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1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82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42.
目的 设计合成新型喹啉酮类化合物并研究其对HIV-1逆转录酶的抑制活性。方法 以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经烷基化反应得2-取代丙二酸二乙酯,它再与对氯苯胺或3,4-二氟苯胺缩合,用多聚磷酸环合,最后与卤代烃、取代苯甲酰氯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体外HIV-1逆转录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24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NMR、MS谱及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药理试验表明,24个目标化合物中有6个化合物具有一定的HIV-1逆转录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4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介导的信号转导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抑制该受体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近年来,许多以此为靶点的新抗肿瘤药物陆续被开发,在多种肿瘤治疗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综述了EGFR的结构和作用以及近年来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4.
目前大多数激酶抑制剂是通过模拟ATP的结构,以识别激酶的活性构象来竞争性结合于ATP结合位点,从而抑制激酶的自磷酸化和下游的信号传导。然而,最近人们对已上市药物甲磺酸伊马替尼、尼罗替尼及对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的晶体结构研究发现,在非活性激酶中ATP结合位点的相邻位置存在着第二个能与激酶抑制剂结合的位点———DFG-out变构结合位点。该位点的发现为以蛋白激酶为靶标的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的设计与开发指明了新的方向,成为抗肿瘤研究领域的新热点之一。因此,本文对非活性激酶的DFG-out变构结合位点的发现、非活性激酶与其抑制剂的结合方式及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非活性激酶抑制剂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5.
2-[β-(2-噻吩基)乙烯基]苯甲酸(1)是合成镇痛药苯噻啶的主要中间体。生产中是通过催化氢化还原1,生成2-[β-(2-噻吩基)乙基]苯甲酸(2),继而合成苯噻啶。但经常会出现不吸氢或少吸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2的收率。  相似文献   
46.
47.
48.
为了寻找具有更好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设计合成了一系列5-氨基-2-(苄基硫代)噻唑-4-甲酰胺衍生物。以2-氨基-2-氰基-乙酰胺为起始原料,合成了16个化合物DDO-5401~DDO-5416;目标化合物结构经IR、1H NMR和ESI-MS确证;采用MTT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5株肿瘤细胞(HCT116、HepG2、A549、MDA-MB-231、MCF-7)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合成的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尤其是A549细胞表现出了良好的抑制活性;构效关系研究表明,苯环上连有给电子基团的化合物抑制活性要好于连有吸电子基团的化合物。化合物DDO-5413的抑制活性最强,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抑制活性好于阳性对照药达沙替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9.
报道了维生素K3的水溶性衍生物二磷酸甲萘氢醌钠的改进合成法,以甲萘醌为原料,经连二亚硫酸钠还原、磷酸酯化、成盐,总收率76%。  相似文献   
50.
前药设计是提高药物吸收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几年通过前药设计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进展,主要分为水溶性前药研究与脂溶性前药研究.水溶性前药的目的在于提高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这些前药载体包括磷酸类、氨摹酸类和其它类.而脂溶性前药的目的在于提高药物的渗透性,这类前药主要以酯类载体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