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65篇 |
免费 | 197篇 |
国内免费 | 15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2篇 |
儿科学 | 18篇 |
妇产科学 | 13篇 |
基础医学 | 150篇 |
口腔科学 | 151篇 |
临床医学 | 562篇 |
内科学 | 255篇 |
皮肤病学 | 17篇 |
神经病学 | 108篇 |
特种医学 | 15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861篇 |
综合类 | 1252篇 |
预防医学 | 557篇 |
眼科学 | 78篇 |
药学 | 426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376篇 |
肿瘤学 | 1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68篇 |
2022年 | 122篇 |
2021年 | 118篇 |
2020年 | 86篇 |
2019年 | 80篇 |
2018年 | 102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64篇 |
2015年 | 61篇 |
2014年 | 184篇 |
2013年 | 140篇 |
2012年 | 162篇 |
2011年 | 168篇 |
2010年 | 191篇 |
2009年 | 177篇 |
2008年 | 222篇 |
2007年 | 223篇 |
2006年 | 211篇 |
2005年 | 219篇 |
2004年 | 200篇 |
2003年 | 200篇 |
2002年 | 160篇 |
2001年 | 198篇 |
2000年 | 159篇 |
1999年 | 160篇 |
1998年 | 129篇 |
1997年 | 151篇 |
1996年 | 147篇 |
1995年 | 126篇 |
1994年 | 114篇 |
1993年 | 100篇 |
1992年 | 92篇 |
1991年 | 93篇 |
1990年 | 76篇 |
1989年 | 68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43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24篇 |
1983年 | 27篇 |
1982年 | 28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6篇 |
1976年 | 4篇 |
1966年 | 5篇 |
1965年 | 7篇 |
196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脏疾病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移植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的方式[1],但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脏疾病肝移植后HBV的再感染率可高达67%~80%,而复发后生存率明显下降,3年生存率仅44%[2,3]。移植物感染后1~2年内会迅速发生肝硬化,导致肝功能异常,直至肝功能衰竭[4]。由于上述问题,90年代初期许多移植中心将HBV有关的肝脏疾病列为禁忌证,美国的HCFA(Health Care Financing Administration)也曾拒绝为这种病人肝移植的费用进行补偿[5]。90年代中期以来,以新的抗病毒药物为… 相似文献
52.
胰腺癌的辅助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腺癌是一种极难治疗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在英国、美国[1 ] 和日本[2 ] ,每年可分别导致 70 0 0、2 80 0 0和 14 0 0 0人死亡 ,目前已成为西方国家第 4或第 5大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在我国[3 ] ,发病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胰腺癌发病隐匿 ,临床症状不明显 ,手术切除率为 10 %~2 4%;远期疗效不令人满意 ,综合 5年生存率仅为 0 .4%。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以手术为主 ,以其他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策略 ,对提高胰腺癌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是有效的。现就胰腺癌的辅助治疗作一概述。1 化学治疗1.1 全身化疗1.1.1 晚期胰腺… 相似文献
53.
胆道探查术中及术后纤维胆道镜应用价值探讨(附216例报告) 总被引:38,自引:11,他引:38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胆道探查术中及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216例胆道探查手术病人术中常规使用胆道镜,102例同时使用术中和术后胆道镜,结果:90例肝胆管结石病人术中联合应用胆道镜技术,术后残石率由46.7%(42/90)降为23.3%(21/90),应用胆道镜经T管窦道结石取净率为95.2%(20/21),结论:强调胆道探查术中常规应用胆道镜有助于降低胆管残石率,肝胆管结石术后经T管窦道应用胆道镜技术可有效清除胆管残石。 相似文献
54.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肝脏保存再灌注损伤的保护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 (ischemicpreconditioning ,IP)对大鼠移植肝脏保存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SD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 ,12 8只大鼠随机分成A(对照组 )、B(IP组 )、C(腺苷 ,Ado组 )、D(NO合成抑制剂 ,NAME组 )组 ,每组 32只。其中各组的半数用于观察存活率 ,另一半用于移植肝脏再灌注 2h后取血及肝脏检测。结果IP组和Ado组的 1周存活率、血清NO水平及肝组织腺苷含量分别为 88% (7/ 8)和 88% (7/ 8) ,(33 0± 6 1) μmol/l和 (2 9 1± 6 5 ) μmol/l,(7 2± 1 8) μmol/g和 (5 7± 1 3) μmol/g ,均高于对照组的 38% (3/ 8) ,(15 4± 3 0 )mol/L和 (3 6 9±0 5 4 ) μmol/g (P <0 0 5 ) ,血清ALT及TNF含量分别为 (2 87± 82 )IU/L和 (35 7± 93)IU/L ,(1 15± 0 2 3)ng/ml和 (1 14± 0 2 7)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 (5 88± 5 8)IU/L及 (1 5 9± 0 35 )ng/ml(P <0 0 5 ) ,组织的病理学改变也轻于对照组 ;NAME组的 1周存活率、血清NO及ALT含量等分别为 2 5 % (2 / 8)、(13 74± 3 11) μmol/l及 (6 34± 6 5 )IU/L ,与对照组相近 (P >0 0 5 ) ,而肝组织腺苷含量为 (5 5 6± 1 19)μmol/g ,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结论IP对大鼠移植肝脏的保存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 相似文献
55.
重组型半胱天冬酶-3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重组型半胱天冬酶 -3(Caspase-3)基因,观察其对胰腺癌细胞的促凋亡活性,寻求胰腺癌基因治疗新靶点。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克隆野生型Caspase-3大、小亚基(LS、SS);体外重组构建大、小亚基排序颠倒的重组型Caspase-3基因,将其克隆致质粒载体pcDNA3.1( )中,经脂质体瞬时转染入胰腺癌细胞株,逆转录(PT)-PCR检测其表达;倒置显微镜,DNA电泳,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其凋亡诱导活性。结果:序列分析PCR证实重组型Caspase-3小亚基位于大亚基之前;转染之胰腺癌细胞PT-PCR(反转录可扩增出894bp大小片段。转染32h时见细胞减少,碎片增多,结构破坏和无序;DNA电泳见典型的云梯状条带;流式细胞学出现明显凋亡峰。结论:重组型Caspase-3可诱导胰腺细胞凋亡,可作为胰腺癌基因治疗的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探讨糖尿病小切口胆囊切除(MC)术前非胰岛素准备的可行性。方法:1996-1999年40例Ⅱ型糖尿病MC患据术前控制血糖的方法分成非胰岛素组和胰岛素组。比较其围手术期血糖、Na^ 、K^ 、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观察MC术前非胰岛素准备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MC术前非胰岛素准备比胰岛素准备更能使糖尿病MC患术前血糖控制稳定,而不增加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非胰岛素准备是一简单、有效、易被接受的适合于糖尿病MC患术前控制血糖的方法。 相似文献
58.
短肠综合征患者血清瓜氨酸水平与小肠吸收面积和功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短肠综合征患者血清瓜氨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肠道面积及吸收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2例短肠患者(短肠组)和33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瓜氨酸水平。短肠患者残存小肠长度及直径采用X线造影检测,并测定短肠患者尿D-木糖排泄率和肠道蛋白吸收度。分析短肠患者血清瓜氨酸与残存小肠长度、面积、蛋白及D-木糖吸收的相关性。6例行肠康复治疗的患者测定康复治疗前后瓜氨酸、D-木糖及蛋白吸收水平的变化。结果短肠组血清瓜氨酸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5.94±2.65)比(16.87±5.97)μmol/L,P〈0.01]。短肠组患者血清瓜氨酸水平与残存小肠长度(r=0.82)及表面积(r=0.86)呈正相关,与尿D-木糖排泄(r=0.56)及肠道蛋白吸收(r=0.48)也呈正相关。6例行肠康复治疗的患者治疗后血清瓜氨酸水平、蛋白及D-木糖吸收均显著增加,但3者增加百分比之间并无相关。结论血清瓜氨酸水平与短肠患者的小肠吸收面积和吸收功能呈正相关,能反映短肠患者小肠功能和衰竭程度,是康复疗效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59.
坦索罗辛在输尿管下段结石辅助排石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坦索罗辛在输尿管下段结石辅助排石的疗效。方法 6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30例,结石直径0.4-1.0cm。对照组给予氟罗沙星(0.2g2次/d)及尿石通(4g3次/d)治疗;坦索罗辛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坦索罗辛(0.4mg,1次/d)。所有患者观察2周。结果对照组排石率为40%(12/30),坦索罗辛组为排石率83%(25/30),两组比较排石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排石时间于对照组、坦索罗辛组分别为10.20±2.13d、5.52±1.87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周内再次发生肾绞痛而需镇痛治疗者分别为8例(27%)、和2例(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2周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无因不能耐受而退出者。结论坦索罗辛在输尿管下段结石辅助排石方面安全性高,并能明显提高排石率。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在活体肝移植中小肝综合征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复习国内、外近几年活体肝移植术后有关小肝综合征的相关报道.结果 供体年龄、脂肪肝程度、受体术前疾病状态(MELD评分)、术后高门静脉灌注、流出道不畅及移植物大小和质量对活体肝移植术后小肝综合征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术前选择最佳的供体,术中的脾脏切除或脾动脉结扎或对门静脉限流,保证流出道的绝对通畅,术后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能显著减少小肝综合征的发生.结论 小肝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是可以预测的,积极的应对措施可以用于小肝综合征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