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0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44篇
基础医学   34篇
口腔科学   24篇
临床医学   122篇
内科学   92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81篇
综合类   422篇
预防医学   89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106篇
中国医学   214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一前言目前,随着输血理论的发展和输血方法的多样化,大量的血液被应用于临床。过去,人们对此是缺乏研究的。就大量的血液应用于临床而言,与其说是一个单纯的输血问题,倒不如说是一个与整个医疗动向有关的问题。例如,心脏外科领域里,人工心肺的使用;内科领域里,血液成分疗法的普及以及人工肾脏的使用等等,都使得在各科领域中的输血量大量增加。这样的大量输血,当真是好现象吗?能说是一种进步吗?除了有其肯定的一方面之外,我们还必须考虑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2.
目的评价睾酮治疗对男性糖代谢的影响,为临床将睾酮治疗用于改善男性糖代谢紊乱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Direct(SDOS)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睾酮治疗对男性糖代谢影响的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最终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资料,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干预组496人,对照组429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血糖控制方面,睾酮治疗可以降低空腹血糖水平[SMD=-0.13,95%CI=(-0.25,-0.01), P=0.03]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SMD=-0.25, 95%CI=(-0.43,-0.07), P=0.006];在胰岛素抵抗方面,睾酮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能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SMD=-0.16,95%CI=(-0.29,-0.03),P=0.01],以及降低HOMA-IR值[SMD=-0.99,95%CI=(-1.68,-0.31),P=0.005]。结论睾酮治疗可以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张力蛋白同源、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及增殖性核抗原Ki-67在人胸腺瘤发生、浸润和转移中表达的生物学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胸腺瘤患者中PTEN、EGFR和Ki-67的表达,用5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的正常胸腺组织作对照。结果5例正常胸腺组织中,PTEN全部为阳性表达,EGFR仅微量阳性表达,Ki-67无1例阳性表达。45例胸腺瘤组织中,从良性胸腺瘤、侵袭性胸腺瘤到胸腺癌,PTEN阳性表达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08,P=0.020);EGFR、Ki-67表达率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32,0.018,7.006,P=0.030);PTEN、EGFR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与胸腺瘤的肿瘤性质、Masaoka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参数有关(P〈0.05);PTEN与EGFR、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2,-0.653;P〈O.01),EGFR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807,P〈O.01)。结论胸腺瘤的发病分子机制中存在多种基因变异,PTEN的失表达和EGFR、Ki-67的过度表达在其发生、浸润和转移中起一定的作用;PTEN、EGFR和Ki-67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共同影响着胸腺瘤的发生、发展,三者的检测有助于对胸腺瘤的早期诊断,并判断其恶性程度、侵袭和转移能力及预后。  相似文献   
84.
改良1/3管形钢板结合拉力螺钉治疗老年 踝关节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晋辉  谢林  洪友松  王庚启  康然 《中国骨伤》2010,23(12):936-937
目的:研究治疗老年A、B型踝关节骨折的一种手术器械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0月至2009年5月采用改良的1/3管形钢板结合拉力螺钉治疗老年踝关节骨折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58~81岁,平均69.3岁。按Danis-Weber分类:A型6例,B型8例。采用AOFAS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总结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本组14例术后全部随访,骨折全部愈合,随访时间12~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术后根据AOFAS评分标准,总平均分(88.0±2.1)分。结论:根据每例患者的情况因人因病制宜,采用外踝改良1/3管形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老年A、B型踝关节骨折的良好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85.
为了解判断血糖和尿糖检测结果的不一致性。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全自动生化仪分析仪检测。尿糖采用干化学试带法十项分析仪检测。在566例患者中,血糖尿糖不一致性33例,阳性率为5.83%。对于血糖与尿糖检测不一致的解释,结合病人的临床体征和表现,从疾病的生理和病理多方位去考虑,特别是同类项目结果之间出现矛盾时,更要仔细和慎重,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有利于患者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6.
现代化医院就要有现代化的医疗仪器设备。要充分发挥这些仪器设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要有一支专业、科学的管理技术队伍,医疗仪器设备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对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的工作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选购、订购、验收、资产管理及档案的建立和管理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87.
氨酚曲马多片人体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海霞  司法启  周远大 《中国药房》2008,19(29):2264-2267
目的:研究氨酚曲马多片在人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10名志愿者单剂量口服氨酚曲马多片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氨酚曲马多片中对乙酰氨基酚和曲马多的药-时曲线均符合口服吸收一室模型;t1/2Ka分别为(0.23±0.16)、(0.64±0.60)h,t1/2ke分别为(2.12±0.78)、(5.48±2.90)h,tmax分别为(0.90±0.43)、(1.88±1.12)h,Cmax分别为(9.37±2.56)μg.mL-1、(115.27±98.88)ng.mL-1,CL/F(s)分别为(24.52±7.12)、(0.15±0.08)L.h-1,AUC0~t分别为(30.38±7.47)μg.h.mL-1、(598.36±232.14)ng.h.mL-1,AUC0~∞分别为(33.02±9.15)μg.h.mL-1、(800.12±420.92)ng.h.mL-1,MRT0~t分别为(3.75±1.41)、(5.46±1.64)h,MRT0~∞分别为(5.24±2.92)、(9.86±6.00)h。结论:本研究可为新剂型氨酚曲马多片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8.
目的:从槟榔中筛选出能与烯丙基焦儿茶酚具有协同抗疟疾的化合物。方法:运用生物活性导向分离的方法,把从槟榔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的各组分进行体外抗疟疾试验,找出活性单体。结果:筛选出能与烯丙基焦儿茶酚具有协同抗疟疾作用的两个化合物,他们与烯丙基焦儿茶酚在一定浓度下单独给药体外抗疟疾效果很差,但是联合给药具有较好的体外协同抗疟疾作用。  相似文献   
89.
Ⅰ、Ⅱ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及同期无转移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盆腔淋巴结总转移率为23.35%(32/137),以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占全部淋巴结转移的59.37%。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宫颈肌层癌浸润深度有关,而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化及组织学类型、宫旁侵犯及淋巴管浸润无关。淋巴结转移个数(≥3个)与宫颈癌的预后密切相关。淋巴管浸润、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类型(鳞癌与非鳞癌)、病理分化与预后无显著相关。结论:肌层浸润≥1/2是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3个者预后差,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减少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的并发症。方法采用集柬血管钳法保留尿道外括约肌及其神经支配、保留神经血管束(NBV)、耻骨前列腺韧带等方法行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43例。结果经随访6~72个月,无尿失禁,39例排尿通畅,4例排尿困难,2例肿瘤复发。维持正常勃起功能者12例。结论保留尿道外括约肌、膀胱颈整形术可有效防止尿失禁发生率;保留NBV可有效保留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