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4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探讨Dishevelled2和Vangl2蛋白在过量维甲酸致昆明小鼠腭裂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方法,检测维甲酸致畸小鼠(实验组)和相应对照组小鼠腭板中Dishevelled2和Vangl2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Dishevelled2在实验组间充质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相应对照组,在腭板上皮表达量先明显高于而后又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Vangl2在实验组腭板间充质中的表达量先明显高于而后又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结论Dishevelled2在间充质细胞中表达的上调以及在上皮细胞中先上调又明显下调和Vangl2在腭板间充质细胞中表达的先上调后下调可能与维甲酸致昆明小鼠腭裂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62.
目的 观察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与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表达的关系;同时探讨谷氨酰胺(Gln)在脓毒症心肌损伤治疗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内毒素脂多糖(LPS)腹腔注射法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及Gln组,再分为术后0、6、12、24 h亚组,每组6只.于相应时间点取心肌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LR4、TNF-α及IL-6的mRNA表达,并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LPS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程度增高.LPS组、Gln组各时间点心肌细胞TLR4、TNF-α及IL-6的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而Gln组心肌细胞凋亡程度较LPS组轻,各时间点TLR4 mRNA表达均较LPS组升高幅度明显降低,且于12 h、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NF-α mRNA表达亦降低,于6 h、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6 mRNA表达较LPS组升高幅度降低,且于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LR4信号转导基因及其调控细胞因子TNF-α、IL-6基因表达在脓毒症心肌细胞损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Gln通过影响相关基因表达干预脓毒症心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63.
过量维A酸致昆明小鼠腭裂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维A酸诱导的发生率较高、易于获得并可用于腭裂发生机制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致畸物全反式维A酸(atRA)作用于昆明小鼠(对照组采用等剂量溶剂),观察不同剂量和不同给药时间的胚鼠腭裂畸形发生率及腭部组织的光镜结构特点,确定诱导腭裂发生的最佳作用条件。结果:在孕10天给予80 mg/kg剂量atRA诱导昆明小鼠腭裂发生率最高为100.0%(P<0.01),为理想的腭裂动物模型,光镜结果显示,atRA诱导的腭裂为小腭。结论:成功建立了atRA致腭裂发生分子机制研究的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腭裂畸形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4.
背景:在老化过程中,脑内环境改变可引起脑内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改变.脑内神经干细胞与衰老和退行性神经病变疾病密切相关,增殖能力与年龄存在负相关,但以快速老化小鼠为衰老模型的相关研究未见报道.目的:比较快速老化与正常老化小鼠嗅球、海马、皮质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差异.方法:分别取6只快速老化小鼠(SAMP8)和6只正常老化小鼠(SAMR1)的嗅球、海马、皮质组织,在固定、冰冻切片后,运用Ki-67/Nestin免疫荧光双标检测3个脑区的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免疫荧光双标在荧光显微镜下通过Leica Qwin v3采图,在40倍物镜和10倍目镜下采图,每一张切片随机选取5 个相邻视野,通过Image-pro-Plus软件完成图像分析.结果与结论:正常老化小鼠和快速老化小鼠均有神经干细胞增殖现象,但二者存在差异,其差异主要表现在海马和嗅球两个脑区(P < 0.05).提示快速老化可能会导致海马、嗅球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65.
磁共振发射 /接收表面线圈的使用原则一般是专用表面线圈做特定的部位 ,这样能保持图像较高的信噪比[4 ] ,但要求每个人体部位都用专用线圈耗资太大 ,何况有些部位专用线圈在实际运用中很少用到 ,在不影响诊断的情况下 ,只要线圈空间允许 ,适合扫描部位摆放 ,一个专用线圈作多部位扫描是可行的 ,我们用头线圈及开放式头线圈作膝关节扫描取得良好效果。1 材料与方法随机抽取 1999年度用膝关节表面线圈、头线圈、开放式头线圈行双膝关节MR扫描共 32例 ,其中有 6例为志愿者用三种线圈先后扫描。线圈一般资料见表 1,开放式头线圈是本院专门为…  相似文献   
166.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合并脑血栓形成1例一院血液内科吴楠,李晓霞,杨会芬嘉兴市第二医院内科王波哈尔滨市第十医院内科尹海燕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合并血栓形成在亚洲地区较少见,我们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30岁。乏力、腰痛、酱油色尿反复发...  相似文献   
167.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重症肺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分组法将40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在常规西药及人工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对照组20例仅用西药及人工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并将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组进行比较。测定正常组及40例重症肺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重症肺炎患者血清TNF-α、IL-6及CRP含量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d 5、7 TNF-α、IL-6水平下降幅度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CRP含量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NF-α和IL-6是参与重症肺炎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醒脑静可通过减轻细胞因子介导的炎性反应对重症肺炎的肺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8.
目的探讨RARα和β-catenin在过量维甲酸致昆明小鼠腭裂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方法,检测维甲酸致畸小鼠和相应对照组小鼠腭板中RARα和β-catenin的表达状况。结果实验组RARα在腭板上皮细胞和间充质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β-catenin在腭板上皮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RARα在腭板上皮和间充质细胞中表达的下调和β-catenin在腭板上皮细胞中表达的上调与维甲酸致昆明小鼠腭裂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6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诊常见病,病情危重,变化快,及时溶栓治疗可以使梗死血管再通,增加再灌注,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我科2003年3月-2006年3月42例急诊AMI患者自身延误治疗时间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0.
目的 探讨艾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周围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腹腔注射诱导形成DPN模型,艾灸大鼠"胰俞"、"足三里"穴,每日1次,每穴15 min,连续治疗56天.通过血糖、尿糖、体重、饮食量等的监测,结合神经电生理方法检测神经传导速度,评价艾灸对DPN的治疗效应;HE染色、光镜观察坐骨神经组织结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坐骨神经NGF含量.结果 治疗后,艾灸组大鼠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艾灸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快于模型组(P<0.01);艾灸组病理形态较模型组有改善;艾灸组NGF含量也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1.艾灸能有效改善DPN模型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体征.2.艾灸改善DPN模型大鼠周围神经症状的效应可能与提高NGF含量,促进周围神经保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