN-γ(r = 0.111,P = 0.054)、IFN-γ/IL-10比值(r = 0.112,P = 0.052)均接近正相关关系。结论 HCV感染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及维生素D缺乏现象,维生素D水平可能与HCV病毒复制、感染转归及慢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87.
患者,男,10岁。主因左侧阴囊挫裂伤2h于2008年8月10日入院。患者玩耍时不慎摔倒,阴囊撞击到地面硬物上(具体不详),当时阴囊出现一裂口,疼痛,流出鲜红色血液,自行排尿通畅,尿色清虎.无昏迷,无腹痛,无恶心、呕吐。入院体检:神志清晰,腹部无隆起和压痛。尿道外口无渗血。左侧阴囊肿大,下方正中见一横行伤口,长约4cm,出血,伤口边缘红肿,局部挫裂,不规整,表面有黑色污物附着.阴囊内容物部分突出伤口.睾丸、附睾触诊不清;  相似文献   
88.
目的观察党参大枣乌鸡汤(党参+大枣+乌鸡肉)及拆方(党参+乌鸡肉、大枣+乌鸡肉、党参+大枣)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阐明对机体保健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血清溶血素测定法、抗体生成细胞检测法和小鼠碳廓清试验等综合评价党参大枣乌鸡汤及拆方对小鼠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党参大枣乌鸡肉大剂量组、大枣乌鸡肉的大剂量组光密度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党参大枣乌鸡大/中剂量组、大枣乌鸡肉大/中剂量组、党参乌鸡肉大剂量组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积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党参大枣乌鸡、大枣乌鸡肉、党参大枣的大剂量组能提高小鼠溶血空斑数,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5)。党参大枣乌鸡汤及拆方对小鼠的脾脏重量和胸腺重量无影响(P〉0.05)。党参大枣乌鸡肉、党参乌鸡肉、大枣乌鸡肉、党参大枣3个剂量组小鼠的吞噬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党参大枣乌鸡汤及拆方能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9.
中药多糖类化合物肠内转运与代谢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研究分析国内外有关中药多糖类化合物现状,提出:中药多糖类化合物在小肠难吸收,推进至大肠后在肠道微生态的作用下,代谢生成小分子寡糖类等,这些寡糖类代谢产物部分被吸收产生类似于多糖的药理作用,而剩余部分经大肠排泄,药材中的多糖是前药等观点,并就中药多糖类化合物肠内转运与代谢的研究方法提出的设想。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索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这5个地理相邻的省份中重要虫媒传染病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的病毒演化关系,为HFRS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以往疫情资料和疫区类型在这5省中选择14个HFRS疫区,应用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全面、系统的研究该病的流行特征、时空演变规律和宿主与病原共进化关系等。结果 5个省份在地理上邻近,气候上属于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区,为病毒宿主提供了良好的繁衍条件。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分别为汉坦病毒在野外和室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行分析发现,从疫区鼠中分离的汉坦病毒(hantavirus,HV)基因与现有病毒有高度的同源性;研究HV基因时空演变规律与病原分子进化发现,汉滩型病毒(hantaan virus, HTNV)和汉城型病毒(seoul virus, SEOV)的基因差异和亲缘性主要表现为地区性。结论 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地区仍是肾综合征出血热汉滩型和汉城型的主要混合疫区,该研究结果可为我国丘陵地区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趋势预测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