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澄清剂在驱虫斑鸠菊提取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鲁海  孙力  刘文丽  尚靖  徐建国 《中国药房》2002,13(10):585-586
目的 :探讨澄清剂用于驱虫斑鸠菊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驱虫斑鸠菊黄酮总量的方法来考察澄清剂等因素对提取过程的影响。结果 :不同比例浓缩体积对提取液中黄酮总量有极显著性影响 (P<0 01) ,而澄清剂和预处理剂对黄酮总量影响较小 ,但对提取液澄明度改善明显。结论 :ZTC -Ⅳ型澄清剂用于驱虫斑鸠菊的提取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72.
目的:考察四种大孔吸附树脂对驱虫斑鸠菊的分离效果。方法:从动态吸附和静态吸附两方面,对大孔吸附树脂吸附驱虫斑鸠菊黄酮进行考察。结果:表明D1520大孔吸附树脂对驱虫班斑鸠菊黄酮的吸附能力较强,且以60%乙醇为解吸剂时解吸效果较好。结论:D1520大孔吸附树脂对驱虫斑鸠菊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观察驱虫斑鸠菊不同提取部位对体外培养的小鼠B16细胞黑素合成和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由驱虫斑鸠菊得到3种不同部位提取物,分别为母液(Q1)、乙酸乙酯提取物(Q2)及萃取后物质(Q3).以体外培养的小鼠B16黑素瘤细胞为模型,以3个色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点为多靶点评价体系,其中采用MTT法测定提取物对B16小鼠黑素瘤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L-DOPA氧化法测定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采用NaOH裂解法检测黑素含量.结果 3种提取部位对B16细胞都有一定的增殖作用,其中Q1、Q2促进增殖作用明显(P<0.01),Q3有轻微的促进增殖的作用.Q1、Q3对酪氨酸酶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并促进黑素的合成,其中Q3 在20~80 μg/ml 范围内促进B16细胞黑素合成作用明显(P<0.05或P<0.01),且Q3以浓度依赖方式上调酪氨酸活性.结论 驱虫斑鸠菊残留的水溶性部分是稳定的调节B16细胞黑素合成的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74.
秋水仙碱肝损伤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秋水仙碱、秋水仙总碱提取物染毒SD大鼠肝损伤机制。方法 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连续灌胃染毒28 d后,分析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脏多药耐药蛋白Ⅱ(MRP2)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法尼醇受体(FXR)、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胆盐输出泵(BSEP)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大鼠染毒28 d后,秋水仙碱各组ALT活性明显升高,其中6.0 mg.kg-1剂量组TBA浓度和ALP活性高出对照组2倍以上;肝组织可见多处小灶性坏死,严重水肿伴有脂肪变性;CYP7A1表达上调,BSEP和MRP2表达下调。秋水仙总碱组大鼠,肝功能受损,但血清TBA含量和ALP活性无变化;肝组织病变。结论秋水仙碱和秋水仙总碱染毒28 d均可导致大鼠肝功能损伤,肝组织病变,且秋水仙碱致肝毒更严重。肝脏病理条件下,秋水仙碱和对乙酰氨基酚对大鼠胆汁酸合成、转运调控机制相似,并推断秋水仙碱致肝损伤主要是引起了严重的肝内胆汁淤积。  相似文献   
75.
目的:考察秋水仙碱体外肾毒性及其主要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细胞NRK,通过MTT试验、细胞形态学改变、乳酸脱氢酶释放率、Hoechst/PI双染色法、流式细胞术考察秋水仙碱对大鼠肾细胞NRK是否具有毒性作用,进而阐明秋水仙碱肾毒性产生的可能机制。结果:秋水仙碱在0.1~10μmol/L浓度范围内,对NRK细胞的抑制率呈浓度依赖性。1μmol/L处理组细胞形态学发生明显改变,乳酸脱氢酶释放率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也逐渐增加。Hoechst/PI双染荧光观察10μmol/L处理组细胞处于晚期凋亡及坏死状态,Annexin V-PI双染流式检测细胞凋亡率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结论:秋水仙碱在0.1~10μmol/L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较强的体外肾毒性,其机制可能是秋水仙碱将细胞阻滞在G2/M期,影响细胞的分裂从而诱导细胞凋亡,对细胞产生毒性。  相似文献   
76.
B16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测定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筒便快速的酶学法测定B16小鼠黑素瘤细胞中酪氨酸酶的活性。方法:培养一定量的B16细胞,提取细胞中的总蛋白,进行蛋白定量,考察孵育时间和反应的酶蛋白浓度,用酶标仪在475nm测定酪氨酸酶催化左旋多巴反应中多巴醌的生成量。结果:孵育时闻在0~25min范围内,r=0.9951,线性关系良好,酶蛋白浓度在0.05~0.3μg/mL范围内,r=0.9969。结论:用本法测定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简便可靠,可为色素障碍性疾病药物的细胞筛选提供进一步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7.
目的 研究蟾毒灵对人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CCK-8法测定蟾毒灵对HCT116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不同浓度蟾毒灵作用HCT116细胞48 h后,采用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情况,同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磷酸化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PERK)、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p-eIF2α)和C/EBP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情况;将HCT116细胞分为对照组、蟾毒灵组和联合组(蟾毒灵+4-苯基丁酸),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变化。结果 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蟾毒灵对HCT116细胞的增殖活性有抑制作用;细胞凋亡实验表明蟾毒灵能引起HCT116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蟾毒灵能够上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同时也能诱导ERS并激活P...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华蟾素通过调控M2型巨噬细胞极化抑制结直肠癌转移的作用。方法 将THP-1诱导成M0型巨噬细胞,收集HCT116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刺激M0型巨噬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RT-qPCR、ELISA实验观察M2型巨噬细胞极化状态;收集M0型巨噬细胞和HCT116-Mφ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刺激HCT116细胞,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迁移和侵袭能力;用CCK-8实验检测华蟾素对HCT116细胞活力的影响;收集HCT116和HCT116+华蟾素的条件培养基,刺激M0型巨噬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RT-qPCR、ELISA实验观察M2型巨噬细胞极化状态;收集HCT116-Mφ细胞和(HCT116+华蟾素)-Mφ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刺激HCT116细胞,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M0型巨噬细胞在HCT116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刺激后,形态变成梭形的细胞,CD11b+CD206+细胞比例增高,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升高;HCT116细胞在...  相似文献   
79.
研究表明脂肪酸的吸收和合成引起肝脂质的积累,最终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产生。由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没有开发出十分有效的药物,其治疗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随着系统生物学理论的发展,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研究有望对该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0.
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成功的扩增到了细胞色素P450 2C9基因。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除编码区第190位核苷酸发生G→T的突变外,其它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发表的人P450 2C9基因(NM_017460)完全相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经连接到pET-28a(+)原核表达载体后,CYP2C9基因在BL21(DE3)大肠杆菌中进行了成功表达,这为建立我国不同种族人群特有药物代谢酶药物评价体系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