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4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31.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外周血一氧化氮(NO)、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浓度及Marshall评分的影响。方法17例应用CBP治疗的MODS患者为观察组,14例拒绝应用CBP治疗的MODS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6,12,24,48,72h后CEC数量、外周血NO及血浆TNF-α、IL-6水平;并予Mar-shal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EC、NO及TNF-α、IL-6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观察组6,12,24,48,72h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CEC数量及TNF-α,IL-6水平明显下降,而NO有明显上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Marshall评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BP能有效改善MODS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情况,消除炎性反应物质,防止脏器损害的进一步发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2.
脓毒症(sepsis)是由感染引起的失控的宿主反应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是进行性、多冈素的疾病状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每年全球范围内有数百万人罹患脓毒症,其中超过1/4的患者死亡,显然,脓毒症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病症之一.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老年脓毒症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入选的老年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治疗组(n=39)和大剂量治疗组(n=39)。小剂量治疗组给予10万U静脉注射每8 h 1次,大剂量治疗组给予20万U静脉注射每8 h 1次。分别于入住ICU当时(D0)与入住ICU后第2、3、7天(D2、D3、D7)测定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水平变化,并记录患者 APACHE Ⅱ评分、ICU 住院时间及28 d 生存情况。结果(1)入科时两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血浆IFABP、DAO、D-La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IFABP、DAO、D-Lac水平均有所下降,但大剂量治疗组下降趋势表现得更加明显。从D3观察点开始,大剂量治疗组血浆IFABP、DAO、D-Lac水平均明显低于小剂量治疗组( P<0.05)。(3)经治疗后,大剂量治疗组APACHEⅡ评分及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小剂量治疗组( P <0.05)。(4)两组患者28 d 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对老年脓毒症患者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更加明显,能明显改善老年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减少ICU住院时间,但对降低28 d死亡率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34.
经穴特异性研究思路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经穴具有相对特异性.但随着针灸研究的深入推进,以及研究方法的加速更新,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经穴特异性受到了国际、国内研究者的多方质疑与挑战.因此,经穴特异性的研究已经被列入《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成为未来较长时期需要深入研究的针灸学科重大课题.为此,我们提出纵向、横向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及其相应的研究方法,以期为经穴特异性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5.
目的 观察“病例分享”教学法在中心ICU教学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中心ICU进修学习的实习医师、住院医师及进修医师共64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名,实验组采用“病例分享”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培训结束后采用:①问卷调查法,调查两组学员:是否提高兴趣满意度、是否有良好的教学气氛、是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否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是否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是否提高构建问题能力、是否提高综合分析能力等7个方面;②临床综合能力考核,统一命题,对两组学员进行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综合能力考试.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问卷得分为(26.4±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础理论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组得分为(80.1±4.4),高于对照组的(77.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综合能力评价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综合能力得分为(81.4±4.3),高于对照组的(77.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中心ICU中,采取“病例分享”教学查房后,能显著提高各级别医师的综合能力,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教学查房具有借鉴意义,值得在临床教学推广.  相似文献   
136.
目的:观察针刺对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组织能量底物转运蛋白GLUT3、MCT2、MCT4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促进学习记忆能力的能量底物转运机制。方法:13只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组,7只同月龄SAMR1小鼠作为对照。针刺组选择"百会"穴、"涌泉"穴进行针刺,1次/天,5次1疗程,共治疗8个疗程。采用Morris水迷宫对学习记忆能力进行评价,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组织GLUT3、MCT2、MCT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 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 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小鼠第1~2天逃避潜伏期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 05),第3、4、5天逃避潜伏期缩短(P0. 05),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 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GLUT3、MCT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 01),MCT4蛋白表达下降(P0. 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小鼠海马组织GLUT3、MCT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 01),MCT4蛋白表达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针刺可以提升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对海马组织能量底物转运蛋白GLUT3、MCT2具有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37.
低年级医学生思政教育是医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低年级医学本科生中开展创新思政课程、医学专业课程思政、课堂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多方协同思政教育新模式,有助于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长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38.
目的:观察电针对SAMP8小鼠海马神经元grp75的影响,从改善能量代谢障碍的角度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计算机随机的方法,将SAMP8小鼠分为模型组、模针组;SAMR1小鼠作为空白组。电针"百会"、"涌泉"对模针组进行治疗,施以疏密波,频率2~100Hz,电压2~4 V。治疗结束后,用Morris水迷宫测试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评价电针对AD的治疗效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grp75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模针组小鼠治疗后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在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的时间延长(P0.05);模针组小鼠海马神经元grp75较模型组表达增高(P0.01)。结论:电针对SAMP8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可能与提高海马神经元grp75的表达、调节线粒体功能、改善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39.
目的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病原学构成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46例接受机械通气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中的致病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用无菌吸痰管或纤支镜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按常规方法送检培养。结果检出致病菌84株,其中G-菌62株(占73.81%),G 菌16株(占19.05%),真菌6株(占7.14%)。前4位致病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2株(占26.19%),不动杆菌属16株(占19.05%),肠杆菌属12株(占14.29%),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占11.91%)。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和肠杆菌属均对亚胺培南最为敏感,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最为敏感,上述菌株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其药敏试验呈现多重耐药,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0.
目的:对比分析深刺、浅刺内关穴对感觉神经传导和运动神经传导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男性受试者5名,分别记录左侧内关穴浅刺(深度约0.5cm)、深刺(深度约2.0cm)时感觉神经传导的潜伏期、波幅和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的潜伏期、波幅。结果:(1)浅刺受试者与深刺受试者感觉神经传导潜伏期、波幅、传导速度和比较,P>0.05。(2)浅刺受试者与深刺受试者运动神经传导潜伏期比较,P>0.05;波幅比较,P<0.05。结论:深刺和浅刺对感觉神经传导影响可能不具有差异性。深刺对和运动神经的较浅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