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观察黄连水煎液微粒体系对大鼠小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结构与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常规煎煮获得黄连水煎液,经高速离心得黄连水煎液微粒及去微粒水煎液。采用大鼠肠循环灌注模型,分别用空白Kreb-Ringers(K-R)液、黄连水煎液、微粒重悬液和去微粒水煎液对大鼠空肠段进行循环灌注。2 h后取下肠段,以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紧密连接结构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空肠黏膜中ZO-1的表达水平。结果 空白K-R液组与去微粒水煎液组小肠上皮细胞间连接紧密无明显间隙,ZO-1蛋白呈蜂窝或点状聚集于上皮细胞周围;黄连水煎液组与微粒重悬液组小肠上皮细胞间隙增大,且ZO-1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黄连汤剂中活性成分肠吸收与黄连水煎液微粒体系调节小肠紧密连接结构和ZO-1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考察黄连粗多糖与小檗碱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治疗中的协同作用。方法 采用雄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5组,除正常组6只外,其余在小鼠日常饮水中给予5%葡聚糖硫酸钠建立结肠炎模型。建模成功后,每组分别进行灌胃给药4 d,每日1次,小檗碱组(100 mg·kg-1 BBR)、小檗碱+低剂量粗多糖组(100 mg·kg-1 BBR+22.8 mg·kg-1 CCP)、小檗碱+高剂量粗多糖组(100 mg·kg-1 BBR+45.6 mg·kg-1 CCP),模型组和正常组灌胃同体积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提取结肠,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紧密连接闭锁连接蛋白-1(ZO-1)、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和闭合蛋白(Occludin)蛋白的表达。以正常组为对照,评价各治疗组模型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长度、结肠组织形态和结肠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ZO-1、Claudin-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小檗碱组Claudin-1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黄连粗多糖联合小檗碱组Claudin-1、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小檗碱组比较,黄连粗多糖联合小檗碱组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明显强于小檗碱单独给药(P<0.05)。结论 黄连粗多糖协同小檗碱给药能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屏障损伤。  相似文献   
13.
焦放  侯子言  尹登科  杨晔  桂双英 《中草药》2016,47(8):1357-1360
目的考察黄连水煎液中不同固体微粒组分对有效成分小檗碱在体肠吸收的影响。方法以高速离心法去除黄连水煎液中较大粒径固体微粒;以大孔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对上清液中固体微粒进一步分离;以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评价黄连水煎液中固体微粒对小檗碱肠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小檗碱在小肠各肠段均有吸收,空肠段吸收最好,吸收速率常数(Ka)和有效渗透系数(Peff)分别为(3.587 9±0.005 2)×10-4/s和(4.529 4±0.009 7)×10-5 cm/s;黄连水煎液经高速离心分离和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后,得到粒径相近、电位差异较大的微粒P1[粒径(272.7±25.2)nm,电位(-6.85±0.16)m V]和P2[粒径(264.8±21.4)nm,电位(-18.20±0.71)m V];在体肠循环灌注实验表明,微粒P1可显著提高小檗碱的在体肠吸收[Ka为(5.853 6±0.970 1)×10-4/s、Peff为(8.082 4±1.004 2)×10-5 cm/s]。结论黄连水煎液中固体微粒可以显著增加小檗碱的肠吸收,其中微粒表面电位可能是微粒影响小檗碱肠吸收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共价结合制备肝素-藤黄酸接枝物(GA-Hep), 考察GA-Hep胶束的性质及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通过酰胺键将藤黄酸与肝素连接制备GA-Hep, 透射电镜观察胶束形貌、纳米粒度仪分析胶束的粒径及Zeta电位、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临界聚集浓度(critical aggregation concentration, CAC)、噻唑蓝(MTT)法考察自组装胶束体外对肺癌细胞A549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GA-Hep胶束为球形, 平均粒径(163±1.16)nm, Zeta电位为(-29±0.91)mV, 取代度为(44.50±0.15)%, CAC值为(0.004±0.000 61)mg·mL-1, 体外抗肿瘤试验结果表明GA-Hep对A549细胞的IC50为(31.22±0.14)μg·mL-1。结论: 该研究表明GA-Hep具有较高的载药量, 并形成稳定的胶束, 同时保留了藤黄酸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法药剂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元化教学模式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式教学法、PBL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并在教学中在系统介绍每种剂型基本知识后,引导学生进行一个与该剂型有关的实验设计等方式。结果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结论多元化教学模式值得倡导、研究并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是中药学及相关药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也是药学专业人员各类职称、晋级和资格考试必考科目.目前,高等院校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均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作者结合现代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出中药药剂学教学改革的思路,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化学修饰的非抗凝肝素(高碘酸氧化/硼氢化钠还原修饰肝素,OR-Heparin)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肾小球系膜细胞经高糖或高糖+OR-heparin作用24 h,Hoechest 33258染色、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p53,Bcl-2,Bax,cytosolic cytochromeC)的表达,Cy3-标记抗体荧光显微镜观察NF-κB的转录激活,比色法测定Caspase-3酶活。结果:氧化/还原修饰的肝素显著降低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凋亡,同时抑制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以及NF-κB的转录激活。结论:氧化/还原修饰肝素可以通过抑制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来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这可能与抑制NF-κB转录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考察丹参注射液体外对格列喹酮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平衡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在有无丹参注射液的情况下对格列喹酮血浆蛋白结合率进行测定。结果 格列喹酮高浓度(12.6 μg/mL)、中浓度(6.3 μg/mL)、低浓度(1.26 μg/mL)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含有高浓度(750 mg/mL)、中浓度(375 mg/mL)、低浓度(75 mg/mL)丹参注射液时,格列喹酮(12.6 μg/mL)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82.6±3.11)%、(87.3±9.80)%、(92.6±4.21)%。在含有高浓度丹参注射液时,格列喹酮血浆蛋白结合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临床剂量下,丹参注射剂不会影响格列喹酮血浆蛋白结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肝素结构与抑制高糖引起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修饰的方法制备2,3-O-脱硫酸肝素、6-O-脱硫酸肝素、N-脱硫酸肝素、高碘酸氧化/硼氢化钠还原肝素、羧基还原肝素和多硫酸化肝素,通过比浊法测得硫酸基团含量,核磁图谱分析肝素修饰物;MTT法比较这些肝素修饰物对高糖引起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多硫酸化肝素抑制活性显著增加,羧基还原肝素、高碘酸氧化/硼氢化钠还原肝素抑制活性相对肝素没有明显改变,而2,3-O-脱硫酸肝素、6-O-脱硫酸肝素和N-脱硫酸化肝素抑制活性显著降低。结论抑制活性大小的顺序和硫酸基团含量大小顺序一致,说明肝素中硫酸基团的含量是影响肝素抑制高糖引起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尹登科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438-1439
生物技术是一门应用生物科学研究成果增加生物制品数量、提高质量,从而满足人类日益增长需求的技术。近年来,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卫生等领域均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特别是在制药产业中的应用已成为最活跃、发展最快领域。这就要求药学专业学生要有生物技术制药相关的知识,而中医药院校药学专业有自身特点.如何提高生物技术制药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具有生物技术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药学人才是我们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